§通过竞争来培养女孩的自信心(1 / 1)

谁要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就需要她自己身体力行的付出和卓尔不凡的业绩来争取。

通常女性都被会认为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一方面,这使她们容易融入社会,在人际关系上的压力较小;另一方面,也会使她们遇事安于现状、易于退缩,竞争能力不够强。更有一些女性安于“弱者”地位,习惯于被照顾、被保护,难以适应某些职业的紧张节奏,面对高智能、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要求措手不及,心理负荷加重,变得容易焦躁、倦怠、疲惫、多疑。现在的女孩们长大以后,也必然要面临一种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这时她们在早年教育中所接受的竞争教育是否合格,将决定她们是敢打敢拼,勇于出头,还是白白浪费许多机会之后而自怨自艾。欣宁的妈妈从小就对欣宁的教育很严格,见了人要问好,要和人共同分享,遇到事情先问问家长。但是通过几次事件妈妈发现,欣宁太淑女了,淑女得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拱手让人了。于是她带孩子到早教中心去咨询,老师对欣宁的评价是很聪明,很有礼貌,但却自信心不足。于是妈妈明白,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自己什么事情都让孩子先问家长的意见,她知道大人不喜欢她和别人争东西,也就不争了,但逐渐变得懦弱而没有主见。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先不用太着急。我们应该在肯定孩子品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通过举手回答问题,参加学校举办的竞赛、活动等,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建立自信。

同时家长们要注意,在教会孩子学习竞争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学习健康竞争和文明竞争。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谈到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于白宫一位著名的人士,一封来自于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

那位来自于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个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个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这个故事显然与我们从小在“孔融让梨”中接受的教育不同。古老的中国儒家教育强调的是礼让,所以,小小的孔融把大梨子让给了哥哥们,好在他这种行为是心底自发的,还不至于流于虚伪。西方故事里的那个孩子却在母亲的误导下学会了违背自己心意的谎言,长大后便不择手段地掠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无疑有极大影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谁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就需要她自己身体力行的付出和卓尔不凡的业绩来争取,只有在竞争中胜出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甘甜的“苹果”。在竞争意识的培养中,家长应该先帮助孩子端正心态,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一件美好的事,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该充满妒忌和愤懑。而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