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如果引导得当,可以成为使她们走向一条美好的道路的最佳动力。
身为女孩的父母,你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特有的“爱美之心”?有人欣喜地赞美它,因为身为女性,面对生活,最重要的不是要做到多强,而是要懂得生活的情趣;有人漠视它,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人都要通过自身实力,才能争得一席之地;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刻意打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女孩因爱美而贪慕虚荣。
以上的观点,都有道理,也都有些偏颇。
首先我们要明白,女孩子的爱美之心,那是她们的天性,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如果引导得当,甚至可以成为使她们走向一条美好的道路的最佳动力。有一对夫妇,由于忙于打工挣钱,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对夫妇忽视了对自己七八岁小女孩的照顾和教育,使得其性格无规则发展,粗野、刁蛮、脏话连篇、不讲究卫生……有时候,甚至还会张嘴骂人、动手打人;撒泼时,在地上打滚。夫妇两个人的心里真是非常着急,他们苦恼万分又束手无策。
这一切,让一位退休女教师看在了眼里。
一天,退休教师出人意料地送给小女孩一条洁白的连衣裙——那是一条很美丽的裙子,小女孩十分喜欢。但是退休女教师没有很“爽快”地把裙子送给小女孩,而是谈了给裙子的条件。
退休女教师问小女孩:“你喜欢这条裙子吗?”小女孩点点头。女教师又说:“把它送给你,要吗?”小女孩又点点头。退休女教师说:“送给你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不能把它弄脏、弄破。我相信你一定会好好爱惜它的,是吗?”
就这样,退休女教师用一条美丽的裙子,彻底改变了一个性格粗野、行为刁蛮、不讲究卫生、动不动就在地上打滚撒泼的小女孩。对于美的向往,可以点亮孩子内心深处的那盏灯,使一个小女孩变得更加美丽也更加可爱。做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她们认识什么是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美。一个刚满8岁的小女孩看到妈妈正在镜子前化妆,她也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也给我化化妆吧!”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妈妈知道,自己的回答将对女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她想了想这样回答女儿道:“宝贝,你是最美的,你不需要化妆了。妈妈每天都要见很多客户,化点淡妆是对客户的尊重。”这位妈妈是聪明的,她用“化点淡妆是对客户的尊重”来回答女孩,向女儿传达了一种这样的思想:化妆是美的,但化妆也是要分场合的,要分年龄,分环境的。这样,既否定了小女孩也要“化妆”的要求,又不会粗暴地破坏了她对于美的感受。
我们要培养阳光的、大气的女孩子,也可以从她们的“爱美之心”开始。我们可以把女孩子从最容易感受的衣裳之美、容貌之美的小视角里召唤出来,指引她们领略更大更多更广阔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
自然美,广泛地呈现于大自然之中。让孩子领略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汹涌澎湃的壮美,观赏到拥有奇松、怪石、温泉、云海的黄山的奇美,徜徉于秀美的西子湖畔,漫步于柔美的桂林山水,能不升腾起崇拜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吗?让孩子来到春风吹绿的江南农村,清澈的河水,美丽的田野,能不感到赏心悦目、情意绵绵吗?让孩子面对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银蛇逶迤,蜡像奔驰,红装素裹之日,能不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吗?
社会美,含蓄地蕴藏于人们的言行之中。奥运会上,中华健儿奋力拼搏,不管是登上领奖台的还是空手而归的,如流的汗水难道不显露出殷殷的赤子之心吗?一位孩子身患绝症,数以百千计的孩子们纷纷捐款,能不让局外人也真心感动吗?
艺术美,生动地洋溢于千姿百态的作品之中。从传统国画到人体艺术,从唐诗宋词到乡村音乐,门类各异,美的本质相同,都可以使我们思想和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接受过各种美的洗礼的孩子,心灵将更加丰富,更加纯净,也将会向外界传递出更加多的美的信息。
“美”所涵盖的范围并不只限于视觉,透过听、嗅、味、触等其他感官,所得到的协调体验,都可以感受到“美”。色彩、造型所呈现的是视觉之美;音韵、曲调所表现的是听觉之美;酸甜苦辣所传达的是味觉之美;气味、芬芳所传达的是嗅觉之美;冷热、软硬所传递的是触觉之美,这些经验会促使我们在生活及各个领域追求极致,而美感教育就是培养个人欣赏外在世界的种种,让自己与外界间达到调和,它是一种直接而立即的经验,注重的是直觉和灵感,而非推理和逻辑,有时候教育上的一些经验,很难用语言、逻辑、推理解释清楚,必须借助美感教育,让孩子亲自去欣赏、揣摩,才能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