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1 / 1)

关于孩子的性别意识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网撰文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京华时报》上一篇文章指出:“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很多教育专家也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性别自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也就逐渐形成了心理性别。”昊昊今年刚上一年级,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昊昊回家一声不响,闷闷不乐的样子。细心的妈妈觉得儿子可能遇到了什么问题。

于是妈妈问:“儿子,怎么啦?今天好像不高兴哦!”

“哼,今天萌萌不理我了,还把我推倒了!”昊昊委屈地说。

妈妈一听,觉得很惊讶。因为萌萌和昊昊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同学,幼儿园就是同学,好得形影不离。怎么会闹矛盾呢!

妈妈想到这儿,一边抱着儿子,一边耐心地问:“为什么呀?你们不是最好最好的朋友吗?”

昊昊一听妈妈这话,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他哭得很委屈。从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妈妈知道了原因。原来在学校里,萌萌要上厕所,昊昊也要跟着去,萌萌不让,还很“粗暴”地把他推出厕所门外。

听了昊昊的叙述,妈妈会心一笑,心想该给儿子讲清楚萌萌为什么不让他跟着的原因了。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性别意识问题,建议家长从以下几点做起:

1.帮助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应让他知道自己的性别,了解人类有男女的性别差异。这些知识必须正确,切不可认为孩子还小,就可以胡编乱造、蒙混过关。只有这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不至于产生性困惑和对性的过度神秘感。

2.接纳孩子的性好奇。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学习的原始动机。他们偶尔的性游戏也是出于好奇、求知欲以及模仿心理。父母应该懂得,孩子的探索性是正常自然的,无须恐惧。反之,孩子越是被蒙在鼓里,越是好奇,就越有一种神秘感。如果采用严厉的惩罚去压抑孩子的性好奇,只会令他对性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其实,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性好奇,因势利导地进行家庭性教育。比如,可以平静地询问孩子在玩什么、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自由发表意见或提出疑问。这样,能够了解孩子的性知识有多少,就此给予正确教导。

3.满足孩子的性心理。儿童会表现出一些性方面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儿童乐于与父母的肌肤直接接触,也称为“皮肤饥渴”。婴儿期的母乳喂养除了保证营养以外,更有增进母子感情、满足孩子性心理需求的作用,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3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通过搂抱、亲吻等方式,可以满足孩子的“皮肤饥渴”。3岁到青春期之间的孩子,仍然存在很强的需求,但与父母肌肤直接接触的机会少了。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游戏以满足其“触摸”的需求。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这是任何其他的人都替代不了的。

4.教会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儿童不会有成年人的异性之爱,但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友好地相处,培养良好的群体生活习惯,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发扬男女友爱互助的精神,与异性进行自然、友爱、健康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