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不要惧怕压力,那其实是你的动力(1 / 1)

“这个体育老师太变态了,制定目标的时候简直是在虐待我们!”爸爸听到这样的抱怨从你口中发出,也禁不住哑然失笑,因为爸爸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办公室发过类似的牢骚,连语气简直都一模一样!但是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告诉爸爸,有时候承受这样的压力,对于你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爸爸希望你在抱怨之余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压力如果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它可以把许多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也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不曾爆发过的潜力。总而言之,儿子,不要惧怕压力,压力可以让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学会承受压力,是你人生的必经之路。

儿子,爸爸当年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在工作中也曾有过你这样的心态。那时我的一个上司对工作要求很高,有的时候甚至苛刻,于是总使我感到压力大而且不满,不免发几句牢骚。当时年轻,总觉得凡事差不多就行了,凭什么死较真儿、认死理儿,自己非跟自己过不去?当时,每当见到我们面对工作压力不理解、不满意的时候,这位上司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用这样通俗易懂的话为我们阐明道理,激励我们的工作热情。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压力与动力确实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压力是坏事,也是好事,这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去分析。面对压力的态度很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人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更加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才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才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才更加清楚自己的差距。于是化压力为动力,向着更高更美的人生理想挺进,绚烂生命的光彩,放大人生的价值。

关于压力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时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达成供货协议,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仍然还差一点点。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我们不妨算个账: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1000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跳伞而送命,军方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士兵白白牺牲性命。后来,军方改变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这个小故事表明,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很多曾经认为无法实现的目标会实现。无独有偶,曾经有专家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当一个人定出目标时,他最终达成的成果不会距离所设定的目标10%。举例来说,假设你的语文考试的目标是90分,那么最终你能考取的成绩大约是在82分至98分之间。曾经有一个音乐学院请来一位教授,他在几周的授课里,分别给学生们难度越来越大的乐谱,而学生们每周都很难完成教授布置的功课,学生们只好硬着头皮坚持练习,这样的情况还在继续,同学们也被弄得没有学习兴趣了,觉得这样下去怎么能学好音乐呢,对教授的教学方法也产生了怀疑。

终于有一天,当教授发难度更高的乐谱给学生时,一个学生忍不住质问教授。教授拿出最早的那份乐谱,并让这个学生弹奏一遍。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学生居然把这首曲子弹得很美妙动人。学生们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是真的。教授又拿出第二周的乐谱让学生弹,学生仍然弹得不错。学生们都疑惑地望着教授,不解其中的道理。教授说,我不断提高乐谱的难度,是为了让你们在压力之下把最擅长的表现出来,因为压力,你们会更容易获得提高。

听完这个音乐教授说的话,我又想起了“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句话,其实压力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的人生常态,你不能回避,也不能逃避。无论你承认与否,压力就在我们面前,它让你无处躲闪,无处藏身。压力面前采取什么态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与人生的价值。那些勇于面对压力、善于把压力化为动力的人,通常是人生异常丰满、乐观旷达、积极向上、充分体会到生命意义的人;反之,那些逃避现实、推诿困难、不敢直面压力的人,一般是悲观厌世、行为消极、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的人生必将干瘪黯淡,他们的生命必将缺乏光彩。

1.让儿子适应不断提高自身要求的压力,生活中要有意灌输这种思想。

前面的例子中音乐教授的做法,完全可以用在督促儿子学习和生活上。把目标定得稍高一点,而不是常给自己定容易完成的工作任务,让孩子慢慢去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看似难以超越的工作挑战和压力,现在已经变得很轻松了。

2.要让儿子明白:每个人自出生之时起就必须面对压力。

生活中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告诉儿子学会面对压力是人生的必修课,让他知道“压力就是动力”,面对压力,只有迎难而上才能真正摆脱压力,成为最终的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