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这是你存在的最大意义(1 / 1)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很多不同的角色:我们是父母、是爱人、是儿女、是友人……所有人都应该极尽所能扮演好这些角色,对社会做不求回馈的奉献。或许你的能力有限,但依然可以用物质的、精神的种种能力,去奉献一个人、两个人,当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时,你会感觉生命非常充实,因为你体现了价值,同时你也会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你存在的真正意义,是被别人所需要

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社会需要你,你就有做不完的事业;他人需要你,你就有交不完的朋友;亲朋需要你,你就有享不尽的欢乐。被需要,是因为拥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一种能力,可以是一种担当,可以是一颗炽热而乐观的心。心里只有需要的人,会越来越不被需要,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才会闪亮在别人心里。

在阿迪河畔住着一个磨坊主,他是英格兰最快乐的人。他从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生活虽然艰难,但他仍然每天像云雀一样欢快地歌唱。他乐于助人,他的乐观豁达带动了整个农场,以至于人们能从很远的地方听到从农场里传出的欢声笑语。这一带的人遇到烦恼总喜欢用他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这个消息传到国王耳朵里,国王想,一个贫贱的平民怎么有那么多欢乐?国王决定拜访这个磨坊主。国王走进磨坊后就听到磨坊主在唱:“我不羡慕任何人,只要有一把火我就会给人一点热;我热爱劳动,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家庭;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我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国王说:“我羡慕你,如果我能像你一样无忧无虑,我愿意和你换个位置。”磨坊主说:“我肯定不换。你只知道需要别人,而从不考虑别人需要你什么。我自食其力,因为我的妻子需要我照顾,我的孩子需要我关心,我的磨坊需要我经营,我的邻居需要我帮助。我爱他们,他们也很爱我,这使我很快乐。”国王说:“你还需要什么?”磨坊主说:“我希望别人更多地需要我。”国王说:“不要再说了,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样,世界有多么美好啊!”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二百年以后,国王与磨坊主又一次相遇了,只不过这时的他们都已转世轮回,磨坊主因为希望被更多的人所需要,转世做了露珠,滋润万物,而国王只知道需要别人,这一世他做了个乞丐。

那一天,乞丐很早便出门了,当他把米袋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上。

乞丐看了一会儿,将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

“你知道我将做要什么吗?”

“你将会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操纵在别人手中。”

“你说错了,我的思想里没有‘可怜’这两个字。我曾经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绽放,为这世间增添了一抹艳丽。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此生无悔。”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答案:不是金钱、不是情欲、不是一切身外之物,而是被需要。这是生命的幸福快乐之源。它使我们在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时,超脱了私欲纠缠,进入高贵状态。

??真正优秀的人,不一定是很有钱的人

我们很看重成功,但要把成功和财富的关系摆正:有财富可以被视为一种成功,但真正的成功绝不是相对于财富而言。成功的含义是:优秀。

没有优秀做条件,成功也只是虚有其表,有些人虽然一时赚得盆丰钵满,但取财不走正路,富贵却不仁慈,这样的人谁会认可他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也必然不能长久。财富,对于一个人的生活确实有所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有助于成功的发展,但如果人的素质不好,它又很容易被毁掉。所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是否是一个善良的人、丰富的人、高贵的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善良和高贵的品质,有同情心,有做人的尊严感,才能够真正被大家所认可。

我们来看看富勒的故事,不是约翰·富勒,是米勒德·福勒。

同许多美国人一样,米勒德·福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然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米勒德·福勒已经挣到了上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她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米勒德·福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个人都流下了眼泪。他们决定消除破坏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财富。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是疯了,但米勒德·福勒却感觉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清醒。

接下来,米勒德·福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无家可归的人们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助力。

米勒德·福勒曾经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而现在,他的目标是1000万人,甚至要为更多的人建设家园。到目前为之,“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六万多套房子,为超过三十万人提供了住房。

一个曾经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奴隶、差点被财富夺走妻子和健康的人,现在,他成了财富的主人。从他放弃物欲转而选择为人类幸福工作的那一刻起,他就进入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的行列。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财富,一直是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而财富的多寡,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记得有段时间媒体上出现这样一则标语:“谁富裕谁光荣,谁贫穷谁无能”。标语很醒目,真切地反映了人们渴望富裕,追求富裕的迫切心情。然而它的表述却令人觉得别扭,甚至有些不入耳。难道说,富裕了就可以瞧不起那些贫困的人,那些贫困的人就应该自卑吗?

其实富者无非在某些时候或某些方面抓住了机遇,成为了富人,然而为富不仁、弃贫爱富就是贫困的另一种表现,而这种表现让整个社会都厌恶。以贫富论英雄,是一种狭义的贫富观。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算是穷到家了,但是谁又能鄙视陈景润呢?还有历代以来的那些清官、廉官,谁又能说他们的无能值得鄙视呢?

因此说,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只要自己正视这点,我们都将是富有的人。这才是我们对财富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就应该对这个社会负责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更需要钱的人。”李嘉诚常常这样说。

1993年10月4日北京新华社电讯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今天公布: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及属下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港币1亿元。”并声称“这是一条迟发了两年的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

1991年8月9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在香港与李嘉诚会面。邓朴方对李嘉诚说:“我们把捐款作为种子钱,每拿到1元钱,就会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基金,一并投入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李嘉诚听后大受感动,内地残疾人的苦难令他动情,基金会使用捐款的效益令他动心,他很想表达对中国残疾人的一个久藏于内心的心愿。

8月16日李嘉诚与邓朴方再次会晤。李嘉诚对邓朴方说:“我和两个孩子经过考虑,再捐1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努力,5年内把内地490多万白内障患者全部治疗好。”

生意人的本职就是赚钱,就是“唯利是图”。然而极端地唯利是图,未必就能真正地赚到钱。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这个社会尽义务。如果被社会唾弃,即使钞票堆积如山,又有什么意义呢?获得暴利的人已经不能称为生意人,而应当称为“暴徒”。

经商、上班、做买卖——每一种方法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自营者努力做生意是好事,但是忽视甚至轻视“服务社会”那很可能弄得身败名裂,因此生意人在努力做生意努力赚钱的同时,切记这一点,如果缺乏“服务社会”这个意识,就别做生意了。

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企业如同慈善,是一种除贫造富普度众生的事业。

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社会何以发展?赚钱赢利与贡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贡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

人幼时需父母的抚养、社会的培育,所以应有所回报,企业也应如此。经营企业和经营人生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一个小公司,其存在虽不能裨益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社会,这是它被允许存在的最基本理由。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名或数千名员工,把不危害社会作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就不够了。它不但不能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种方面受到社会的喜爱和欢迎,这才是基本的经营方针。公司大到有员工几万人,它的每个举措都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应的,就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经营方针也应与此适应。贡献社会不仅应该是经营的理想,也应该是理想的经营方法,是有灵魂的经营方法。原因很简单,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赖和仰仗社会。

那些自私、不做任何回报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

为什么人人都想当企业家?因为当企业家很威风,权力在手,高高在上,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还因为当企业家能赚钱,财运亨通,“财源茂盛通四海”,金钱滚滚而来。

可是,有了钱,有了权,又该干什么呢?只知道工作赚钱的企业家只不过是一部替别人挣钱的机器,是绝对称不上真正的企业家的。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他(她)的生活必然是丰富多彩、美好而又非常有意义的!

有的企业家过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穿名牌服装,坐名牌车,喝名牌酒,抽名牌烟,进高档餐厅,住高级宾馆,入高级浴室,拥漂亮女郎,上舞厅,下赌馆,无所不尽其极,通宵达旦,夜夜尽欢乐。直弄得四十刚出头,五十还不到的时候,已经是精力减弱,体虚神衰,面黄肌瘦,终有千般补品也无济于事,快要一命呜呼了,还何谈真正的快乐?

有的企业家,吃山珍海味,出入则轿车迎送,行路则前呼后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直至身体变得肥硕无比,大腹便便。到检查时已发现肌肉萎缩,肥肉太多,血管变硬,油脂已塞满血液通道,于是心脏不能承受负担,各种病症一齐光临,活时一身病症,连自己都觉得活得太累。快乐哪里寻?

现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生活于贫困线之下,即使三餐一宿也成问题。世界上有善心的人不少,如果拥有财富的人都不以财富作为炫耀的资本,不将财富用作个人享乐挥霍,拨出一些他们并不等用的闲钱从事慈善公益事业,那么这个世界上贫穷不幸的人就会得到更多慰藉。

??当你为社会做贡献时,社会会永远记住你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等,而这些都需要钱去购买。人们的消费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会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

再没有比腰包鼓鼓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银行里有存款,或者保险柜里存放着热门股票,无论那些对富人持批评态度的人怎样辩解,金钱的确能增强凭正当手段来赚钱的人的自信心。想想吧,只要钱包里有足够的钞票,你就可以周游世界,买任何钱能买到的东西。

有人曾这样写道:“让所有那些有学问的人说他们所能说的吧,是金钱造就了人。”

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崇尚金钱也是一种崇高的、幸福的生活信念。许多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失败者,常常批评金钱的追求者,说他们自私。然而,不能否认,金钱是世界前进的原动力之一。不要忘记,正是美国巨富洛克菲勒先生捐出了一块地,使之后来成为联合国的所在地。没有巨大的财富,是很难想象能做这样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的。

一些知名的富翁,如著名侨商陈嘉庚、香港船王包玉刚、电影业巨子邵逸夫等人,都曾投入巨资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从帮助缺乏资金的穷人的事业中得到满足。把你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拱手送人似乎是愚蠢之举,但当你为一项公益事业做贡献时,你得到的是莫大的快乐。

为有益的事业捐款,你永远不会为此懊悔。可以弥补你内心对某些事的负罪感。有人或许会批评这种用金钱换取人生平和的做法,但这种慷慨地给予行为的实际结果是有益于社会的。

洛克菲勒在认识到自己因金钱而身体情况渐差时,他听从了医生和助手的建议,决定捐款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愿接受他的捐赠,即使是自视为宽容大度的教会也曾把他捐赠的“赃钱”退回。但诚心终归能打动人,人们渐渐地接受了他的诚意。

然而,找他捐钱的人太多了:无论早晨或夜晚,上班时间还是用餐时刻,都会有人来请他捐钱。有一次,在一大笔捐款之后,一个月内请求捐助的人数竟超过5万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笔捐款都必须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次申请均须经仔细调查。面对那么多的求助者,他急得跳脚。

他的助手盖兹提出忠告:“您的财富像雪球般愈滚愈大,您必须赶紧散掉它。否则,它不但会毁了您,也会毁了您的子孙。”

洛克菲勒告诉盖兹:“我非常了解。请求捐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们的用途才肯捐钱。我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去处理此事,请你赶快成立一个办事处,负责调查事宜。我根据你的调查报告采取行动。”

于是,他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极有钱,实在死得极可耻。”

洛克菲勒将大量聚集的财富以捐赠的形式使之各得其所,为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同时也为自己换回了良好的声誉,并赢得了健康和快乐。可见,金钱的利用价值不仅仅可以为满足自身需要服务,而且还会塑造出崇高的人生。所以,当你有钱时,不要做一个到死的时候还极有钱的人。

??我们每传递一份爱,存在的意义就加重一分

物质的膨胀以及种种社会因素加剧了竞争,导致很多人产生一种幻象:只有成功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于是甚至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可是爱呢?是不是把它抛弃了?是不是为了成功就可以朋友间背信弃义?是不是为了成功就可以兄弟间相互倾轧?是不是为了成功就可以不顾一切?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人生?不!这不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初衷是为了相互帮扶,共同生存,是为了将爱融合并传递,而不是要培养敌视与伤害!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社会的爱淡了,情少了,可是冷漠却在不断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前文提到的“小悦悦事件”、震惊全国的“药家鑫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讹诈事件”“围观事件”……人们对于生命的冷淡,已经到了令人心寒的地步。

诚然,你不去撒播爱也没人能够拿你怎样,但对于灵魂来说,这是一种罪恶。这种罪恶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我们习惯为罪恶找到理由,哪怕是自欺欺人的理由(譬如很多人就把自身的冷漠归咎于南京彭宇案)。可是,你还记得水塘之畔那位“最美孕妇”吗?

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自己行动尚且不便,却在女童溺水之际义无反顾地跳水救人。这个平日里有些胆小的平凡女人,怎么敢、怎么会做出如今的惊人之举?那是出于她对“爱”的默默坚守。

事后也有人心疼地“责备”最美孕妇彭伟平:你就不担心肚子里的孩子?其实,正因为她是母亲,她更能体会到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才会在千钧一发之际舍命相救。如果没有对生活一点一滴的热爱,没有每时每刻对善良的坚守,她又怎会做出如此壮美的举动?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们有太多的人没有像彭伟平一样守住自己的底色。

不过,“爱”其实并未远走,只要你还愿意将它挽留。伸出你温暖的手,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上帝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让阳光充满你的房间,照亮你的灵魂。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位名叫马绍尔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恰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马绍尔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马绍尔拿出不菲的钞票对他表示感谢时,男子却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马绍尔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

许多年后的一天,马绍尔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马绍尔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马绍尔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如果你种下一盆花,经过细心呵护,花儿开了,它回报你的不只是美丽的色彩和醉人的香气,更会让你感觉到生命蓬勃的生机。同样,我们每传递一份爱,得到的不只是衷心的祝福与回报,还有灵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