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一点宏观经济状况
作为投资者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并尽可能降低风险,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对证券市场价格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中首要的一环是要对宏观经济因素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为宏观经济因素在证券价格诸多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居首。
证券市场的态势从根本上来讲是与宏观经济相关联的。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证券市场价格是由宏观经济所影响决定的。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仅是根本性的,而且是全局性的。从各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史来看,除处于极不规范时期的新兴证券市场外,证券市场的每一次牛市均是以宏观经济向好为背景的,而证券市场的每一次熊市的形成均是因为宏观经济发展趋缓或衰退。
一般地讲,股票价格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升降而涨落;证券市场行情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与紧缩及由此导致的市场资金量的增减而升跌。因此我们在股票选时时必须特别关注以下一些方面。
(1)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较快,这就表明,整个经济中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这必然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上升,引起人们对股价的普遍看好,此时可以买入股票。反之,国民生产总值的缓慢增长或负增长将对证券市场产生消极影响,此时为求保守起见,可以适当减持。
(2)物价的变动
当物价上涨时,若其上涨幅度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幅度时,那么企业利润就会上涨,股票价格上涨,此时买入股票。而借贷利率过高,大于物价上涨幅度时,成本上升,企业利润降低,股票价格下跌,此时卖出。而当物价下跌,造成企业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使得证券价格也随之下跌。此时无疑应坚决减持。
(3)通货膨胀
这一因素对证券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证券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证券市场的作用。
①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与生产相适应时,促使经济发展。企业扩大规模,资金需求量增加,中央银行增加贷款,此时生产合理,物价上涨,企业利润上升,股票价格提高。此时应买入股票。
②当货币供应量剧增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出现企业利润上升,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放到贵金属、不动产和短期证券上,证券需求也会增加,从而使证券价格也相应增加。但在此时由于过高的通货膨胀会使投资者预期到未来企业经营环境可能恶化,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能会通过中央银行收缩银根、发行国债、调整利率,这些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会使整个经济衰退,从而导致证券价格下降。
(4)利率的变动
当利率上升,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加,企业难以获得所需资金,因此削减生产规模,从而利润减少。同时一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银行储蓄,或购买债券,从而减少市场上对股票的需求。此股票外投资者评估值的折现率也会上升,因而证券价格就下降。因此当投资者预期利率将上升时应卖出股票。反之当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会上升,此时应买入。
(5)汇率的变动
它对与进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企业有很大的关系。汇率的提高,使得出口企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企业盈利情况下降,从而这些企业的证券价格下跌。汇率的降低,使得原料依赖进口的企业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故这些企业的股价将会上升。
2.观察经济周期的变动
宏观经济的诸多因素对证券市场的综合作用可以通过经济景气的周期运动与证券市场的周期运动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既然股价反映的是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因而其表现必定领先于经济的现实表现(除非预期出现偏差,经济形势本身才对股价产生纠错反应)。
经济不景气,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每日成交稀少。此时,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收集和分析有关经济形势并作出合理判断的投资者已在默默吸纳股票,股价已缓缓上升。
随着人们普遍认同以及投资者自身的境遇亦在不断改善,股市日渐活跃,需求不断扩大,股价不停地攀升,更有大户和主力借经济形势之大“利好”进行哄抬,普通投资者在利欲和乐观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极力“捧场”,股价屡创新高。而那些有识之士在综合分析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将不会再创**时,已悄然抛出股票,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供需力量逐渐发生转变。
③当经济形势逐渐被更多的投资者所认识,供求趋于平衡直至供大于求时,股价便开始下跌。当经济形势发展按照人们的预期走向衰退时,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便会发生。
上面描绘了股价波动与经济周期相互关联的一个总体轮廓。这个轮廓告诉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经济相应地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运动,股价波动是永恒的。
二是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经济发展的动向,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切忌盲目从众。
三是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驱使而追逐小利或回避小失(这一点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动,配合技术分析的趋势线进行研究或许会大有裨益。
3.注意非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
股民还要对影响股市的非经济因素有个大概的了解。
(1)政治因素
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除受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心理的因素影响外,还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一因素对股市价格的影响是全面的、整体的和敏感的。
所谓政治因素,指的是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如政治活动、政局变化、国家领导人的更迭、国家或地区间的战争和军事行为等。这些因素,尤其是其中的政局突变和战争爆发,会引起股票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
上述因素中,经常遇到的是国家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调整。这会影响到股份有限公司的外部经济环境、经营方向、经营成本、赢利以及分配等方面,从而直接影响股市价格。
具体来说,能够对股市运行产生影响的政治因素包括:
①战争。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因而对股市的影响最大,如海湾战争对美国股价产生巨大影响。
②国际重大政治活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上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的采用,国际上重大政治事件对一国股市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主要国家领导人的言论和行动。对于国家政治决策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会对股市产生突发性的影响,如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④国家重大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
⑤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调整和变动,会对与这种变动有关联的跨国公司的上市股票产生重大影响。
(2)法律因素
即一国的法律特别是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规范状况。
一般说来,法律不健全的股票市场更具投机性,震**剧烈,涨跌无序,人为操纵成分大,不正当交易较多;反之,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制度和监管机制比较健全的股票市场,证券从业人员营私舞弊的机会较少,股价受人为操纵的情况也较少,因而表现的相对稳定和正常。总体上说,新兴的证券市场往往不够规范,而成熟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则比较健全。
我国的股市属于新兴的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面对此种情况,投资者首先要做的只能是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防在投资时被欺诈。对于法律法规的变化,要适时抓住时机,果断作出决策,这对于个股的选择更为重要。
(3)文化和自然因素
就文化因素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心理,从而影响股市资金流入流出的格局,进而影响股价。投资者的文化素质状况则从投资决策的角度影响着股市。一般地,文化素质较高的投资者在投资时较为理性,如果投资者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则股价相对比较稳定;相反,如果投资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则股价容易出现暴涨暴跌。
在自然方面,如发生自然灾害,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有关股票的价格下跌;反之,如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由于投入大量增加,对相关物品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相关股票价格的上升。因此,投资者要有预见性,判断要准确,虽然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是很有操作性,但至少在灾害发生后不能自乱阵脚,而要追踪政府的救援工作,以及相应的重建计划与其实质的进展,以此作为股票选时的依据。
股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的中国股市:带着口罩在营业大厅中,眼看着沪指从1510点起步,在4月16日上触1649点,兴奋的情绪还没有被点燃,情况急转直下,于是,到了月底,终点又回到起点附近。4月,凡是受非典影响的行业,如交通、航运、旅游、商业等,其相应的股票价格也处于下降趋势,而与预防和抗击非典有关的医药甚至纺织业,成为4月的股市之星。可见,“非典”(SARS)对股市行情造成的影响显然超出人们预期,就短期而言,这一事件在市场中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但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比较有限,并且它不至于对市场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从比较大的方面来讲,“非典”显然对(而且已经)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看,不少研究机构由于这一事件,纷纷调低了对当年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预测值。
国内来看,国家统计局官员在早期介绍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非典型性肺炎对中国经济肯定有影响。其中,对投资的影响相对不是很大(对外资在华直接投资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对消费将会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卫生部官员宣布当年“五一”长假取消,并且还表示,宁愿牺牲一些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无疑是利空消息。
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所受到“非典”的影响是与宏观经济趋同的。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对未来预期的影响,人们的恐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其中不排除某些力量趁机炒作。人们由于恐慌而大量抛出股票,作为聪明的投资者在这种类似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把握宏观经济脉博,抓住时机进行反向操作。
从“非典”对行业的影响来看,会受到影响的行业主要有:零售业、旅游酒店、交通运输、食品和饮料、房地产和银行等。其影响我们可以从媒体报道和上市公司公告中明显感受到:东方航空发布公告:鉴于非典型性肺炎最近在香港和远东地区爆发,公司注意到本公司飞机的客运率,尤其是在香港航线上,进入4月份后明显下降,公司减少了4月份大约30%飞往香港和日本的航班数量。由于无法确定非典型性肺炎的情况会持续多久,公司目前无法评定其对本公司财务状况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此类似的,一些大中城市的酒店宾馆也由于非典影响,旅客入住率大幅下降。而地产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型性肺炎影响,楼盘的销售及出租业务也会出现大幅降低;而银行由于与地产的密切关系,将成为非典型性肺炎的间接“受害者”。以上这些都会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另外需要对医药股的行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医药板块由于非典型性肺炎概念这一题材,受到投资者更多青睐。但随着对这一疫情病因的研究逐步深入,相信大多数常规药被证明对防治此病不会有明显作用,则医药股就会失去支持这一题材性炒作的基础,而就医药股整体股价水平看,显然也不支持它们股价的继续大幅上升。而就生物医药板块而言,还看不出其中有太多的上市公司能直接与这一题材扯上关系,更何况,疫苗的研制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在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未找到的情况下,疫苗的研制还无从谈起。即使找到病原体,疫苗的研制也需要一个过程,除了生产工艺的选择外,还有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期,要在安全性和免疫性上过关至少需要近两年的周期。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重灾区的经济活动受影响的程度可能会更大,对相关地域的上市公司同样需要关注这一事件对其业绩的影响。
影响股市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是市场内部因素,也就是股市自身的因素,但是另外的非市场的因素也不可小视。
4.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
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有个度的限制,超过商品、劳务等流通需要即成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无永恒的定式,它完全可能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对这些影响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必须从该时期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程度,配合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分析入手,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里,我们只能就一般性的原则作以下几点说明。
(1)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2)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而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3)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一旦其站稳脚跟,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尾以期对资金保值。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股价: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其二,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成本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赢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4)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运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影响股价。
(5)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而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起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受欢迎,基于以上分析,投资者能否合理判断通货膨胀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对于投资者来说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关注物价指数的走向。我国政府经常会公布一些比较重要的物价指数,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物价指数地走向,粗略分析判断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水平。
不管何种原因引发的通货膨胀,都会对股市的运动产生影响。在通货膨胀初期,由于货币供应迅速增加,社会总供给所需的资金相对充裕,经营规模扩大,产品产值倍数扩张,效益凸现;同时,消费者面临货币贬值的压力,抢先购物保值,社会需求量节节攀升。总供需相对平衡,股市利好信心大增。在通货膨胀后期,预期的价格上升幅度过火,一方面投资成本升幅过火,另一方面消费者苦于物价过高不再扩大消费,市场供需均势被打破,宏观经济萧条,股市也会后市乏力。
5.利率对于股市的影响
一般理论认为,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利率对于股票的影响可以分成3种途径:
(1)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可能从股市转而投向银行储蓄和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股票需求,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利率下降,股票市场资金供应增加,股票价格将上升。
(2)利率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估值水平。
贷款利率提高会加重企业利息负担,从而减少企业的盈利,进而减少企业的股票分红派息,受利率的提高和股票分红派息降低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必然会下降。相反,贷款利率下调将减轻企业利息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可以增加股票的分红派息。受利率的降低和股票分红派息增加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将大幅上升。
(3)利率变动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影响。
股票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资产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股票的内在价值与一定风险下的贴现率呈反比关系,如果将银行间拆借、银行间债券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参考的贴现率,则贴现率的上扬必然导致股票内在价值的降低,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股指的变化与市场的贴现率呈现反向变化,贴现率上升,股票的内在价值下降,股指将下降;反之,贴现率下降,股价指数上升。
以上的传导途径应该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才能体现出来的,利率调整与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效应。
另外,利率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同样需要一个生产和销售的资本运转过程,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利率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要从长期来把握。
实际上投资应明确,就中长期而言,利率升降和股市的涨跌也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就是说,中长期股价指数的走势不仅仅只受利率走势的影响,它同时对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反应也很敏感。如果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大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股价指数的走势就会与利率的中长期走势相背离。
如美国的利率调整和股市走势就出现同步上涨的过程。1992~1995年美元加息周期中,由于经济处于稳步增长阶段,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并未使经济下滑,公司盈利与股价走势也保持了良好态势,加息之后,股票市场反而走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加息的影响。
可见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投资者在预期到利率调整时,应该考虑此时滞效应,而不应该一味的买进或卖出,这样很容易被套牢。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6年5月以来的8次下调存款利率,到2002年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只有1.58%。股票价格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存款的报酬率,一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股票投资,从而加快了储蓄分流的步伐。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来看,1994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45.6%,之后增幅连年下滑,而同一时期股票市场发展迅速,1999年下半年开始,储蓄分流明显加快,到2000年分流达到顶点,同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仅为7.9%。这一年股票市场也牛气冲天。2001年储蓄分流则明显减缓,增长率14.7%,居民储蓄倾向增强。2001年股市波动性加大,股价持续几个月的大幅回调,则是2001年储蓄分流减缓、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应该说,仅从加息0.27%而言,的确幅度不大,短期之内对股市的影响也不是很明显。还有不少人认为利空出尽可当作利好,但如果这次加息表明的是一个进入加息周期的信号,就不能忽视对证券市场中长期的影响力,加息对股市的各相关方面还是会产生必然的影响。
央行加息一定会加大银行体系的主要借款者的财务负担,相关资料表明,贷款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将多支付50~80亿的财务费用,这样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宏观调控令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企业利润率也会随之下降。特别是负债率较高的行业和公司,受到的影响就会更大。
央行调高利率对于地产行业的打击远胜于其他行业。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50%以上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个比率在所有行业中首屈一指,由于杠杆效应,利息率的微幅变动对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的消费者,有很大比率部分同样是依靠银行贷款在支付房价。贷款利率的增加,提升了消费成本,不可避免地造成居民购买力下降,迫使地产商折价销售,一旦房地产价格头部形成,将会引发或导致行业泡沫破灭,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或者危言耸听。毕竟房地产价格早已远远脱离居民的购买力,平均价格达到人均年收入的14倍,这个数字远高于全球公认的合理标准6倍左右的水准,当年香港地产泡沫破灭的起点也恰好是人均年收入的14倍。所以房地产板块将成为证券市场上的高危一族。也许这一点不会马上体现出来,但是从长远来看,该板块必须坚决回避。
而其他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以建筑、传播文化等为代表的负债率较高的行业和以汽车为代表的依靠信贷大宗消费的行业。
随着国内企业依靠银行贷款产生的间接融资成本的提高,企业会考虑加强直接融资力度,这就从另一方面加大了股市的负担,更易引发股市投资者的恐慌心理。
但是,影响当前股市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利率,整体宏观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能否落到实处,能否有效防止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才是股市的主要矛盾所在。如果管理层能在这几个方面拿出有效措施,将足可抵消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将是以后主要变数所在。0.27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是历年来利率调整幅度最小的一次,其收缩性政策的象征性信号远远高于加息的实际效果,加息主要是针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上涨趋势,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存在从投资过热向物价增长过快方向转移的趋势。
6.不要被虚假的信息所误导
证券经纪机构及专业股评师、股市投资咨询公司、电视、报刊杂志等传媒每天都在传递有关股市的大量信息,或是分析股市现状,或是预测其走势,这些经过人为加工处理的二手信息真假难辨,各持己见。
对于众多中小散户来说,由于其信息渠道及信息成本的局限性,可收集到的二手信息常常也成为他们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某些大券商及著名股评师的证券分析,对股市动**的影响更大,人们称之为“谣言市”。由于我国股市历史很短,证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还不高,以及中国证监会和证交所的监管乏力,一些信息灵通的证券从业人员及相关机构与股市投资大户操纵股市,通过造谣、诱导等手段达到打压吸纳,拉高出货谋利的目的。经纪业、咨询业和传媒业有关人员的低素质(或违法违纪行为)使中小散户的决策活动受到诱导,在交易中往往不自觉地充当了噪声交易者角色并受损。
假如理性投机者获知一个利好消息并据以进行交易时,他会意识到此价格的最新变动可能会刺激积极反馈交易者在明天买进,因而他们会在今天购买更多,从而使今天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基础信息所带来的价格上扬,同时,有关证券从业人员或股评人士则表示股价将可能继续上涨。到了第二天,积极反馈交易者对前一天价格做出反应进行购入,从而使价格进一步高于基础价值。在整个价格上升过程中,虽有一部分是理性的,但其中另外一部分是源于对积极反馈交易者的预期,以及积极反馈交易者本身的影响。在这一股市中,信息灵通且与证券从业人员串通的理性投机者利用积极反馈交易者的交易行为特征,采取相应投机策略,加倍放大了价格对价值的偏离而从中获利。
股市信息噪声意味着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如果在较长时间里偏离的均值不为零,则会降低股市的价格效率、信息效率和社会效益。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能够减少或消灭股市噪声呢?本人认为,消灭股市噪声是不可能的。
因此,投资者在明确“噪声及噪声交易者是难以消除”的前提下应培养自身分辨谣言的能力,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这对于股票选时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