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做最坏的打算,获最大的收益(1 / 1)

人生三策 东篱子 5778 字 3个月前

人难免会犯错误,但不能总犯不该犯的错误,糟糕的生存状态,往往是由一个个不该犯的错误造就的,对策之一就是遇到事情不要总把结果想得太圆满,多往坏处想那么一点点,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起来,少犯错误走对路。

1.你见谁可以一步登天?

成功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只要你肯静下心来做好手边的事。不要想一下子就取得成功,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想好现在该做什么,然后努力地去完成,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毕业20周年之际,南京的同学组织了一场同学联谊会。

联谊会上,大家把一直还住在乡间的原班主任用专车接了来。老人已年过古稀,头发全白了,手脚都已不便。同学们仿照原来教室的模样布置了聚会的会场,要求各位同学按20年前的座次坐好,将老师请到讲台前。

轮到同学座谈了。大家讲话中都先感谢老师的栽培。班主任听了也不说话,直到临近结束,才站了起来,说:“今天我来收作业了。有谁还记得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吗?”

那天是个晴天,班主任把大家带到操场上,说:“这是最后一节课了。我布置一个作业,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请大家绕这500米操场跑两圈儿,并记下跑的时间、速度以及感受。”说完便走了。

20年后老师说话了:“我离开操场后,在教室走廊上观看了同学们作业的完成情况。现在,20年后的今天,我对作业讲评一下。跑完两圈儿的有4人,时间在15分20秒之内;1人扭伤了脚,1人因为跑得太快摔了跤;有23人跑过1圈儿后觉得无趣,退出后在跑道外聊天儿;其余的嫌事小,没有起步。”

大家惊异于老师记得如此清楚,一下子看到了老师昔日的风采,纷纷鼓掌。掌声落下,老师继续说:“我就这次作业,并结合70余年人生体验,送给各位四句话:其一,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其二,身边的小蘑菇不捡的人,捡不到大蘑菇;其三,跑得快,还需跑得稳;其四,有了起点并不意味就有了终点。你们现在都是36岁左右的年纪,又处在世纪之交,尚不是对老师说感谢的时候,请多说说自己的人生作业。”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人们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常常感叹世道的不平,并总是在幻想着成功之花在一夜之间绽放,然而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要成功就得付出努力,即使如跑步这么简单的事。

成功也没有别的捷径,只能是脚踏实地,一环扣一环地前进,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一步一个脚印”。再精巧的木匠也造不出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任何伟大的事业也都是由无数具体的、微小的、平凡的工作积累而成。不愿意干平凡工作的人,很难成大事。世间没有突然的成功,成功的诀窍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事。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把成功想得很容易的人是不肯付出辛苦干事的。而多往“坏处”想一点,老老实实地勤奋做事,才不会犯只会做梦梦难成的人生错误。天才出于勤奋,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勤劳,世上没有不付出就得到的好事,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勤奋的法宝。

从前,有一个勤劳的老农夫在临终时,希望他懒惰的儿子们能够像他一样,辛勤地耕种田地,于是他叫儿子们来到床边,说:“儿子们!在我的葡萄园里,有一个地方藏着一堆财宝。”说完就死了。他的儿子们立刻拿了铁铲铁锹等,挖遍了葡萄园。可是并没有找到什么财宝,葡萄树反而因为翻土而生长得很茂盛,有了很好的收获。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勤奋耕耘才有好收获。”这位老农夫留给他懒惰儿子们的一段话,真胜过千万遗产。哪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辛勤耕耘?虽然辛勤耕耘不一定会有好收获,但不耕耘却毫无收获。

既然大家都知道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但为什么渴望成功的人还没赶快行动起来呢?原因很简单,勤奋的前提是吃苦。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只念过初中,20岁时左腿因病致残。他不畏艰难,勤奋自学,终于走进了金碧辉煌的数学殿堂,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世界“绝对第一流的数学家”。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是华罗庚教授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他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他们学数学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而华罗庚教授的经历就是“勤奋出天才”的最佳范例。

《华罗庚——绝对第一流的数学家》一文中这样写道:

1929年对于华罗庚来说,是生命旅程中最不寻常的年头。这年他得到了一份工作——在金坛县中学当会计兼做数学教员。这对初中毕业又无钱继续读书的华罗庚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不久,他又娶了一位秀丽端庄、勤劳贤惠的妻子吴筱元,全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谁料想,几乎就在这同时,厄运也在悄悄向华罗庚逼近。

这一年,金坛县瘟疫流行。一天华罗庚下课回到家中,吃了两个汤圆,忽然觉得浑身发酸发冷,便支持不住,一头倒在**。一测体温,竟然高达42℃。接着,华罗庚便昏迷不醒并且说胡话,全家人顿时乱作一团。

医生看过华罗庚的情况后摇了摇头,让吴筱元准备后事。死亡的判决书没有动摇一家人挽救他的决心。金坛县的医生无能为力了,他们便当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从别的地方请名医。就这样请一个不行,再继续请另一个。

整整半年过去了。一天,华罗庚的左手小指头忽然肿起来了,然后又嚷左臂疼,接着是左边的半个身子、左腿疼得不能动弹。后来,疼痛倒是消失了,但疼痛部位的肌肉却都腐烂了。吴筱元便给他用药敷,慢慢地伤口愈合了。经过妻子日日夜夜的精心照料,华罗庚的病情渐渐地好起来了。不过,由于伤寒病菌侵袭了他的关节,左腿关节粘连变形,弯曲了。年纪轻轻的华罗庚,就这样成了瘸子……

他拄着妻子为他找来的一根拐杖,迈着按他自己说是“圆和切线的运动”的艰难步履,开始了新的也是更漫长、更艰辛的人生之路。

病后的华罗庚,从妻子愁苦的面容、女儿饥饿的啼哭中,察觉出了家计的窘迫。于是,他抱着瘦骨嶙峋的身子,重新回到了学校。然而,屋漏偏逢连天雨。不久竟有人向教育局告状,说校长任用没有学历的华罗庚做教员是个错误。校长为此愤然辞职离去,华罗庚的教员自然做不成了。好在新校长是位很通达的人,继续让他留在学校做会计。华罗庚一如既往,白天勤奋工作,晚上不顾残腿钻心的疼痛,在昏黄的灯光下遨游于数学的王国中,决心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功夫不负苦心人。1930年的一天,华罗庚收到上海寄来的刚刚出版的《科学》杂志第15卷第2期。他急忙用颤抖的双手翻开,《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大标题和“华罗庚”三个字赫然映进他的眼帘,顿时热泪盈眶。

这是他病前写的一篇论文,也正是他第一次发表的这篇论文,对他的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久,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论文,如获至宝,立即四处寻问作者的身世经历。

1932年秋天,华罗庚应邀来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上了数学系的助理员。从此,华罗庚如鱼得水,更加勤奋。

后来华罗庚又经历了两次磨难,但他都凭着一股勤奋、努力、执著的精神,坚强地挺了过去。靠着勤奋,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年成长成一代数学大师、教育家,所写名著《堆垒素数论》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连爱因斯坦也写信说:“你此一发现,为今后数学界开了一个重要的源头。”华罗庚已经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个数学伟人之一。

辉煌来自于耕耘,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华罗庚只有初中的文化,最后却成长为第一流的数学家,可以想像得到,在这辉煌的光圈背后,华罗庚付出了多少辛苦。勤出成果、出智能,无数实践证明:惟有勤奋者才能得到成功。可以说华罗庚之所以能成为第一流的数学家,就在于他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学习的时间越长,下的功夫越深,所学的也就愈精。华罗庚不是天才,只是他用勤奋换来了天才的称号。

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天才或懦夫。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天才也需要后天的磨练。生命不排斥努力,它需要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只要勤奋就可以换来累累硕果。麦当劳的成功,不是方法的胜利,而是勤奋的功劳。对于一桩成功的事情来说,勤奋的功用实在是太默默无闻,太平实了,平实得就像大厦的桩基,重要而又潜隐,无声无息地驮起伟岸的形象和耀眼的华丽。但是,世人往往太过肤浅和势利,总是赞美伟岸,簇拥华丽,忘却平实。面对一座座摩天大楼,除了仰头而望外,有多少人会想到它的桩基,或者那些辛勤创造者。所以在生活中,渴望“空中楼阁”的人屡见不鲜。

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凡是能使某事最成功的方法就是最平实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想发财,最平实的方法,是去竭力经营。

纵览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其成功的足迹无不洒满勤劳的汗水。我们每个人都能吟诵几句勤奋格言,也能述说几个伟人的艰辛,并为之感动和赞叹。但你一定会说我不是伟人,只是望而兴叹。这种遗憾并非智力的失败,而是人格的失败。

胡适先生说过:“用血汗苦功到了九十九分时,也许有一分的灵巧新花样出来,那就是创作了。颓废慵懒的人,痴待‘灵感’而来,是终无所成的。”可见,勤奋虽不是绝对成功的法宝,但也是走向成功最平实的大路。

中国有句俗话“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你肯付出辛苦,只要你愿意不断刻苦学习,成功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

3.不怕先苦后甜,就怕先甜后苦

钓鱼的人要下饵,骗子往往先诱人以小利,许多“聪明人”在见到“甜头”的时候,就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不加防备地走进人家设好的圈套,以至于不得不独自品尝更大的“苦头”。

11岁的布鲁克林和父亲在芝加哥一条热闹的大街上漫步。经过一家服装店,门口站着一个笑容可掬的圆脸男子。他一见布鲁克林他们,立刻向他父亲伸出手来,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嚷嚷道:“先生您请进,欢迎您光临本店!我们有一种漂亮的服装,配您的身材再好也不过了!今天大减价,您可别错过良机啊!”

布鲁克林的父亲说:“不,谢谢!”他们继续散步。布鲁克林回头扫了一眼,那位能说会道的推销员又缠上了另一个人。他抓着那人的胳膊,边向他介绍一种蓝色带条纹的套装如何如何,边拉着他进了店铺。

“这对康纳利兄弟呀,”父亲轻轻笑道:“他们靠装耳朵聋赚的钱已经供三个孩子上了大学。”

奇怪,装聋也能发财?接着,父亲为布鲁克林解开了疑团。

原来,两兄弟中的一个把顾客哄骗进店里,劝说顾客试试新装是易如反掌的,这样前前后后摆弄一阵,顾客最后总要问道:“这衣服价钱多少?”

这位康纳利先生把手放在耳朵上:“你说什么?”

“这服装多少钱?”顾客高声又问了一遍。

“噢,价格嘛,我问问老板。对不起,我的耳朵不好。”

他转过身去,向坐在一张有活动顶板的写字台后面的兄弟大声叫道:“康……纳利……先生,这套全毛服装定价多少?”

“老板”站了起来,看了顾客一眼,答话道:“那套吗?72美元!”

“多少?”

“七……十……二美元。”“老板”喊道。

他回过身来,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42美元。”顾客自认为走运,赶紧掏钱买下,溜之大吉。

这场骗局的妙处,在于康纳利兄弟的狡猾欺诈与顾客急不可耐的上钩配合默契,相映成趣。生活中这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一天,牛大爷去城里看望儿子儿媳,走到半路上,突然见到一个精美的首饰盒滚到他的脚边。身旁的一个小伙子眼尖手快,急忙捡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条金项链,还附着一张发票,上面写着某某饰品店监制,售价2800元。但是牛大爷当即拽住小伙子,让他在原地等候失主,可是等了老半天,还是没人来领。

那个小伙子便小声提议两个人私分,说:“给我1000元,项链归你。”边说边朝巷口走去。牛大爷一听,这怎么可以,但是看看项链,心里就有点动摇了。他心想:“我可以把它送给我的儿媳妇,当年她嫁过来的时候,我们手头不宽裕也没怎么给她买过东西。这次去看他们,正好把这个项链送给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这也是我这个做公公的一番心意嘛。”

牛大爷的犹豫没有逃过小伙子的眼睛,他更是一个劲地说这条项链有多好,今天运气好才会遇到的。牛大爷经不住小伙子的游说,便说:“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我是来城里看我儿子的,身上只带了800块钱。”

小伙子故作大方地说:“这样呀,没关系,我就吃点亏,谁叫您年纪比我大呢?”

于是,牛大爷就把好不容易凑到的800块钱给了小伙子,拿着那条金项链美滋滋地向儿子家走去。

一到儿子家,他便把路上的事情跟儿子儿媳说了,还拿出那条金光闪闪的项链送给儿媳妇。小夫妻俩一听就不对,果然,那条项链是假的。

牛大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设了一个陷阱让他跳,于是他非常懊恼,因为那800块是准备给还没出生的小孙子买些东西的。

牛大爷因为贪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掉进了圈套中,其实,这些陷阱都是人们自己挖掘的。而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跳进自己亲手挖下的陷阱中!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不要被突如其来的实惠或好运迷惑,其实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然而生活中的陷阱实在太多了。金钱、名誉、地位、美女、机遇……其实所有的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抓住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使人像中了魔似的不能脱身,毫不犹豫地跳进陷阱里。掉进陷阱里的人,全都是因为贪图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结果总是得不偿失的。

有时候仅需要蝇头小利,就可以让一些“聪明人”变成傻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的时代,你需要保存一分对世事的清醒,面对**多一些思索、多一分清醒,就不会被生活的陷阱欺骗、套牢了。

4.做好事不张扬

生活中你为别人做了好事,有时却很难得到真诚的感恩,如果你每付出一点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感激的话,那你将惹来无尽的烦恼。

吕女士认为自己太倒霉,总是遇上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先说她的先生。先生是搞科研的,为了工作常常是废寝忘食,家务活像照顾老人、孩子什么的半点儿也指望不上。为了支持先生的工作,吕女士一狠心,就把工作辞了,回到家里来当了个全职主妇。这个牺牲够伟大的吧,但先生却似乎一点也没有被感动,还反过来指责吕女士越来越俗气了。再说,二号楼那对小夫妻。他们之所以能在一起,那全是吕女士的功劳,红线是她牵的,矛盾是她调解的,两家父母闹意见还是她劝解开的。结果呢,这对小夫妻有了矛盾才来找“吕姨”,没事的时候就把吕女士丢一边。吕女士一想起这事儿,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更可气的还在后头呢。今年春天的时候,丈夫的一个远亲的孩子要跨学区转学,因为知道吕女士有点门路,所以就千求万请的。碍于情面吕女士只好披挂上阵,没想到接收学校的管理太严格,吕女士费尽千辛万苦,求爷爷、告奶奶地折腾了几天事情也没办妥。而那位亲戚一听事儿没办成,脸立刻拉了下来,对吕女士的苦心没有半句感谢。不仅如此,那位亲戚还到处说吕女士虚情假意,不地道。吕女士不但没得到感激,还落了一身不是,她这一气就病了一场。病好后,她逢人就说:“现在的人都是狼心狗肺,以后啊就自己管自己,别人的事儿啊我再也不跟着瞎忙了!”

吕女士的委屈确实可以理解。她热情地付出,热心地帮助别人,但她的努力似乎都白费了,她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感恩。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想一下,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仰赖着他人的奉献,那么,在抱怨别人不知感恩的时候,我们向帮助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了吗?吕女士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知道了,生活中也曾有许多人给过她无私的帮助,只是她忘记了这一点。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不论是穷人或富人,他的灵魂一定是贫乏的。人们总是这样,对怨恨十分敏感,对恩义却感觉迟钝,所以下一次当你要怨恨别人的忘恩负义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做好了这一点。

老姜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至少邻居们都这么说。他帮人做一点事,就得意的不得了,人前总要提几次,人家要是忘了说谢谢,他就得生气几天。可是如果是人家帮助了他,他就会患上一种健忘症,事情一办成,立刻就把办事的人忘了个一干二净。前两天,田先生就被他给气坏了。老姜的一个亲戚来找老姜,说想要去农村收购出口山菜,但是得找一个进出口公司接收,亲戚问老姜有没有这方面的门路。老姜一想,三楼B门的田先生不就在进出口公司上班吗?于是他就让亲戚回家等着,自己买了两瓶酒去找田先生。田先生见是街坊来求自己就尽心尽力地把这事办成了。事一办成老姜立刻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见到田先生就趾高气扬地喊一声“小田!”对山菜合同的事竟提也不提,回头还对街坊吹嘘自己有多神通广大。田先生被气得几天吃不下饭,一提老姜就一肚子火。

其实生活中像老姜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有时会有人庇佑而威风一时。不过由于此类人多半专横、自私,只知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却不知回馈,而不受欢迎。短视近利的后果,往往令帮助他的人感到失望,不再给予支持。这类人多半自以为是,从不考虑自己的责任,老是认为别人在算计他,对他不怀好意,想要陷害他。

消极的心态会使这类人离开对他有利的人,而和同类型的人在一起,然后逐渐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只注意到自己需要什么,却忽略了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抱怨别人的不知感恩,还不如先培养自己感恩的心。不要总计较别人欠你多少,在你以自己的成功为荣时,应该先想想自己从别人那里接受的有多少。5.他若是没有手下留情呢?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推销自己和经营事业的时候,不要指望和别人和平相处,这样的想法会让你不思进取。你必须战胜对手,不然的话你就会被社会埋没、被对手“吃掉”。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一家大公司准备从新招的三名员工中选出一位做销售代表,于是,对他们施行上岗前的“魔鬼训练”,予以考核。

公司将他们从横滨送往广岛,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一天,按最低标准给他们每人一天的生活费用2000日元,最后看他们谁剩的钱多。

剩是不可能的,一杯绿茶的价格是300日元,一听可乐的价格是200日元,最便宜的旅馆一夜就需要2000日元……也就是说,他们手里的钱仅仅够在旅馆里住一夜,要么就别睡觉,要么就别吃饭,除非他们在天黑之前让这些钱生出更多的钱。而且他们必须单独生存,不能联手合作,更不能给人打工。

第一位先生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买了一副墨镜,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来到广岛最繁华的地段——新干线售票大厅外的广场上,扮起了“盲人卖艺”,半天下来,他的大琴盒里已经是满满的钞票了。

第二位先生也非常聪明,他花500日元做了一个大箱子放在最繁华的广场上,箱子上写着:“将核武器赶出地球——纪念广岛灾难53周年暨为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然后,他用剩下的钱雇了两个口齿伶俐的中学生做现场宣传讲演,还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满了。

第三位先生像是个没头脑的家伙,或许他太累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了个小餐馆,一杯清酒、一份生鱼、一碗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一下子就消费了1500日元。然后钻进一辆被废弃的本田汽车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广岛的人真不错,第一位和第二位先生的“生意”都异常红火,一天下来,他们对自己的聪明和不斐的收入暗自窃喜。谁知,傍晚时分,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一名佩戴胸卡和袖标、腰挎手枪的城市稽查人员出现在广场上。他被摘掉了“盲人”的眼镜,摔碎了“盲人”的吉他;撕破了募捐人的箱子并赶走了他雇的学生,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收缴了他们的身份证,还扬言要以欺诈罪起诉他们……

当第一位先生和第二位先生想方设法借了点路费,狼狈不堪地返回横滨总公司时,已经比规定时间晚了一天,更让他们脸红的是,那个“稽查人员”已在公司恭候!

原来,他就是那个在饭馆里吃饭、在汽车里睡觉的第三位先生。他的投资是用150日元做了一个袖标、一枚胸卡,花350日元从一个拾垃圾的老人那儿买了一把旧玩具手枪和一把化装用的络腮胡子。当然,还有就是花1500日元吃了顿饭。这时,公司国际营销部总课长走出来,一本正经地对站在那里怔怔发呆的“盲人”和“募捐人”说:“企业要生存发展,要获得丰厚的利润,不仅仅是会吃市场,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吃掉对手。”

竞争是一种十分残酷的东西,它不留情面,不循常理。故事中第一位和第二位便没有真正理解竞争的含义。按常理看,他们做的也很不错,有效地利用了手中的资金,并想出了巧妙的赚钱办法(卖艺和募捐)。可惜的是,他们的眼睛却只盯着市场而忽略了危险的竞争者。第三个人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当他的对手忙于赚钱时,他却在悠闲地养精蓄锐,然后再想办法出其不意地吃掉对手,可以说他是一个把竞争精神贯彻到实处的人。

竞争就是这样,不是你“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如果头脑里不绷紧了竞争这根神经,就容易中暗算、吃大亏。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它不可能被平均分配,在只有几个人分享它的时候,大家或许可以和平共处,双赢互利。但到了僧多粥少的时候,竞争就变得和市场同样重要,有能力战胜对手的人就是胜利者,反之就会被淘汰出局。

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职场上的,爱情中的……我们在提高自己实力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防范和反击竞争对手,否则,你就会成为失败者。

6.信任也是一把双刃剑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知心的朋友,但人性是复杂的,知人知面难知心。当你真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时,很可能会遭到对方的欺骗或背叛,所以与人交往时还是保留一分戒心吧!

一只母野鸭和一条大花蛇成了邻居,野鸭非常热心,它想“远亲不如近邻”,搞好邻里关系,有事彼此还可以照顾着点儿。于是它就经常给大花蛇送点点心什么的,大花蛇对野鸭也很热情,一口一个“大姐”,嘴甜着呢!一段时间后,野鸭当妈妈了,6个可爱的小野鸭在窝里跑来跑去可爱极了。附近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野鸭妈妈想去远处给孩子们找食物,但又担心孩子的安全。正在为难时,大花蛇跑了来,自告奋勇地要照顾小野鸭,“大姐,你去找食物吧!我帮你看着孩子!你看它们多可爱呀,我这个当舅舅的一定要照顾好它们!”野鸭妈妈听了大花蛇的话,就放心地飞走了。傍晚野鸭妈妈满载而归,可是窝里却空空的。小宝宝哪里去了呢?野鸭妈妈放下食物,就赶快去找邻居花蛇。一进门它就看到花蛇躺在**,肚子鼓鼓的,嘴边还沾着小野鸭的羽毛呢!野鸭妈妈愤怒地哭骂起来,花蛇却无赖地拍拍肚子说:“大姐,别哭了,它们不是一只没少吗?说真的,你什么时候再生一窝,味道好极了!”

野鸭会失去孩子就是因为她太早撤去了对朋友的戒心,竟然在不了解花蛇本性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它。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野鸭傻的可笑,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会犯它的这种错误。

段磊是一个开朗、热情、待人真诚的人。大学刚毕业,他被分配到一个工厂的计算机房工作。在那里他的年龄最小,又为人诚恳,他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有一次,单位将一个软件设计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带班师傅。他的这位师傅30来岁,看上去挺和善的,段磊对他丝毫没有防备意识,所以有什么话和事都对他说,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那一次设计,他搞了好长时间也没能弄出来。当时段磊看在眼里,就想到自己曾经接触过这类设计,便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路,还让他上自己的家里一块研究、上机。后来设计成功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在宣布“有功者”时,却没有段磊的名字。

老祖宗一再告诫我们“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但社会上却还是有很多像段磊这样不知江湖险恶的年轻人,跟人家还没有接触多久,就把自己的“真心”交了出去。如果侥幸碰上的是诚实可靠的人,你把“老底”抖给了对方,对方可能会因此和你结成好友,但如果你像段磊一样碰上的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你的真心就会被人利用。所以如果和人初次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就算你们一见如故,也不应该一下子就把你的心掏出来,也就是说: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要有所保留。

友谊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与其一下子掏出心来,还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了了解之后再交心。你可以不虚伪,坦坦****,但绝不能太快把感情投入进去,要给自己多留一点时间思考,这会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有人会故意利用年轻人的真诚和热情打歪主意。他们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亲切的长辈,几句话就会让你把心掏出来,而他们或者是不“掏心”,或者干脆掏一颗“假心”给你,等你走进他们的圈套,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在待人处世中,对刚认识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摸不清底细的人,千万不要轻易“交心”,对他们太过老实厚道,吃亏受伤害的将是你自己。

7.小心!别成为嫉妒暗杀的目标

嫉妒他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嫉妒心理,嫉妒常常会让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所以你不仅要克制自己的嫉妒心,而且还要提防别人对你的嫉妒,免得受伤害。

张某和乔某毕业于同一所师范大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人又都去了同一所高中任教,因为这层关系,两人一直相处的都不错。2003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调整,乔某被提拔为学工处处长,但张某却被任命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从那以后,乔某对张某说起话来就有点阴阳怪气的,从他那一声“张副校长”里,张某听出了他的不高兴。张某也不高兴:“我当副校长是大家选的,又不是搞小动作弄来的,有怨气就去找教育局,凭什么我该看你的脸色啊!”从此以后,张某就跟乔某疏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说说笑笑了。一段时间后,学校里突然传出了一些关于张某的流言蜚语,“抓教学不力、为人小气,几年前和学校的一位女实习教师有过一段暖昧的感情……”,张某气得浑身发抖,他知道这是乔某传出来的,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件事。这些流言惊动了教育局领导,局长几次找张某谈话。更糟糕的是张某的妻子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件事,找到学校去大闹了一场,张某当场心脏病发作,没过多久就办病退离开了学校。

真正的朋友是会为对方的成绩而高兴,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会为对方的被提拔、受重用而不平衡。凭什么提拔的是他而不是我?他不就这样吗?你和妒忌者交往越密切,他越不平衡。因为,他知道你的“底细”不过如此;而你又是很平等的交往,他很难接受这种位置的变化。男人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事业心,看到别人的成就,就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挫败。

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嫉妒,理解他人的嫉妒心理,也是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先决条件。比如在这个故事中,张某应该想到,两人是大学同学,你晋升为副校长,乔某却只在你的手下当一名处长,其实他的学识、能力、经验等等与你相比,并没有很大距离,他心里不平衡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应该尽量理解他,在此基础上再采取相应办法,以便减弱他的嫉妒。

但张某是怎么做的呢?他一发现乔某的嫉妒就立刻怒火冲天,甚至还故意疏远乔某。他这样做就好像是火上浇油,让乔某的妒火越烧越旺。结果张某终于中了那支名叫“嫉妒”的冷箭,不得不含恨引退。

嫉妒心强的人感觉到你明显超过他的时候,或者将有升迁机会,他就会设置种种障碍,鸡蛋里找骨头。他们正是要借助挑刺的方式贬低你所取得的成绩和价值,从而达到否定你的目的,嫉妒的恶性膨胀将会构成巨大的阻力,阻挡你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嫉妒心强的人就在你的社交圈里,他就更容易打击、迫害、中伤你。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小看嫉妒的危害,为了努力避开嫉妒的冷箭,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点策略:

①削弱嫉妒心理

一个天生丽质或才干出众的人,本来就令人羡慕,若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嫉妒的人就增加了,更容易使自己成为注目的对象。因此,不如对自己来些调侃、抑揄或自我嘲讽,并在一些不重要的场合故意给别人一些溢美之辞,以此削弱对方的嫉妒心。

②化解嫉妒之情

对嫉妒的人,不必针锋相对,因为他嫉妒你,就说明你比他强。所以,你完全可以宽容大度,与之友好相处,并给予他尽可能的关心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一部分嫉妒心理。

③对嫉妒冷处理

对于妒火过盛者,无论你如何宽容友好,恐怕也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不加理睬,“无言是最大的蔑视”,如果站出来辩解,对这种人只会起火上浇油的作用。所以,对无法消除的嫉妒,不加理睬,让嫉妒者自己去折腾。

男人嫉妒他人的智力优势;女人嫉妒别人的美貌绝伦;官场上嫉妒他人青云直上;市井中嫉妒别人生财有道。嫉妒在生活中似乎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你应该多多钻研战胜嫉妒之道,免得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嫉妒枪口下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