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一位外地来京的乡亲逛故宫,她对那轩昂崇丽的建筑群赞叹不已,对宫室里的器物文玩的华美绚烂更是叹为观止。可是,临到我们要走出神武门时,她忽然问我:“咦,当年皇帝皇后他们的卫生间在哪儿呢?”一下子把我问懵了。确实,在偌大的紫禁城里,似乎没有专门的卫生间。
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好处要珍惜,精华更要使之流传永久,比如我们璀璨的“食文化”,现在它已流向全球,成为了人类共享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大增“口福”,这是值得自豪的。不过,对我们传统文化里的缺陷,我们也应抱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是在与外部文化对比,暴露出不足时,应坦率承认,向其长处学习,补己不足,以提升我们自己民族的生活品质。我们的传统文化,重“口腔享受”,轻“肛门享受”,因此长期缺乏“卫生间意识”,吃饭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厕却很马虎。《红楼梦》里多次写到贵族家庭的饮食,令我们目眩神迷,尤其是对所谓“茄鲞”制作过程的描写,显示出中国“食文化”登峰造极的造诣。就在写“茄鲞”的同一回(第四十一回),也写到了“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蹲了半日方完。”原来几疑是人间仙境的大观园,厕所也极简陋。第五十四回,还写到贾宝玉“便走过山石之后去站着撩衣”;第七十一回,写到鸳鸯在大观园里“偏生又要小解,因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贵公子也好,有头脸的丫头也好,竟都有随地便溺的积习,这也反证出他们生活里没有方便良好的厕所。洗澡呢?贾宝玉所居的怡红院,金碧辉煌,奇彩闪烁,却并没有自来水和洗澡间,第二十四回有写贾宝玉洗澡的情节,水是秋纹、碧痕两个丫头共提一桶运来的,“预备下洗澡之物,待宝玉脱了衣服,二人便带上门出来”,第三十一回透露,有时贾宝玉洗完澡,“地下的水淹着床腿”,可见他们那富贵已极的家庭,主子洗澡也只是在卧室里进行。
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北京把内城与外城间的古城墙拆得干干净净,盖起了一大排“板儿楼”,楼里的居住空间里虽然有了冲水式厕所,却挤挤巴巴,不但没有浴盆,甚至连洗脸池也没有。我记得,“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后,曾去视察过那些居民楼,报上刊登出的报道里,我记得有这样的内容:小平同志问道,在哪儿洗澡呢?并且指出,今后再给老百姓盖楼,一定要让他们能有地方洗澡!这条报道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情看起来很小,却说明小平同志为我们民族所设计的改革开放的蓝图,是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矢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在普通居民楼的设计建造中,卫生间逐渐成为了衡量一个单元居住品质的重要标志:是否有良好的坐式抽水马桶(蹲坑式的设计已被绝大多数人排拒)?是否有供洗澡的浴缸或淋浴设备?是否有位置得宜的洗手池?如卫生间无向外的窗,那么排气孔功能好不好?……到90年代,出现了把洗浴空间与排泄空间隔离开的设计,而且一个单元里不止一处卫生间的设计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公众共享空间里的厕所,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有的城镇改进的幅度还很大。我那位乡亲告诉我,他们那里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起先盖新房子时,虽然起了楼,搞了装修,有很大的厨房,却还不懂得在新房子里搞卫生间;但现在人们盖房子时,对卫生间可重视了,原来没搞卫生间的,也都纷纷补设。当然,卫生间设备不是一桩简单的事,它必须有一个地区整体配套的排水、排污系统为后盾;乡亲所在的镇子,现在还只是大家各自或联合搞些化粪池来解决问题,这只能供一时所用。看来,还必须由有关部门做出总体规划,进行给排水和排污系统的基本建设,才能使大家真正安享既有“口腔享受”又有“肛门享受”的小康生活。
西方的文化传统里,“卫生间意识”出现得比较早,他们的许多城镇,很早就有考虑得很周到的、相当先进的排水、排污设施。比如说《悲惨世界》那样的古典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非常高大宽阔的地下泄水排污孔道里的情节。法国巴黎为什么能把老城区基本完好地保护下来?那些老宅子本来已有相当完善的给排水(包括排污)系统,加上电路和煤气管道,使之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困难较小。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为什么难以改造?就是因为地底下原来缺乏给排水(特别是排污)系统,而普遍地加上这个系统,比加电和加煤气管道要麻烦得多,这也是北京目前街道上特别是胡同里公共厕所的平均质量不仅低于国外许多大都会,甚至也低于国内若干城市的根本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民族的“卫生间意识”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各个风景名胜地,原来只是为了满足“老外”们的需求,才不断地改进着卫生设施,现在即使是为本国游客提供的旅游设施里,卫生间也越来越具水平,仅从这一隅景象的提升来看,也不禁要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活鼓掌叫好。
仲夏到一位工薪族朋友家里做客,他家刚装修完,那卫生间里,恭桶座垫圈上箍着鹅黄的天鹅绒套,氤氲着**般的芳香,令我倏地想起《红楼梦》里史湘云所写的题为《对菊》里的句子:“清冷香中抱膝吟”——中国人的生活,连这种部位,也越来越富于诗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