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无论我们现在的境况如何,我们骨子里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不说在某一领域叱咤风云、说一不二,但至少要顶天立地,有模有样地做人,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否定。

问题是,我们虽有凌云之志,但做起事来往往不能如人意。于是,很多人开始怨天尤人,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咎于命运、机遇,认为是社会对自己不公。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世界、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些人就能闯出一番天地,而你却一直一文不名?

归根结底,这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有关,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法,自然会引发不同的结果。

按照曾国藩的观点,一个人能否治心养身,乃做人之始。他的意思是:只有善于修养身心的人,才有可能培养做人的广阔胸襟,不求名利,不为是非纠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在这里,我们将曾国藩做人做事的态度大体归纳一下。

其一,欲成大事,不应拘泥小节、小利。在生活中,有些人做人做事总是鬼头鬼脑,爱打“小算盘”,“偷吃”别人利益,这类人可能会因一时得逞而窃窃自喜,但不可能长久如意。因为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相反,像曾国藩那样善于根据自己性格特点,取长补短,完善做人之道的人,才能做大人生局面。

其二,把握人脉,就势结网。虽然人人性格不同,但毫无疑问我们都应当学会做人,争取以最佳状态与人和睦相处,互相依托和帮助,这样做的好处是造就一股强大的人势。有了人势,就容易找到成功的利器。

曾国藩在做人做事方面可谓精于世故,老谋深算,真的令人折服,如:

他善思多变,时时训练自己灵活变通的手法,在绝路处求生路,在逆境中谋顺境,因此尽管在他的面前出现的是羊肠小道,但在他的心中总是阳光大道,由此渡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险境,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大业。由此可见,以变应变,是成大事的基本手段,万万不可视之为儿戏。曾国藩一生求稳,从不急于在两眼一摸黑的情况下就显露身手,而是左右盘查,细心审视,上下琢磨,前后思量,此等功夫铸造了一个步步为营、稳中求胜的曾国藩。求稳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一贯之理,曾国藩如此,我们做事也应当如此,才能稳操胜券。因此一定要学会走慢棋而不走快棋,此乃成功之大要。

曾国藩的本领之一就在于训练自己的圆通性格,不与普通人一般见识,看透是非纠缠,明晰人生真谛。守住“清淡”两字,读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滋养品性。故他总是高人一筹。这说明,不知圆通者,绝对成不了什么人生大气候。尽管圆通不能代表一切,但它是成大事者的人性优点之一。

曾国藩绝对是一个善打“太极拳”的大师,他把对手之长短尽收眼底,先观其表演和抖动功夫的架势,然后乘虚而入,轻手一点,就让对手匍匐在地。他明白:软如藤条,硬如钢铁,不在于它们是什么,而在于它们究竟能在什么样的场合发挥相同的效果。这就是曾国藩惯用的软硬术。本书以全新角度,结合发生在曾国藩身上的真实故事,去分析他做人做事的态度与手段,总结出了曾国藩为官修身的十二类心法。这些心法是供我们学习的一面镜子,这令人想起唐太宗的一句名言:“知人,可以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