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古人最远探索过哪里?(1 / 1)

中国古代最神奇、最荒诞、最广博、最令人着迷的典籍,非《山海经》莫属。

然而,一直以来,这个记载着地理尺度、山海名称、奇珍异兽的典籍,却因为内容太过离奇,而被人们视作“荒诞不经”的东西,没有加以重视。

汉代以来,皆是如此。有些学者认为它的内容有事实支撑,并非都是胡言乱语。可是,九州以内的多数地方,怎么都无法和里头内容对应。因此支持《山海经》者孤掌难鸣。到后来,它也就成了阿婆讲给小孩子听的神怪故事了。

然而,自20世纪以来,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突然意识到,《山海经》里用的很可能不是中原的尺度,所提到的山海,很可能不光在中国。其中的奇珍异兽,有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

首先引起轩然大波的,是美国人亨丽埃特·默茨(Henriette Mertz)。当时她拿到的译本只有《大荒东经》一卷,熟知地理的她在看过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人在4000年前就来过美洲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她专门进行了地理考察与地图绘制,将《大荒东经》的内容与美洲实际地理与民俗逐一对照,发现了太多不能仅称为巧合的地方。她的理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一如《山海经》本身。

在中国古代,《山海经》传说是大禹命人创作的。因为年代实在太过久远,人们似乎很难找出实物证据来证明它与世界的联系。不过,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人们还是想到了证明办法。

多个最新的考古发掘以及分子人类学(基因测序)证据证明,美洲土著的印第安人与亚洲黄种人的基因高度相关。其基因主要源于东亚,而明显区别于黑、白人种。近年中科院的DNA遗传学分析研究也表明,中国的古人类与美洲土著人类之间“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遗传联系”。

这些研究,不光搜集了当代数以千计的印第安人及东亚人的DNA,还检测了被冰封的古人类遗骸,推断了他们存活的年代。比如,根据一个被命名为“安基克”的印第安儿童遗骸,我们能推测出他生活在12 600年前。另一个叫“肯纳威克”的成年人,则活在距今9500年的古代。

学者们也就认同了印第安人的祖先,乃是从东亚穿越白令海峡抵达美洲的。当时气候寒冷,原本就很浅的海峡结了冰,形成了一个通道。

大禹所处的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假设《山海经》确系大禹时期的著作,那么大禹派出的调查员去往美洲大陆时,当地迁居的土著早已存在。调查员到达美洲,记录各地的风俗花鸟,人文地理,也是有可能的。

而这些进行地理大调查的工作人员,乃是奉大禹之命,丈量了山川尺度的“竖亥”麾下众多的“健行人”。可能是因地理与政治局面的变化,后来的中国与美洲音讯断绝。

事实上,即便是陆路上实际接壤的国家,由于复杂的地缘关系,也经常无法沟通。深海难测,存在于《山海经》里的美洲与非洲,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了遥远的想象。其中略显夸张的描写,在后人的眼中变得荒诞不经。

不过,古人并没有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之心。几千年来,他们开展了无数次探索。在中国,这种探索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最为著名。

很多人以为张骞奉大汉皇帝的命令出使西域,西域各国就得像欢迎唐僧一样欢迎汉使,实际完全不是这样的。张骞刚出发就差点被搞死。他接到命令的时候25岁,率领100多人去西域的大月氏结盟,可还没从陇西出境,就被匈奴人给俘虏了。

当时的匈奴非常强盛,疆土横亘整个北方,又夺取了河西,时常南下抢掠。汉武帝决意灭掉匈奴,便想着和与匈奴人世代为敌的大月氏联合,对其进行腹背夹击。可想去大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又不是吃素的,这就是张骞一行被俘的原因。单于觉得张骞是个人才,强令他和匈奴女人结婚,送往匈奴西部地区监视。这么做,是想让张骞尽量远离汉朝边界,这一扣就是十年。

十年后,张骞还是瞅准机会跑掉了。他不忘使命,带领队伍走了几十天,奔赴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过康居,终于抵达了大月氏。途中累死、饿死、病死了不少人,但好在终于到了目的地。

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已经不是原先的大月氏了。他们已经变弱,并不想招惹强大的匈奴人,完全不同意张骞的游说。张骞留在那里苦劝一年,知道最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又亲访中亚各国,甚至访问更遥远的国度。

张骞回朝,依然要躲着匈奴人,他意欲沿着昆仑山脉到祁连山,溜边过境,结果还是被匈奴的斥候发现,又被俘虏。他们被扣了一年,赶上匈奴人发生内乱,眼见时机合适,张骞一行人连夜带着妻儿老小,一溜烟跑回了汉朝。

在长安,他们受到了汉武帝热烈的欢迎。汉武帝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几年后,再度命他出使西域,访问中亚世界,分派人员游说、巡览诸国。张骞花了四五年的时间,详细调查了各国的情况,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从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阻挠人们探寻世界的往往不是舟车劳顿,旅途艰险,而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尤其是诸国对信息、路线的封锁,导致陆路探索难上加难。

陆路走不通,只好走海路。

海上交流,自打人类文明开始之时就有。郑和下西洋以前,中国人就知道世上有黑种人,黑种人或是主动前来,或是被阿拉伯世界的商人俘虏着乘船而来。

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的母亲李陵容,原本只是宫里头纺织作坊的一个宫女。她因为身材高大,肤色很黑,被其他人称作“昆仑”。“昆仑”其实是个外号,特点是“肤黑如漆”。

司马曜的父亲简文帝与其诸姬十年未育,简文帝找相面先生去看能生育的妃嫔宫女,相面先生一见李陵容,就说此人面貌奇异,就是她了,这才有了司马曜。

唐代的“昆仑奴”,其实就是进入中国的黑人奴婢。从外貌特征上看,一般分两种,一种矮,一种高。显然,李陵容长得像高个子的昆仑,这种昆仑“目深体黑”,一般是大食国(阿拉伯帝国)送来的,可能是大食人从层期国搞来的黑人俘虏。这个层期国,就是马达加斯加以及其西面非洲大陆东海岸的古国,与阿拉伯帝国最南的非洲东北部地界很近。

另外是矮黑人,也就是海岛昆仑,实则是东南亚人,一般在南洋印度尼西亚等地。这种昆仑熟悉水性,也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

中国的海路探索历史悠久,郑和下西洋,便是明朝走海路进行地理探索与宣扬国威的行动。他最远到过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抵达了肯尼亚,最南到过慢八撒(蒙巴萨),那里曾出土过大量中国瓷器与古钱币。

古时人们确实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很想要探索世界的终极。

蒙古帝国窝阔台曾派“和端等入北海,往复数年,得日不落之山”。使者和端往北去,往返用了好几年,他发现了太阳永不落下的山脉。用现在的眼光看,他其实就是抵达了北极圈。

对古代普通人来说,异国太过遥远,那些不着边际的故事,就和神话传说一样了。所以人们老拿“爪哇国(今印尼爪哇岛一带)”来形容没边。在车马很慢的年代,多数人连本县都没出过。人们所受的影响,至多来自邻近的地区与国家。那些遥远的地方,人们既到不了,也没听说过。所以人们并不是对外人漠不关心,只是无法感同身受。

这与通信高度发达的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地球村的时代,每个人都受着万里之外人或事的影响,有时候影响还很大。健行人打探消息,数年才能往返一次,我们却只用打一个电话。如果愿意,我们也可以一日之内从白山黑水抵达天涯海角。

当山海不再成为阻碍的时候,人们的命运也就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