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们来讲讲朴刀。这件兵刃与《水浒传》十分有缘,从开篇第一个好汉“九纹龙”史进起,便出现了朴刀。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讲道:
“史进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背上包裹,提了朴刀,辞别朱武等三人。众多小喽啰都送下山来。朱武等洒泪而别,自回山寨去了。”
而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讲到林教头到梁山入伙,王伦要他纳一个投名状,林冲此时用的也不是他的成名兵器丈八蛇矛,而就是一把朴刀:
“次日早起来,吃些茶饭,带了腰刀,提了朴刀,叫一个小喽啰领路下山,把船渡过去,在僻静小路上等候客人过往。”
稍后遇到杨志,原著说他是杨令公,即杨业之孙。杨志虽是名门之后,手里的兵器却只是一柄朴刀。“(杨志)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
林冲正没好气,哪里答应,圆睁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此时残雪初晴,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岸畔涌两条杀气。一往一来,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
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中,刘唐被雷横捉住,多亏晁盖替他出了十两银子,方才从雷横手里解脱出来。结果刘唐不甘心,提了把朴刀来寻雷横算账。而雷横拿来招架的,却也是一把朴刀。这赤发鬼刘唐挺着朴刀,赶了五六里路,却早望见雷横引着土兵,慢慢地行将去。刘唐赶上来,大喝一声:“兀那都头不要走!”雷横吃了一惊,回过头来,见是刘唐拈着朴刀赶来。雷横慌忙去土兵手里,夺条朴刀拿着,喝道:“你那厮赶将来做甚么?”
后文讲到晁盖等“北斗七星”智取生辰纲,用的也是一口朴刀;宋江杀了阎婆惜,出门避祸之际,也是跨了一口腰刀,拿了一条朴刀;乃至打虎英雄武二郎,拿朴刀杀了张都监一门上下几十口男女;至于“黑旋风”李逵杀四虎,用的也是朴刀而非大砍斧;卢俊义受了吴用的激将法,要去梁山找好汉的麻烦,也是“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把朴刀称作《水浒传》中“上镜率”最高的兵器并不为过,问题是:朴刀究竟是把什么刀?为什么《水浒传》里那么多人,不分贵贱老幼,都喜欢用这样一件兵器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点误差的,因为事实上没有太多人喜欢用朴刀,用这把刀的唯一理由是:当时北宋王朝几乎禁止民间拥有所有长柄兵器。如枪戟矛之类,是我们在整部《水浒传》里都很少见的,可是朴刀却不在禁止之列,因为就兵器归类而言,它根本不算长兵器,全长极限也不过一米五。而且朴刀的刀身和刀柄还是可以分开来的,也就是说,长刀柄可以与刀身分离,另作杆棒用;而没有长柄的朴刀,也就是长一点的大刀而已。
《武经总要》作为大宋的兵器词典,收录了当时战场上应用的八种刀,有刀尖锐利、刀背斜阔的笔刀;有刀身直、刀尖向上的掉刀;有刀头呈圆弧状的凤嘴刀;有刀身狭长、形如偃月的关刀(偃月刀);有刀身狭窄、刀尖锐利的眉尖刀;有刀尖长四寸、边锋长一尺,可声东击西的戟刀;有刃前锐利、刀后斜阔的屈刀;以及唐代遗留下来的陌刀。可是唯独对这种使用广泛的朴刀,一字不提。
为什么不提呢?很简单,因为在当时的兵家看来,这种刀,根本就不是武器,而是一种农家用的日用器具,跟割草的镰刀、砍木头的斧头是一个性质的。
这个事在历史上是有验证的。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的三月,曾下令川峡路,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重庆和贵州,不许打造一种叫作“着裤刀”的兵刃。两个月之后,地方官递上来报告说:“着裤刀这种刀,听上去好像有点像是武器,其实非常简陋,农民平日里甚至可以把它挂在裤腰上,所以才叫这个名。如果拿来安上一根杆,叫作拨刀;如果安上一根短木柄,叫作畬刀;安上长木柄,才是朴刀。在川峡山区,农民全赖这种刀开山种田,古人有四个字来形容,叫作‘刀耕火种’。如果朝廷一下子全部禁断,你让这些山民怎么活呢?”
短刀头、长刀把的朴刀,连刀鞘都没有,安把之处有螺口,杆棒的一端有螺丝,而且是“三个丫儿”,把刀头安上,才是一把十分结实的朴刀。平日里农民就把它靠在墙根上。所以,宋朝的大多数时光,对于朴刀这类粗糙简单的刀具,基本上是放任不管的状态。偶然提一下要禁止,譬如宋仁宗,可是也不持久,更没有实际作为。
既然官府不管,民间的百姓,以及喜欢打架的小混混、行侠仗义的江湖好汉、史进这样热爱武艺的少年郎、宋江这样本事不大却不得不浪迹江湖的半吊子英雄,就纷纷把朴刀当成了首选。这个道理,就跟咱们小时候吃赤豆棒冰、喝一毛两毛钱的汽水是一回事,不能说不好吃,可是总不如冰激凌和可乐、雪碧吸引人,但咱兜里就几毛钱,还能如何挥霍?
朴刀就是这个理,官府不严禁,就等于是认可。而且朴刀的价钱也便宜,虽然质量不能说好,可有甚于无啊,所以整个宋朝,一直到元明,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朴刀的普及程度相当高,使用者数不胜数。而随着江湖话本的流行,朴刀和杆棒这两样最常见也最低档的兵器,便成了各类江湖题材话本的最热门武器。就连讲卿卿我我的《西厢记》,开篇的唱词也是:“打拍不知个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好弱高低且按捺。话儿不提朴刀杆棒,长枪大马。”
《水浒传》的源头是《大宋宣和遗事》,这本书里写晁盖智取十万贯金珠后逃走,官府捉了晁盖他爹顶罪,押到半途,跳出一个大汉来,身材迭料,遍体雕青,手内使柄泼镔铁大刀,自称铁天王,把晁太公抢去。这里的泼镔铁大刀,就是朴刀,“泼”等于“朴”,铁天王就是后来的托塔天王。
正因为朴刀在大众之间的知名度如此之高,记录宋代“说话”资料的专书《醉翁谈录》把所有话本分为八个类别,其中便有一个类别叫作朴刀。其中收录的故事,有《青面兽》,即后来水浒里的杨志卖刀;还有《大头虎》《王沙马海》之类,很可能也是讲类似占山为王的剪径勾当。当时底层的游民,干完一天活,花几个钱买张大油饼,泡上一壶粗茶,听说书先生讲此类故事,应该也是最过瘾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