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天使投资确实难能可贵,可是其成功率却是由整个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遗憾的是,目前这一点在我国并不乐观。
进入天使投资领域有瓶颈
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民间资本中仅仅居民储蓄存款一项就超过1万亿元。这表明我国民间并不缺钱,理论上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天使投资人。而实际上,因为缺乏相应的软环境和理念,外面的资金哪怕再多,也很难通过以下四大粗细不一的瓶颈来到初创企业面前:
一是文化氛围的缺失。在我国,天使投资即使在金融人士看来也有许多容易混淆的地方,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再加上我国民间文化缺乏天使投资常识和冒险创新精神,所以天使投资活动无法伸展拳脚。
二是创业者诚信的缺失。虽然不能说所有创业者都缺乏诚信,但如果创业者在获得天使投资后普遍不能合理使用,或者在有盈利后还要隐瞒利润尽量不分红或少分红,那天使投资人就不会有积极性。
三是天使投资人与项目信息分散。这方面虽然已经出现一些专业的网站平台,但总体来看天使投资人还过于分散、上网项目数量有限,信息披露还很不够,这样也就降低了天使投资与项目之间的匹配效率。
四是天使投资的退出渠道和相关保护法规缺位。我国虽然2006年3月就开始实施《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可奇怪的是,其中却没有包括天使投资人的主要来源即个体投资人和非专业投资机构。
天使投资总量与经济环境有关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天使投资及天使投资人确实是“天使”,但未来是不是会有这么多天使从天而降则很难说。
进入2015年,全球有关经济危机的担忧持续不断,给我国火热的创业潮造成不少影响,其中各类O2O烧钱企业因为“烧不出未来”而成为新一轮裁员重灾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初创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原来说好了的天使投资及风险投资也在纷纷变卦。许多初创互联网企业不但流行免费,而且竞相倒贴,有的企业一个月就要补贴2亿元,令人咂舌。可是,钱烧完了怎么办?很少会有明确答案。所以有机构预言,99%的天使投资将会因此遭遇失败,大部分天使投资人最后都会以“做慈善”的方式结束投资生涯。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钱会打水漂。[1]
在《创业邦》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上,当软银中国资本主管合伙人宋安澜警告台下数千名创业者“融资的冬天很快就要到来,你们现在能融的话赶快融钱,并且要准备12至18个月的现金流才可能度过这个冬天”时,会场内外的创业者基本上不以为然。
可赛富基金合伙人羊东对此深有同感。他说,整个天使投资行业肯定都在放慢速度,这种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的成本很低,凡是偏理性的投资人都会这样做,因为整个经济行业或局势在调整和动**,天使投资人会“感觉最痛苦”。首先会把投资范围缩小到投熟悉的人、投自己真正了解的事情,不会过于任性。其次是,现在A轮、B轮融资规模压缩了,很多企业可能会撑不下去,从而直接消灭一大批过去不够理性的天使投资。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冬天来临并不都是坏事,因为毕竟任何季节下都有人生存,并且还活得很好,关键是你要准备好过冬的衣被。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正好是凸显自身价值的好机会,如果自己追求的是长期效应,影响便不大。相反,过去那种“全民炼钢”式的大环境反而会耽误许多靠谱的企业,创业投资从疯狂到降温也是有助于社会整体资源合理配置的。[2]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要想充分发挥天使投资对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作用,未来应该建立健全相应法规、着力把社会闲置资金引导到鼓励并支持初创企业上来。
在美国,目前的天使投资体系已相当健全。尤其是在美国硅谷这个创业者摇篮,无论天使投资还是中后期风险投资,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创新型企业只要有潜力,无论是处于种子期、导入期,还是成长期、成熟期,要想获得相应资助并不难。一般来说,如果你仅仅有一个好的创意就能获得5万美元左右的天使投资;如果有了早期版本的产品和启动团队,这个数字就能上升到10万至50万美元;如果已经开始商业运营并有正式客户,那么从早、中期风险投资中获得200万至500万美元就不是一件难事。
以谷歌公司为例。当年,当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还仅仅只有一个创意的时候,天使投资人Ram Shriram就很爽快地撕给他们一张10万至20万美元的支票(具体金额未见报道),然后把获得的520万股谷歌股票一直留到它首次发行上市。2015年9月3日,谷歌公司的市值高达1746.74亿美元,每股637.05美元,520万股就是33.12亿美元。这笔天使投资翻了多少倍?没错,两三万倍!
这位天使投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超前眼光?原来,他在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工作过,所以特别喜欢用专业知识来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且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中国人眼里的“个体户”)。他喜欢这种里里外外只有一个人、手下没有员工的感觉,特别喜欢投资破坏性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为:一是在消费者互联网领域有所创新和革命;二是技术产品申请了专利,具有商业吸引力;三是这种商业模式在全球具有创造性;四是对存在的问题有不同的、独特的解决方案;五是团队成员能够用他们的视野和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
据此,他每次都会根据这样的标准选择三四个初创公司集中投资,然后亲自待在现场监督,同时着力回避各种媒体报道。就这样,他以自己独特的商业运作,一不小心就成了全球最伟大的天使投资人。[3]
[1]雷建平:《O2O迎资本寒冬,99%天使投资要失败》,载《中国企业家》,2015年9月2日。
[2]金慧瑜:《融资冬天将至,天使是如何死掉的》,凤凰网,2015年9月1日。
[3]Bluesabrina:《Google神话之路:幕后那些默默的天使投资人们》,Tech2IPO,201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