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做空中国,并且把做空楼市当作其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楼市已经撑不住实体经济,本身已在摇摇欲坠了。
要知道,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至今尚未出现过一个国家只靠投资和房地产就能维持经济增长的。归根到底,房子造了是给人住的,任何投资都必须追求效益,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原理,甚至只是生活常识。
当这些生活常识到了无法解释时,出现做空就是最正常不过的。当年“大跃进” 1的恶果也不是马上就暴露出来的,时间能证明一切。
房地产成为头号做空目标
在对冲基金眼里,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最严重,最适合作为做空目标。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空头大师詹姆斯·查诺斯以下这句话中看出来。他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看起来比迪拜的情况糟糕1000倍,甚至更糟。” 2是不是真的糟糕1000倍不要紧,关键是其中有泡沫,并且泡沫还非常多,这就够了。他认为,我国房地产中的这种泡沫主要表现为信贷过度而不是资产价值高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有着更严重的信贷过度问题。”
为什么做空中国的目标会放在房地产领域呢?其实并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源于这些空头一贯以来的经验。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超级赢家都是那些具有敏锐眼光、提前做空美国房地产的投机家。
具体地说是,当年这些做空美国房地产的投机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购买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通俗地说,这是一份买房交易保险,那些金融机构在发放了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后,需要把自己的这种贷款风险予以分散和对冲,便发明这样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如果将来这种次级抵押贷款确实无法偿还了,那么购买违约掉期交易的投机家就可以从中得到巨额赔付。
可以说,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没有人会相信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这种风险,所以违约掉期交易的价格很低。可是在那些做空美国房地产的投机家看来,这种风险不但存在,而且相当严重,所以他们在积极地买入这种违约掉期交易;价格很便宜,这就更是他们所希望的了。
后来,果然爆发了次贷危机,这种违约掉期交易价格大幅度上扬,这些做空者便因此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2011年初,美国一家顾问公司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英国、美国和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325个城市的住宅价格进行了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住宅价格最高的是香港,相当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11.4倍,属于“极难负担”水平;其次是悉尼,相当于9.6倍。如果按整个国家计算,房价最高的是澳大利亚,相当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6.1倍;其次是新西兰的5.3倍、英国的5.2倍;房价最低的是美国,只有3倍 3。
该机构认为,当房价收入比达到5.1时就属于“难以负担”水平,意思是说,这时候想买房的百姓就觉得“买不起”了;房价收入比达到6,就被看作是房地产价格进入了泡沫区。而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前的房价收入比,恰好就是5。
而我国的情况是,2009年广州的房价收入比高达36倍,2010年我国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高达8.76倍,北京、上海、深圳的这一数据都在15倍以上 4,房地产价格泡沫有多大可见一斑。
所以,这些做空美国房地产的“空军”自然地把目光瞄准我国房地产业,希望能在我国出现当年与美国同样的一幕,从中大赚一笔。应该说,它们的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它们不知有没有想过,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欠发达阶段,并不存在这种信用违约掉期交易产品;所以,如果它们想在中国市场上复制这种操作手法,难度显而易见。
做空大师詹姆斯·查诺斯从2009年夏天开始专门研究中国经济,当时他的公司中有26个人被安排在纽约和伦敦,同时搜集有关中国的经济信息。12月时,他开始采取做空措施,寄希望于从“中国崩溃”中获得利益。只不过由于我国严格禁止国际热钱进入国内A股市场,所以詹姆斯·查诺斯没办法像当年做空安然公司一样操作,只好通过其他方式把赌注放在与中国经济命运捆绑在一起的水泥、煤炭、钢铁等企业上 5。
具体地说是:一方面,他利用不动产,大量吸收本来可以用于制造业和投资界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房地产商拍卖土地方式获得土地垄断权,继而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垄断,大量吞噬购房者的辛苦积蓄。正如上面所说,房地产价格中的泡沫转移到哪里去了?实际上,就是流向了这些人的腰包。
我国的房价之高一直为人诟病,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表示宁可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也要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可是全球对冲基金对此并不看好。例如穆迪公司当时就认为,鉴于欧美经济复苏有可能滑向“二次衰退”,而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所以中国政府不会迫使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至少短期内不会 6。
唱空楼市之声从来不绝于耳
这些年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争论不休。其实,判断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或者是否已经泡沫化,这方面是有一定标准的。
在国际上,对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主要衡量标准有三项:一是房价收入比,二是租售比,三是空置率。
以其中的房价收入比为例。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销售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银行认为,发达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1.8倍至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3倍至6倍之间。也就是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6以下 7。如果考虑住房购买贷款因素在内,整个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该不超过30%。
可是在我国,虽然每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并不一样,但低的也在15倍以上,高的甚至达到50倍以上。这表明,我国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
以至于有专家感慨说:“在整个世界经济史上找不到比目前中国更高的房价收入比,中国的房价泡沫已经居于巅峰状态。以北京为例,2007年每个家庭可支配的收入是6.6万元,而四环内房子均价是每平方米1.84万元,房价收入比是27.8倍,即便是六环外的房价,也比国际房价收入比的警戒线高出一倍。如此泡沫程度甚至远远超过1991年的日本和1929年的美国,更是超过1997年的香港和次贷危机爆发前的美国。” 8
如果换个角度从租售比、空置率方面看,结论完全一样。
可以说,全球对冲基金把做空目标首选我国房地产业,就是基于上述判断。更不用说,在它们看来,我国的居民收入数据本来就有很大的水分,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所以,这样看来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实际上更高。
只不过令对冲基金感到奇怪的是,它们不知为什么自己的如意算盘迟迟不见兑现?所以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一系列唱空中国的声音中,唱空中国房地产的声音尤其显得急迫和高亢。2011年12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公司表示,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至此,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一致看空中国楼市。因为在此以前,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就已经把中国房地产评级调到了“负面”。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此之前已经从2010年开始悄悄抛售在我国的房地产。一年过后的2011年国庆节后,从北京到上海等一线城市掀起一股史无前例的房地产降价风暴。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无量下跌后,房地产开发商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必须“以价换量”方能脱身,以至于在上海出现了新开楼盘价格跌到5.8折的局面,北京少数楼盘价格直降1万元。
做空楼市能取得成功吗
对冲基金做空我国房地产市场会取得成功吗,这要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是楼市代表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中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有几十个。房地产市场下滑了,整个中国的实体经济就必然会减缓;如果楼市崩盘,所产生的破坏性要比股市崩盘大得多,更能引发经济危机,吞噬掉普通百姓的家庭财富,甚至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另一方面是我国房价虚高,这样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购房者的承受能力,这种虚高价格再也不可能顺利成交,所以必然会降下来。这其中的泡沫究竟有多大?我国经济学家谢国忠形容说:“未来国内房价下跌50%都属正常。” 9
综合这两方面来看,全球对冲基金认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一定会破灭。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土地开发商和权力部门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开发商是凭借权力和关系贷款买地建房,然后高价卖出归还贷款,剩下的钱再继续用来买地建房的。这种操作模式在房价上涨时当然会牟取暴利;可是一旦房价下跌、房子卖不出去时,就必然会出现危机。所以对冲基金认为,房价不跌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唱空和做空都是十分重要并且有利可图的。
那么,对冲基金唱空我国房地产业目标在哪里呢?做空大师詹姆斯·查诺斯发表文章认为,“泡沫破灭就是回到起点,而不是半山腰,中国股市就是典型例证!”他认为,我国房地产泡沫开始第二阶段膨胀的起点是2005年,所以在很多人收入水平基本不变甚至下滑、各种原材料价格大跌时,我国房地产价格至少要跌到2005年的水平甚至更低。
也许这些对冲基金的唱空依据不无道理,但现实是,它们恨则恨我国根本不存在它们最擅长的做空工具,如信用违约交易产品等,这就决定了它们无法复制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那些做空手法。它们这时候如果想继续做空我国房地产,就只能直接通过国内A股市场的融资券业务,但这样一来所产生的做空影响力就要小得多,大规模做空房地产的可能性不大。况且,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2010年初才开始试点,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很少,而其中的房地产股票更是只有个位数,要想通过做空这几只股票来做空整个中国房地产业,无疑是蚍蜉撼树!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全球对冲基金找到了另一条途径,那就是通过相对开放的香港资本市场来做空我国房地产业。因为在香港股市中,外资选择直接做空中资地产股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多限制,并且香港股市中的中资地产股数量有20多家,如“中国海外”、“华润置地”、“恒大地产”、“碧桂园”、“龙湖地产”、“富力地产”、“SOHO中国”等,选择余地也相对更大。只不过这些股票的市值都不大,其中超过千亿港元的只有一家“中国海外”,规模较小的只有几十亿港元,根本满足不了这些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房地产的胃口;并且,由于这些中资地产股的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大大低于整个香港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也大大低于这些中资地产股过去的市盈率水平,所以这就注定了做空空间也不大。
1 1958年至1960年间在我国大规模开展的一项极“左”运动。其出发点是想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但由于违背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结果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2 《卖空中国》,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1月8日。
3 《香港楼价全球最贵,相当家庭年收入11.4倍》,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25日。
4 李铖:《调控房价不应仅仅止于“不会暴涨”》,中国经济网,2011年10月27日。
5 《卖空中国》,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1月8日。
6 《卖空中国》,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1月8日。
7 谢九:《做空中国的技术可能》,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5月20日。
8 《卖空中国》,美国纽约时报,2010年1月8日。
9 邢飞:《谢国忠:未来国内房价下跌50%都很正常》,京华时报,201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