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已至此,农民理财怎样具体收藏呢?最关键的地方有以下几步:
打好应有的知识功底
任何收藏都需要相应的鉴赏力,为此必须首先打好知识功底。
例如,许多人从来没去过美术馆、博物馆,根本没见过货真价实的藏品,鉴赏力无从得到提高,这就不适合搞收藏。
所以,当你看到有些人在购买藏品时,更多的是看价格,什么东西贵就买什么;或者是看流行,市场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就觉得一定会十分可笑。收藏者如果缺乏艺术鉴赏力,收藏风险就大了。
低价原创原则
低价、原创,是投资者从事收藏的一条基本原则。究其原因在于,那些具有巨大价值的藏品早就被富商收藏了。他们不缺钱,所以一般不会出售。你如果要等这样的“好处”,恐怕这辈子都等不到,甚至连看一眼的机会也没有。既然这样,不如把目光转向低端,收藏那些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藏品,这会更加稳妥可靠。
专家指出,普通投资者一开始应该选择那些价格在1万元以内的藏品,养眼、养性、养见识,以后等到条件具备了再逐步升级。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个价位上的好货其实并不少,关键是你要具备眼力。真正财力雄厚的人很可能看不上这一块,这样对你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这些藏品的艺术价值并不差,往往是作者缺乏名气,所以,将来的升值机会反而更大。
从简单的开始收藏起,越买越精
开始收藏时,要从最简单的藏品开始,越买越精,循序渐进。
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考虑刚开始时可能经验不足,收藏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例如陶瓷藏品的真伪就比较难鉴定,并且即使是真品,也有一个年代断定过程,考虑的层面比较多。另一方面,当你经历了一段收藏过程后,眼光自然就高了,从而导致收藏档次也会越来越高。所以,一开始可以收藏那些不太复杂、又不需要进行年代鉴定的藏品如鼻烟壶、田黄等;不要急于涉及陶瓷、书画等。
如果相反,当你的藏品已经达到一个较高层次后,接下来却莫名其妙地增添一些档次较低的仿古品,这种做法就令人不解了。
不要贪小便宜
收藏投资主要看价值而不是价格。如果倒过来,专门挑价格便宜的买,这种做法就有问题。要知道,如果藏品的价格低于平均水平,很可能表明它的质量有问题,不是有瑕疵,就是赝品。
在这里,价格高低同样与鉴赏力有关。需要强调的是,收藏当然要买真货,假货再便宜也无收藏价值;真货中又要看质量(品相),宁缺毋滥。当然,质量(品相)与价格的关系很复杂,并不是价格越高质量越好,也不是质量越好价格就越高,关键要看双方识货不识货。
不要走极端
有些收藏者会走极端,专门去收藏那些过于冷门或过于热门的藏品,其实这两个极端都是误区。
过于冷门的东西,如果不是你特别喜欢、将来收藏后不准备卖出去了,最好还是不要收藏,否则不但升值慢,而且很难脱手。过于热门的东西没有这些缺点,可是价格早就抬上去了,并且短时间内不会轻易下跌,不会给你出手的机会。或者相反,如果短时间内价格暴跌了,你也不敢买进,因为这本身就意味着收藏这玩意有风险。
寻找放心的收藏渠道
对于专家来说,98%的藏品真伪可以一眼看出来;可是对于非专业人士尤其是刚刚入门的收藏者来说,这可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尤其是许多赝品、仿古品,看上去比真的还“真”,很容易上当受骗。
有鉴于此,挑选可靠的藏品购买渠道比鉴定作品本身更重要,这是减少投资风险的一条捷径。
不要超过你的经济承受力
与其他理财方式一样,农民理财在选择收藏时,决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否则很危险。轻则影响你的个人或家庭理财规划,重则很可能会因为买入的是赝品而导致倾家**产、妻离子散。
例如,2013年上半年精品和田玉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克2万元,比黄金高出70倍,短短几年间上涨200多倍,几乎从来不跌价,这就不是普通人收藏得起的。统计表明,2000年每克1元的和田玉,2004年就涨到4元,2006年100元,2008年200元,2012年更是攀升到500元。[1]盲目跟进,必定会打破你的正常理财计划和家庭生活。
1 孙晶、谭伟彬:《极品羊脂玉每克2万,和田玉可当银行抵押品?》,载《羊城晚报》,201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