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当然要追求稳定而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为此就必须了解基金投资的收益都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从概念上看,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是基金资产在运作过程中超出自身价值的部分,是基金资产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超过本金部分的价值。从构成看,它包括这样几部分:
1.红利
基金的红利收入是指股票投资在年中、年末分配时获得的收益,包括现金红利和红利再投资两种,由投资者自己选择。根据法律规定,投资者如果没有指定哪种分红方式,则默认为现金红利方式。
投资基金究竟能分到多少红利,当然是投资者所关心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红利分配应当追求“健康分红”——在股市大盘上涨时不急于分红,而是希望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收益;当大盘下跌时,则要把已经到手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避免得而复失。这种做法能够确保投资者获利,尤其适合于那些想落袋为安的谨慎型投资者。
如果选择现金红利,红利将在分红实施之日,从基金托管账户划入投资者预留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例如你持有某基金10万份基金份额,它的分配方案是每份分红0.04元,那么届时你将会得到4000元现金红利。
如果你不希望分配现金,而是希望用于直接再投资,这时候可以选择红利再分配方式。这样,原来应该分配给你的4000元现金红利,就会折算成相应基金单位,转入你的账户中。假如该基金分红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为1.25元,那么你将能得到4000/1.25=3200份基金份额,从而使得基金总数变成10.32万份。
前面已经提到,红利再投资的好处之一是不需要申购费。所以,如果你看好后市并且还希望追加投资,或者平时没时间去过多地研究投资,而是希望能把这只基金作为长期投资对象的话,那么这时候选择红利再投资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2.股息
基金的股息收入是指优先股投资在年中、年末分配时获得的收益。
证券投资基金中有一部分标榜自己是“红利投资”的,意思是说,这种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稳定、现金分红丰厚的股票,它主要是通过股利分红来获取收益,然后回报给投资者的。
不要小看这种红利型基金,因为基金本来就是一种长期投资,所以这种长期业绩会令人刮目相看。例如在美国,如果1973年投资1万美元在标准·普尔500工业指数的分红股票中,30年后可得41.5万美元收益;而如果投资于非分红股票,同期收益只有9.6万美元。
在我国,分红股票具有比较高的现金收益特征和高成长性,从而导致红利型基金能在这些股票上获得中长期稳定的收益增长,给投资者比较稳定的高回报率。不过要注意的是,红利型基金中的投资策略、收益回报率是各不相同的。
3.债券利息
基金的债券利息收入是指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而定期取得的利息收入,这些债券有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金融债等。
这项收入是货币市场基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4.买卖证券价差
基金买卖证券价差收入是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所得到的价差收益,简称价差收益,也叫资本利得。
这里的证券主要是指股票和债券,相应地,买卖证券价差也分为股票买卖价差、债券买卖价差两部分。
价差收益的计算公式是:
价差收益=你所申购和赎回基金时的单位净值差价(如果是封闭式基金则用买卖差价)×赎回(卖出)基金的份额-赎回费用(封闭式基金用交易费)
例如你持有某基金10万份基金份额,申购该基金时它的单位净值是1.02元,现在的单位净值是1.25元,那么,全部赎回该基金就可得价差收益:(1.25-1.02)×100000-赎回费用=23000-赎回费用。根据规定,价差收益目前暂时是不征收所得税的。
5.存款利息
基金的存款利息收入,是指资金存在银行或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
由于开放式基金必须随时应付投资者赎回,所以必须有一部分现金存在银行。
单从数额上看,存款利息收入只占基金收益的很小部分。
6.其他收入
基金投资的其他收入,是指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的收入,如资产支持证券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收入、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收益、衍生工具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基金资产在运用过程中带来的成本费用节约额,如交易佣金优惠、新股手续费返回、发行费结余等。
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基金收益应当扣除相关费用,这样得到的基金净收益才是你实际到手的部分。
一般来说,从投资收益率看,如果你能买到优质开放式基金,年收益率15%是完全有可能的(美国开放式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2%至15%),关键是要长期持有,才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由于你购买的基金是由基金托管人负责运作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关注那些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你得知原有基金经理离职,这时先不要忙着赎回该基金,而是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观察的重点是新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有没有发生改变(主要是看行动,而不是口头表态)、是否仍然符合你的投资目标?如果不是,这时候再卖出也不迟。
尤其是当该基金如果是基金公司旗下的唯一品种,就更要对新经理人格外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表明该公司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来担任经理;相反如果该基金公司规模很大、人才济济,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