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储蓄怎么和其他理财方式相衔接(1 / 1)

储蓄是农民理财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但除此以外,还有多种理财方式可供选择。为此,需要做好储蓄和其他理财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衔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各种理财方式各有特点,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储蓄是很不够的,也是欠缺的。

以保险为例。保险是名副其实的理财产品(关于这一点,本书后面会专门谈到),可是储蓄和保险又怎么来衔接呢?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所谓保险,就是你给保险公司缴上一笔保险费,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你出现了保单上规定的情形(事故),就能从保险公司得到相应的赔偿;否则,这些保险费就“充公”了。可是现在有许多保险品种早就不是这种传统概念了,重点放在理财上,保险的对冲风险功能反而成了一种陪衬。

举例说,如果你每年给保险公司缴2000元保险费,持续20年。以这20年为期,其间如果被保人患有癌症,将会从保险公司获赔20万元现金;否则,则可以拿回全部本金,即在你缴纳第20期2000元现金后,你可以将这20期2000元现金计4万元本金全部领回。

从储户角度看,乍一看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损失;如果一定要说有,也“只不过损失掉一点利息”而已。可是,这保障的却是一旦患上癌症后得到的巨额医疗费补偿,又何乐不为呢?

当然,保险公司决不是傻瓜,它从中赚到的更多。因为无论怎么说,从全体投保者这个群体看,在此期间患癌症的毕竟是极少数,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看到,为什么各保险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年限特长。而实际上,就是因为年限长,它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复利收益。研究表明,如果某种保险(还款)期限超过5年,保险公司基本上就能确保稳赚不赔。

可是换个角度看,这种储蓄和保险的衔接对储户来说同样是有利的,绝不是因为保险公司获利丰厚就一定侵占了你的利益。你从这种储蓄式保险中至少可以得到两大好处:一是投保期间患上癌症可以得到20万元的医疗补偿;二是不患癌症依然可以得到4万元本金,这再怎么说也是降低风险,至少不是“血本无归”了。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假如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俩都在乡镇企业打工,月收入分别是3500元和2400元,女儿刚满1岁。他们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都有农村养老金,但很低,两人合计也不过只有400元。全家每月的生活开销在2500元左右。除女儿外,全家人都有农村医疗保险。全家没有负债,现有储蓄7.8万元,没有其他收入,希望能在两年内买一辆价值15万元左右的二手挖掘机用于创业。

在这里,买挖掘机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理财活动。那么,这时候两者之间又怎么来进行衔接呢?可以这样来筹划:

这个五口之家可以在每月的3800元(3500+2400+400-2500)结余中,留下1000元零用,或购买定投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主要目的是确保全家的应急之需,不至于降低生活质量;另外的2800元做一年期零存整取储蓄,每个月存入2800元,到年底可得利息=月存金额×累计月积数×月利率=2800×78×2.85%÷12=518.70(元),本息和2800×12+518.70=34118.70(元)。第二年把它转存一年期定期储蓄,第二年末的本息和为34118.70×(1+3.3%)=35244.62(元)。同时,第二年依然如此,即每个月同样有2800元的零存整取储蓄,到第二年末又有本息和34118.70元。这样,第二年末两笔储蓄的本息和就是34118.70+35244.62=69363.32(元)。而家中原来的78000元储蓄可以存个二年期整存整取,这样又可得本息和78000×(1+3.75%×2)=83850(元)。这就是说,到第二年年末时,全家有6.94+8.38=15.32万元,买一台二手挖掘机的梦想就可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