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农民理财与城镇家庭理财的不同(1 / 1)

农民家庭和城镇家庭由于收入来源、生产(就业)方式、开支渠道、消费水准等方面大不一样,所以在家庭理财方面有很大不同,不必完全照搬照抄城镇家庭的理财和消费方式。这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农民家庭收入来源少、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稳定、一次性收入多,并且,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留作生产资料开支(如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所以要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留作这些专项储备,很难做到每个月固定地把一笔钱存入银行或用于其他投资。

二是农民家庭的支出项目比城镇家庭少、支出标准低,尤其是自有住房不用付房租,用电、用水、蔬菜肉食、通讯、文化娱乐方面的开销也要比城里少得多,这些同样会影响到理财方式的选择。

三是农民家庭的人情往来比城里密切,支出比重高,有些“死规矩”还很顽固;如果是需要建房、装修的家庭,常常会为此长年累月地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农村人称为“存钞票盖房子”),经常会每年把80%以上的积蓄用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或基本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老病死完全要靠即时掏钱,稍有风吹草动,全家就会顿时陷入被动甚至揭不开锅,这种情形在城里很少见。

四是农民家庭更需要采用战略性资产配置来应付上述局面。一般来说,农民理财必须坚持不寅吃卯粮、不轻易借债、不盲目投资三原则。通常情况下,建议收入中等(年纯收入在5万至10万元)的农民家庭,用其中的35%安排日常生活开支(存入活期储蓄);15%为全家购买大件消费品;10%购买各种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40%用于本书介绍的各种理财工具,其中以稳健型投资理财方式为主。而收入较高(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民家庭,相应比例建议分别调整为20%、15%、15%、50%,在选用各种理财工具时可以考虑稳健型和风险型各半(各占25%),因为这类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