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断裂(1 / 1)

资金和盈利并不是一回事。许多小微企业效益很不错,每年都在赚钱,可是账面上却总是看不到钱,并且资金还很紧张,就是最好的例子。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把钱用出去了,或者是增加设备投入,到头来赚的只是厂房、设备和土地等;也可能是抽出来用于其它方面,如房产、股票、期货和家庭投资等。

不用说,资金链断裂对小微企业来说是致命伤。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不要轻易发生这一幕。由于资金挪作他用而导致资金短缺,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总是令人遗憾的。如果跨不过这个坎,无论是老板的个人命运还是企业命运,都有可能到此为止。

1992年,20岁左右的顾春芳在常熟某供销社当营业员,卖化妆品。当时的化妆品属于奢侈品,很少有人买,但顾春芳人长得实在漂亮,所以销售业绩一直遥遥领先,并且认识了不少官员太太,以及几个外地老板和京城朋友。

初中没毕业的她,几年后就辞职开了家服装店,生意很不错。后来又开了一家高档美甲店,介入民间借贷网等等,2008年左右干脆与北京的朋友一起在内蒙古开煤矿,在常熟做起了煤炭生意。随着业务越做越大,资金需求缺口与日俱增。但她只能从民间借贷,借款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就是上千万元。

例如,2005年顾春芳从一位常熟老板朋友那里一笔就无抵押借了2000万元,年息高达10%至20%,双方合作一直很愉快,并且每次都是顾春芳主动还息。2010年时,这位朋友得知顾春芳对外借款的年息已经达到35%,觉得情况不妙,于是毅然抽回部分本金。而实际上,这时候的顾春芳资金已经很紧张了,但别人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真实情况是,这时她的借款年息最高已达90%,数额最大的一笔借款为1.8亿元。可想而知,这么高的利率,做什么能还得起呢?

2012年3月3日,顾春芳的资金链严重断裂,实在无法继续玩下去了,于是这位“常熟第一美女老板”不得不一走了之。3月27日,顾春芳在上海被找到。据查实,这时候的她个人借款数额为5亿多元,其中涉及常熟各大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1亿多元。[1]

从上容易看出两点经验教训:一是外部融资一定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实际经营需要,有实体经济做支撑;二是借款利息要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哪怕资金面再紧张,也不能饮鸩止渴,否则只能是自取灭亡。

与此同时,企业的资金调度涉及到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每一个动作的成功与否,都与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企业遇到难题或者跨越新台阶时,这时候的资金保证就更重要。下面从正面来说一个案例。

薛老板2008年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2010年时与某担保公司建立业务关系。与众不同的是,其他企业老板一般都是叫会计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可是豪爽的薛老板不,他总是亲自出马,这一点在这个圈子里有口皆碑。

就在薛老板与担保公司接触过程中,他的电脑生意越做越大,他想,能不能请该担保公司为自己担保向银行贷款呢?当他提出这一想法后,对方答应了。经过业务洽谈、调查、审批和银行攻关等环节,在该担保公司担保下,薛老板终于向某信用社贷款500万元,期限一年。

这500万元贷来干什么呢?全被他用在了增资扩股上。在这之前,他的这家公司注册资本是200万,现在增加到600万。有了这样的资金实力,薛老板又在当地另外两个电脑市场各租了一间旺铺,从而形成更好的连锁效应和品牌效应。年销售额也从上一年的1亿元快速增加到2.5亿元,排在全市第5位。

2011年,薛老板继续寻求该担保公司的担保,向某银行贷款1500万元,期限1年。有了这样的资金实力后,薛老板索性在该市黄金地段租下某幢大厦二至八层的10年使用权。在这七层铺面中,他把三层楼面用于电脑经营、维修业务,另外四层楼面用于对外出租。由于出租情况良好,所以马上就回收了大部分资金,成功地实现了“以贷养贷”。

具体地说是,薛老板在租下这些铺面后,与另外一家大型电脑公司洽谈,动员该公司进驻该大厦,租下三层楼面,租期8年,年租金收入200万元。这样只剩下一层楼面用于对零星电脑商铺出租,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电脑市场。

薛老板从这1500万元新贷款中,拿出500万元归还某信用社的500万元贷款,然后在该担保公司担保下,继续向该信用社续贷及新增流动资金贷款800万元,期限同样是一年。

这再次体现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原则,既解决了资金需求,又展示了良好信用。3个月后,薛老板又向另一家商业银行贷款1000万元,期限半年。

这一连串的融资动作,看上去似乎有些眼花缭乱,但实际上思路很清晰。薛老板通过这些借贷还贷,目的就是要在“借鸡下蛋”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在这其中,有些贷款期限是一年,有些是半年,也是统筹规划好了的。

例如,他向商业银行贷款的1000万元,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在铺面还没有完全租出时的资金需求。因为拿下这七层店铺后,究竟什么时候能租出去、租金多少,他也吃不准;可是当铺面顺利租出后,他心里就感到定心多了,得以有实力提前归还那1500万元为期一年的贷款。

与此同时,企业规模更是越做越大,一连在郊县开了7家销售店,公司总销售额近4亿元,年利润600万元,年纳税额近700万元,企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白雪:《揭秘顾春芳:连LV都看不上,喜欢香奈儿和爱马仕》,《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