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无信,不知其可(1 / 1)

小微企业之所以融资难,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银行或其他投资方不知道你的信用如何。融资难是站在小微企业角度而言的,对于银行来说,实际上这是受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企业信誉程度、发展前景等的影响,实在无法得知发放出去的贷款将来能否及时收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这些问题都有答案,大多数融资难都能迎刃而解。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你是无法改变的,但却不要忘了你至少能树立自己的个人信誉和企业信誉。这两点做好了,并且能得到投资方确认,融资难问题也就基本可以消除了。因为归根到底,现在社会上有钱的企业和个人并不少,银行手里掌握的金融资金约占75%左右,信誉才是融资的第一法宝。

遗憾的是,许多老板正是在这方面栽了跟头。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可说(肯定)的了。而这正是当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所在。虽然这种“不知其可”并不完全是信誉问题,也可能是偿还能力、计划变化等因素,但对于放款方来说,你不能按时归还借款,又说不出过硬的理由,这风险就已经很实在的了。

下列先看一个真实案例。

钱老板创业之前在一家企业打工,效益很不好,每个月都只能领到最低工资,所以他下决心一定要自己创业。做什么好呢?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周围的环境,决定创办一家服装厂。他拿出父母为他准备、供他将来结婚用的20万元积蓄,托关系向银行申请了50万元银行贷款,借款期限为2年。

2年过后,钱老板的服装厂虽然站稳了脚跟,可是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还贷。一方面是企业发展正需要用钱,另一方面他个人也面临着结婚,同样需要一大笔钱。也就是说,到了还款期限这50万元并没有全部归还掉。

银行屡屡寄送还贷通知单,可是钱老板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所以只好不断地向银行诉苦,寻找各种借口和理由。事实上,如果钱老板这时候真的全部还清了贷款,他的厂子也就转不过来了,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也可能要“黄”。

可是,银行贷款不还也不行。就这样,双方不断交涉,最终拖了一年多,钱老板才拆东墙补西墙,连本带息还清了这笔银行贷款。不用说,这时候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恩断义绝”了。

好多年过去后,钱老板的服装厂要扩大规模,又需要用钱了,东借西借都借不到,所以他想,还是向银行贷款最简单。可是由于有过过去的这一曲,最简单的贷款现在也不简单了——钱老板同时向3家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可是3家银行全都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理由就是几年前他违背诚信原则延迟归还贷款,这在全国企业征信系统联网中都记载着呢。

那么,这里的钱老板应该怎么做呢?当初在银行贷款到期时,他就该遵守承诺按期还贷的。如果还不出,可以和银行商量续贷,或者拆东墙补西墙。

这里的“拆东墙补西墙”请别理解歪了,是正面理解的借新还旧。银行放贷从来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你越是有钱,银行就越愿意贷给你;你越是没钱,银行就越怕贷给你。以至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银行争着给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和当地骨干企业贷款,当你在别的银行贷款到期时就赶紧还掉,我这里再贷给你,所以才有“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一说。撇开其中的贬义,这对小微企业来说,至少融资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所以无论怎么说,你在这方面的信用一定要有保证,否则谁还和你打交道呢?

顺便说一句,“拆东墙补西墙”,准确地说是“借新还旧”,这在政府政策层面是允许的。例如《中山市小额贷款业务经营指导意见(试行)》中就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借款人的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全部归还或按期全额归还时,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来帮助贷款人归还银行到期的贷款。[1]用炒股术语来说,这就叫“以时间换空间”,又有哪位股民不懂得这个基本常识呢?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认为,如果说贷款展期的实质是违约;那么,在原来的贷款银行借新还旧、换一个期限结构就是新贷款了,包括拆东墙补西墙,这都叫周转,不能算违约。[2]

只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银行的一般规则,如果你在同一银行借新还旧,新的贷款额度要比原来已经偿还的部分减少10%,这是银行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的考虑。因为归根到底,借新还旧行为本身就说明你的偿债能力有问题。

说到这里,有许多小微企业会抱怨说,我的企业刚刚创办,没有信用记录可查,也没有多少财产抵押,可是资金缺口却非常大,这时候我再怎么言而有信,也无从证明呀。确实,这种情形非常现实,并且在全球都有。那么,国外的小微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又是如何来做的呢?下面举一个通俗化了的例子。

美国的一对夫妻准备贷款买一套住宅。丈夫开了家小餐馆,几年前离婚前,前妻把他的所有信用卡都刷光了,所以他的信用评分只有520分。妻子是一位理发师,一年前生孩子,生了孩子后就一直做兼职,领到的工资都是现金,所以没有工资单能证明她有多少收入。妻子的信用评分为600分。并且他们几乎没有积蓄,只是如果要买房的话,公公婆婆愿意帮他们支付5%的首付款而已。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果不能从银行取得贷款,他们的买房梦就只能是一个梦。可是要想得到银行贷款,他们的信用又不够。

按照美国法律,如果以他们夫妻二人合伙名义贷款购房,贷款公司会按照收入最高的那个人的信用评分来决定贷款信用评级。如果是这样,主要收入来源者当然是丈夫,而按照他520分的信用评分,购房首付款必须达到15%。当然,他们并拿不出这笔钱,所以希望首付款比例能越低越好。剩下来就只有以妻子一个人的名义买房了,因为她600分的信用评分,购房首付款只要5%就行了,可是她只有3张信用卡,达不到银行规定的5张信用卡的要求,也不合格。

所以,接下来他们有以下两种办法可想。

第一种办法是信用修复。

这对夫妻首先找到一家“贷款启动中介”,通过它与“信用修复公司”取得联系。经过一个半月的工作,后者把丈夫的信用评分提高到了560分,这样他终于也可以享受到5%首付款的待遇了。可是接下来,贷款银行还需要他们提供房租证明,并且这种房租证明需要由银行扣款或房产公司出具,可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他是和岳父母住在一起的,不用支付房租。那怎么办呢?贷款启动中介调查发现,他的岳父母开了一家迷你型小企业,所以叫岳父母去房产公司开一张房租证明,提供给贷款银行。如果贷款银行打电话了解,电话也是打到他岳父那里,所以不会露出任何破绽。看看,信用贷款公司就是这样“整容”的。

第二种办法是信用强化。

如果这对夫妻不愿意花几个月时间去进行上面的这种信用修复,或者贷款启动中介不愿意为他们这么做,他们就可以直接采取提高信用的途径。

说穿了就是,由于妻子不能满足贷款银行规定的5个授信账户的要求,那么他可以借用别人(当然是信用好的人)的3个授信账户(会要付一点管理费)。这样,她的信用评级就可以直接提高到665分。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信用评分超过了640分,所以贷款银行对她的房租证明的关注程度就降低了。也就是说,这时候只要有人证明她在租房就行了,不用老父亲来帮她撒谎。二是她有资格获得全额贷款,也就是说,这时候他们夫妻俩不用任何收入证明,就可以获取购房贷款,也不需要付首付款了。[3]

从上容易看出,无论是信用修复还是信用强化,实际上都是骗人的把戏,可是这对于贷款申请来说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这样一来,原来不可能的贷款现在变得可能了,原来过高的贷款门槛现在降低了。可见,办法总还是有的。

[1]《贷款“借新还旧”并非“拆东墙补西墙”》,《中山日报》,2009年8月17日。

[2]霍侃:《地方债风险缓释术:地方政府以时间换空间》,《新世纪》,2012年2月17日。

[3]理查德·比特纳:《融资创新如何运作(案例1—篡改信用)》,人民网,200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