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微企业老板并不怎么擅长外部融资,有的甚至根本没概念;再加上需要融资时,一般都是企业焦头烂额时,“病急乱投医”也就考虑不了太多。这两种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巨大的融资风险。在这其中,找对融资顾问很重要。
融资顾问这个行当,原本是为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服务的,专门为它们搜集、提供企业材料。由于他们涉及的都是融资对象的核心机密,所以总是躲在幕后操作,不愿意被别人宣传,全社会对融资顾问了解很少,所以这里多说几句。
融资顾问的职责是精心挑选合适的出资人,全过程帮助融资企业进行融资。可是在许多小微企业看来,融资好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企业和投资方“对上眼”就行了,根本用不着融资顾问,或者说融资顾问的作用有限,不值得浪费这个钱。不用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与自己寻找出资人相比,一个好的融资顾问不但会让你省心省力,而且还会有的放矢,更快、更节省地找到对方,既帮你把关,又能和投资商进行更顺畅的沟通,提高融资成功率。
换个角度看,小微企业如果要吸引风险投资资金,风险投资又凭什么把钱给你呢?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融资顾问提供的报告和建议。
那么,融资顾问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要知道,在融资顾问面前,不同企业的行业、发展阶段不一样,每个企业老板的秉性、实力也相差悬殊,这方面他们看得多了,但融资顾问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考察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的是发展初期的企业,融资顾问最看重的是老板的为人。因为公司还没有成型,更没有成熟,没有多少业绩可谈,但老板的为人在那里摆着,“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个公司的发展前途多少可以从老板的为人处事中看出来。只要也只有这个老板能够让投资公司放心,才会进一步去研究这家企业的商业计划是什么,才谈得上确定是否值得投资。
虽然这时候的商业计划问题多多,随意性很大,但由于小微企业中的许多事情都是老板一句话就说了算,外人虽然很难捉摸得透,可是融资顾问从老板入手,就算是抓住了牛鼻子。
看到这里,想融资的老板就不会心灰意冷了——虽然你没有钱,但别人有钱,关键是你的为人处事要让人敬佩,投资项目要盈利可观。有了这两样,再加上一份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吸引投资公司的资金就不无希望。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份商业计划书应该是老板自己制定的,然后交给融资顾问审查过目,看是否合乎他们的要求。有些老板会对融资顾问说,“我啥也不懂,还是你帮我弄一份吧。”这实际上就成了本末倒置:如果融资顾问自己能制定,那岂不是他自己可以办企业了?
制定商业计划书并不神秘,无非就是要把公司的商业计划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处理,能够吸引投资公司掏钱出来投给你。虽说这份商业计划是给投资公司看的,但归根到底还是给自己制定的。说穿了,投资公司就是要看你这家企业究竟在做什么,而不是为了融资另搞一套欺骗材料,否则就背离根本宗旨了。
更不用说,投资公司在考察你这家企业时,会从团队背景、历史业绩、可执行能力等细节之处,仔细衡量你是怎样达到投资公司预期目标的,想糊弄也糊弄不过去。如果融资顾问就某个问题向公司高层、中层、普通员工询问,得到的答复都不一样,问题马上就穿帮了。这种穿帮虽然不表明你这家公司一定不好,但至少说明一定有问题。就像你家里一共有三人,三个人对某件事情的供述各不相同,这时候虽然不能说你们都是坏人,但至少能表明其中有人在说谎,这当然就会对你的融资非常不利了。
有经验的融资顾问,仅仅从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判断在你这里是不是有投资机会、能不能给你投资;如果用理论方法去计算,恐怕永远都不会有结果。而且,他们惯用的方式是直接买断,不愿意让外界知道是通过他们操作完成的。
所以,要想降低融资风险,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对融资顾问。否则不仅太苦太累,而且成功率很低。
聘请融资顾问是要花钱的(一般在融资成功后收钱)。花钱不用怕,关键是看值得不值得,为此你必须弄清楚他究竟能帮你做什么。
一般来说,你对融资顾问的要求应该有以下这些:
整理融资所需要的文件和材料(但历史财务数据是要你提供给他的);
利用融资顾问见多识广的优势,帮你探讨你这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
帮你推荐合适的投资机构;
通过融资顾问与投资公司沟通,能够谈得更透、更实在;
请他在一些关键的合作条款上帮你把关;
一起探讨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点特别重要)。
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你聘请了融资顾问,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归根到底钱是投给你的,关键问题还要你自己的团队出面来谈,来作决策。如果碰到水平不高或品行有问题的融资顾问,上当受骗也是难免的。下面的例子就是。
吴老板拥有两项专利技术。一开始时,他想把这两项技术卖出,然后自己继续一门心思地从事科技发明。但几年过去了,出售专利技术并不顺利,于是他自己创办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很快业务订单就纷至沓来,资金需求缺口很大。
这时候吴老板和其他股东商量后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公司前途无量,关键是要吸引资金用于扩建新厂房、上生产线,引进战略投资者。
几天后,一家投资公司的融资顾问就主动找上门来,声称自己是朋友介绍来的,对吴老板的企业十分了解,现在要做的就是请吴老板提供一份商业计划书。
一个月之后,这位融资顾问告诉吴老板说,他们已经初步决定投资该公司,但需要提供正式评估报告;并且,这份评估报告必须是他们认可的评估机构出具的。吴老板一看融资有希望,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商业计划书和评估报告的费用一共50万元一并付掉了。又过了没几天,融资顾问打电话给吴老板说,经过他们的慎重研究,决定不投资给他们了。之后,吴老板就再也联系不上这位融资顾问了,这才知道自己上了骗子的当。[1]
在这里,吴老板之所以会上当,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对风险投资和融资顾问似懂非懂,更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如果这方面比较了解,又能核实一下融资顾问的真实身份,不是一听到“融资顾问”就如饥似渴,结局就可能不一样了。
[1]宋雪莲:《小企业投融资市场——信用危机下的“爱”与“恨”》,《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