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融资而融资(1 / 1)

小微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需要融资的,而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依次为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发行债券。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融资的规模多大为好?推而广之,整个企业一共允许借多少钱用于生产经营周转?这里面大有讲究。如果搞得不好,为融资而融资,虽然钱的问题可能解决了,却会引发其他一系列“不经济”的问题,白白降低盈利目标,造成风险。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请读者参阅本丛书中的另一本《小微企业融资一本通》。这里只提两点:一是资金的形式,二是资金需求期限。

资金的形式

从资金形式看,小微企业融资的用途主要是三大块:一是用于添置生产设备的固定资金,特点是数额较大、期限较长;二是用于发放员工工资、支付差旅费等短期周转的流动资金,特点是数额不一、期限较短;三是用来进行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的发展资金,特点是数额最大、期限最长。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方面的总体要求是:

尽量减少固定资金投入

否则一旦经营失败,这些投入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亏损。最简单的道理是,原来一万元买入的新设备,现在五千元甚至三千元也不一定卖得出,有的只能当废品卖,这损失可就大了。所以这里有条原则,那就是尽量租用生产设备和办公场地,这样你付出的就只是租金。等到度过了初创期(一般为一年),企业发展前景稳定而明朗了,这时候有条件再添置必需的生产设备,就显得比较明智。

尽量压缩流动资金开支

尤其是不能依靠借钱来支付办公费、差旅费等。如果是这样,就表明你的资金过于紧张,这时候不适合搞企业。要知道,有时候手头稍微紧一紧,一些不该用的费用就节省下来了;而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实际上都是利润。

企业发展资金主要靠增资扩股来解决

其次才能考虑银行借贷。道理很简单,因为增资扩股是“不用还”的,“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而银行借贷不但要还本,还要付息,并且利率还不低。

资金需求期限

从资金需求期限看,除了上面所说的一般特点外,不同企业会有很大差别。

从企业类型看

一般来说,高科技企业从产品推出到被市场认可的过程较长,所以资金使用期限也长,资金需求规模特别大。传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多是成熟产品,有的则完全是提供服务,当天生产当天就能销售。只要质量过关、市场适销对路,对资金的占用实际上是很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当然要尽量降低融资规模了。因为使用这些资金毕竟是要支付利息的,而这就构成了利润的冲减;更不用说,归还借款会到时候形成付不出资金、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风险。总的原则是:够用就好。

从生产经营特点看

小微企业的产销旺季一般在年末年初,这时候的资金需求量最大。所以应当未雨绸缪,在年末到来之前就提前落实好资金计划;如果需要向外融资的,也应该提前做好打算。这也是2011年中央银行为什么选择在11月批准几家银行突击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主要原因。因为有需要才有市场,才能达成交易,而每年这时候的资金需求是最大的。

顺便一提的是,因为这时候的资金需求量大,所以资金使用成本也会比平时高一些,这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从具体数额看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得到的平均资金成本(吸储成本)在3%左右,而发行债券的成本(发债成本)一般要高达年息5%左右。再加上发行债券的人工成本较高,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较大,所以小微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成本会明显高出5%左右,这就要求小微企业千方百计压缩融资规模才是。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小微企业如何融资。

张老板开办的是一家水泥制品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准备购进一批生产设备,为此需要向银行贷款700万元。银行考察认为,张老板的企业多年来信用一直不错,经营也比较稳定,所以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贷款要求。

可以说,如果这笔资金及时到账,张老板原来为了采购设备而担忧的资金缺口一下子就全都解决了。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设备采购并不是一下子到货的,付款也不用一下子就付掉,而是会前前后后历时半年左右。所以这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另一种处理办法:综合授信贷款。

改用综合授信贷款后,张老板既能满足用款需求,又能极大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例如,如果是普通贷款,张老板一次性贷700万元,那么从他贷款的第一天起一直到贷款到期为止,这700万元都必须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可事实上,张老板并不希望这700万元贷款全部到账,因为他不会这么快就用出去;而同时,如果不答应这样的条件,这到手的700万元贷款又会离他而去。而现在好了,改成综合授信贷款后,张老板在7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内,需要用多少钱就可以贷多少,既十分方便,又能节省融资成本。

例如,张老板第一笔钱需要用180万元,他就可以只贷180万元。当然,这时候他也就只需要支付180万元贷款的利息了。并且贷款期限也可以更灵活,如果要使用一年,就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档次计算贷款利息;如果只要用半年,就可以按照半年期贷款利率档次来支付利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