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痴大胆,通俗地说就是盲目决策。一提到盲目决策,谁都知道不好,可实际上,盲目决策或者根本不懂决策的企业行为还不少。
盲目是企业决策之大敌。一家企业就好比大海航行中的一条船,如果这个船长不管前面是水面还是礁石,或者是不是依然航行在水道中央,就盲目拍板一直往前开,很可能会给航船带来灭顶之灾。当然,实际生活中没有哪位船员及上级会同意他这样做,可是在小微企业决策中,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
痴大胆的教训
小微企业老板都是精明的人,在自己的企业一言九鼎,威风之极。但切不要以为他们就一贯正确。尤其是在遇到各种**时,他们同样会昏招迭出。这种情形在功成名就的小微企业中更为普遍。例如,当看到进入电解铝行业、钢铁行业、汽车行业、葡萄酒行业赚钱时,稍有规模的小微企业老板就都会想要不要也进入这个行业从中分一杯羹?而一旦行动起来,就会造成这个行业的经济过热。
小微企业的痴大胆行为多种多样,但总体来看有以下三大类:
企业内部的盲目决策
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企业老板拥有完全经营决策自主权。所以,这时候的企业发展命运基本上取决于老板的一念之差,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1992年河南省有一家当时全省建材行业“三面红旗”之一的陶瓷厂,该厂原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一条大断面窑生产线。资金到齐后,该厂又觉得当时市场上最流行的是辊道窑生产线,大断面窑已经“不时髦”了,于是不加论证就在这1200万元基础上追加投入500万元,建造了一条辊道窑生产线。
谁知这样的时髦并不好赶。当这条生产线建成后,实际上就已经落后了,所以产品投产后一直亏损,无奈之下,该厂只好又重新投入1000万元另建一条大断面窑生产线。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不是“和钱过不去”、瞎折腾吗!
确实是瞎折腾。这样的“改邪归正”,完全浪费了前面的投入,致使该厂几年来积累起来的几百万元自有资金**然无存,企业元气大伤,债台高筑。而在此以前的6年间,该厂类似于这样的盲目决策大大小小有6次,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流产”,累计使得该企业欠下银行贷款3000多万,从此彻底陷入泥坑。
上级部门的瞎指挥
许多小微企业都有上级主管部门。上级部门的瞎指挥要不要听?这还真不好说。不听吧,人情难却,甚至会丢了乌纱帽;听吧,又觉得没把握,甚至凶多吉少。正所谓“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最终因此玩完的不在少数。
海盐衬衫总厂原厂长步鑫生,20世纪80年代初可是个改革开放的新闻人物,曾经创造过轰动全国的“步鑫生神话”。著名的“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语录,就出自他之口。
在一片成功的欢呼声中,1984年县里要求步鑫生创办全国最大的西装厂。步鑫生一开始坚决不答应,因为他办的是衬衫厂,西装和衬衫完全是两码事。但经不起领导软硬兼施,只好答应上一条西装生产线,年产量定为6万套。但省里一位领导看了这份计划书后觉得这个想法太保守,一定要一步到位搞30万套,要做就做全国最大的,并且把原来的18万美元投资预算改成了80万美元。
80万美元在当时相当于五六百万元人民币,是该厂总资产的五六倍。所以步鑫生坚决不同意。作为一个企业家,他不可能不知道上项目要贷款,贷款就要付利息,造厂房、引进设备至少也得两年时间,这两年间原来的衬衫总厂肯定要被拖垮。可是上级没有一个听他的,也不可能听他的,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上。
1984年7月西装厂批文下来了。当年年底西装大楼还没盖好,上级就告诉他,第一年的西装生产规模要达到30万套,三年后要达到80万套。步鑫生当然是坚决不答应,他的计划是第一年10万套,第二年20万套,第三年30万套,但省里一口拒绝,并告诉他,说到时候省里会给他追加投资、增添设备,让他尽管放心。1986年3月西装厂厂房和设备安装完毕,而这时候的西装市场已经不行了。建造西装厂的贷款利息每年就要40多万,吞噬了整个衬衫厂的全部利润。[1]
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终于资不抵债,步鑫生也被免去厂长职务,从此他不得不流落到上海、北京、辽宁、福建等地担任职业经理人。2002年他70岁退休时毅然选择回上海定居,既是落叶归根,也是为了避开海盐那些伤心事。
政府部门的误导
政府部门虽然不能直接管理企业,但却会通过招商引资、税收政策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来影响企业决策。如果政府部门的引导方向原本就是错误的,那么也就怨不得小微企业误入歧途了。
2001年河北省某市准备打造京津砂石供应基地,为此大力招商,使得许多无证采砂企业纷纷涌入,政府对此采取的是默许态度。可是随着采挖河砂企业大量涌入,当地的道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又不得不下决心整治采矿业。
在这场整顿中,政府宣布过去所办的“手续”一律作废,遭到采砂企业强烈反抗。这些采砂企业纷纷上告政府违约;而政府则埋怨这些采砂企业一夜之间赚了大钱却不顾生态环境。而实际上,事情之所以会闹到这一步,关键还在于当地政府盲目决策造成的,这并不是一句“当初没想到”就可以搪塞过去的[2]。
类似这样的情形全国各地并不少见。政府为了要政绩,就盲目新上一个项目,或搞什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旦失败,最终倒霉的还是这些招商企业(农户)。因为政府能做的最多只是减免税、减免费用,而先期的大量投入尤其是铲除的即将收割的青苗,除了企业(农户)自掏腰包外,还会有什么挽救呢?
知己知彼的基本要求
痴大胆的反面是知己知彼,是建立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科学决策。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主要就是掌握以下五个字,即企业的五大资源:
一是人(人才)
具体地说,就是要有符合你这个企业或者项目战略目标和需要的人才,来贯彻、执行、传承、回馈、检讨你这个项目和企业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否符合原来的设计。不用说,这样的人必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道德修养。并且,肯定不是指某一个人,也不应该只有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团体或组织。
二是财(财务机制)
通常概念上的“财”是指资金,但这里不是,甚至也不是简单地指财务,而是指具备一种科学预决算的财务管理机制。这就是说,要想避免痴大胆决策,你这个企业必须有一套能让企业最高领导了解真实运营情况的财务、税务、账务技术。如果把企业比作是航海中的轮船,这套机制就是舵舱内的一系列仪表仪器。缺少了这样一套东西,光有钱(资金)给你,你的航行照样有随时倾覆的危险。
三是物(设备)
这很好理解,就是指必要的物质设备,主要是指经营设备和硬件投入。
四是金(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能力)
这里看重的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能搞到多少钱。具体地说,是指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和券商等)打交道的能力。究其原因在于,你有没有钱固然很重要,但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能力更重要。如果你具备前者而不具备后者,你的资金使用效率必然不高;相反,如果你具备后者而不具备前者,照样可以如鱼得水。借贷资金具有节税作用,这和自有资金有着很大的区别。
五是流(情报)
情报是决定企业经营和重大决策的主要参考。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关注所在行业和竞争对手的重大信息,同样要关注横向纵向企业信息,否则就会失去规模扩张机会。例如,比如你生产的是月饼,那么就需要同时了解小麦、食糖以及其他添加剂包括包装物等行业的行情,如果条件合适,适时兼并上下游企业扩大产业联动,会使得你的企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小微企业,只要把上述五个方面考虑清楚了,非常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这时候作出的决策就一定不会是盲目的。
顺便一提的是,有人也许会说,痴大胆行为有时候也会给企业带来百年不遇的机遇呀?确实如此,但判断痴大胆行为和正常冒险行为有一条标准,那就是你这个企业是不是具备充足的现金。
具体地说是,如果你有充足的现金,一旦投资失败也不至于大伤元气,更不会连累原有的主业一蹶不振,这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冒险行为;可是如果你没有充足的现金,甚至是借了高利贷来孤注一掷,这不是痴大胆又是什么?!
要知道,我国经济运行的实践表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宏观调控;而受这些宏观调控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微企业,尤其是其中的民营企业。
当宏观调控来临时,现金短缺是必然的。如果这时候你的资金非常紧张,就可能过不去这个坎。这时候即使你想借高利贷,也很难如愿;更不用说,你贷款拿什么做抵押?即使借到贷款,也负担不起利息成本。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所以简简单单一句话,企业要扩张,但不能盲目,否则有你好看的。
就好比说,一位亿万富翁说“我视金钱如粪土”会博得一阵掌声,如果这句话出现在一位饿了三天的穷人嘴里,就会引来一阵讥笑,因为这时候他离饿死已经不远了。这就是说,同样是厌恶金钱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不能照搬照套。
引申开来就是,实力强大的大中型企业可以说“创新就是出路”;可是如果你的规模很小,毫无实力可言,这时候也去盲目创新,就可能是一种痴大胆行为。甚至完全可以说,你这时候的“创新就是自杀”。所以,小微企业千万不要过于迷信“金钱如山、机会如云”等说法,更不要盲目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企业和产品确实需要创新,但这是从整个社会而言的;具体到你这个企业,究竟是创新还是老一套更稳妥、更赚钱,得看具体情况。
例如,有一家小食品厂看到市场上方便面销量很不错,于是就根据“人无我有”的“创新思路”,推出了一个方便米饭项目。该厂认为,中国人天生喜欢吃米饭,既然方便面销售形势这么好,方便米饭为什么不会更好呢?结果正如读者看到的,该产品至今依然推广不动,不得不宣告失败。
在这里,这家企业就有盲目决策的因素在内。
其实,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知道,市场上的几大方便面畅销品牌如“康师傅”、“统一”等,它们当初在推出方便食品的时候也一定会想到方便米饭的。尤其是在它们专门进攻大陆市场的时候,难道会不知道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吗?不可能。可是它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因为无论怎么说,如果要推广方便米饭的话,“康师傅”、“统一”等不论从销售网络还是资金、技术实力看,都应该说是绰绰有余。它们之所以在这方面按兵不动,一定有它们的道理。如果你盲目杀入,最大的可能就是有去无回。
同样的例子还有新疆一家葡萄酒企业,老板深知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张裕”、“皇朝”、“长城”等知名品牌,所以通过“人无我有”的思路发现,这几个行业巨头都没有进入高价位葡萄酒领域,所以心中一阵大喜。在一阵紧锣密鼓后,他们重点向市场推出了高档红葡萄酒,结果企业很快就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
原来,市场上不是没有高价位红葡萄酒,而是没有高价位红葡萄酒的国产品牌,其真实原因是“土枪打不过洋枪”。在这种情况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你贸然推出高档葡萄酒与国外品牌相抗衡,在国内消费者“崇洋媚外”、一致认为国外的葡萄酒就是比国产要“好”的背景下,无异于以卵击石,结果可想而知。
[1]龙婧:《步鑫生:浮沉中走出神话》,《中国改革》,2008年第11期。
[2]黄玉浩:《河北涿州采砂失控,政府宣布招商合同一概作废》,《新京报》,2010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