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人际关系(1 / 1)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为此,办任何事情都得托关系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哪怕原来按正常渠道可以办成的事,也会东托西托到处找人托关系,以至于搞得彼此都很累,精力白白耗费在这上面。所谓“一句老乡抵三个图章”,不但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是最大的中国特色。

可是要知道,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具体地说,人际关系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办事带来方便,也会造成反作用。尤其是如果过于迷信人际关系,那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上当受骗直至血本无归也说不定。

所谓人际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容易看出,这些本来都是正常的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学说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梅奥(George Ehon May0,1880—1949)创立的。他在研究中发现,决定任务效率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和平安感。究其原因在于,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通俗地说就是,人是有感情的,并不是只要满足了经济欲望就可以了的。显而易见,这种人际关系学说更多地体现为尊重人权,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搞好人际关系”所隐含的主要是“搞歪门邪道、拉关系”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人际关系到了中文语境中,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特指的亲属关系、朋友关系、战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同事关系以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一切凡是有“关系”的地方都会想方设法“粘连”上去,以至于附上一层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正常关系,被彻底扭曲了。

探讨人际关系对小微企业决策的影响,可以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人际关系对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根本点,植根于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具体地说,自从人类文明的始祖“三皇”之首伏羲氏创立八卦,并把它改造为周易之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坚信,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会变化(易)的,只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永远不会变(不易)。

相对而言,与西方人的“神本位”相比,中国人崇尚的是“人本位”,即认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民间称“朝中有人好做官”)。西方人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人人平等,儿子直呼老子的名字也没什么;而中国人的人本位实际上就是家族本位,一个人犯了错,往往会说愧对父母和列祖列宗,从中就可见一斑。所以,同样是看到一个陌生小孩,外国人会首先问你叫什么名字,而中国人最关心的则是谁家的孩子,区别就在这里。

正因如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论这个中国人是主张“人人平等”还是“不平等”,其实内心深处都会主张基于伦理基础上的“有限(合理)的不平等”,这就是所谓的“亲疏有别”。说穿了就是,对自己、家人和朋友有利的就可以“不平等”,就可以“特殊”一些。最典型的是,人人都痛恨腐败,可是如果自己也有机会搞腐败,就一定不会放过。实际上,这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伦关系。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外国人和外国企业处理事情比较简单呢,因为他们只讲利害关系,当然就相对单纯了;可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处理起事情来就要复杂得多,因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势利关系,错综复杂。而这种复杂性,就为通过人际关系(人伦关系)谋(私)利埋下了伏笔。

所以能看到,中国的制度包括法律都富有弹性,因为只有这样含糊其辞才会执行(搪塞?)得下去;如果制定得像西方国家那样非常具体、逻辑严密,执行起来完全没有回旋余地、完全没有人情味,执行者就会众叛亲离,最后反而行不通。久而久之,中国人就特别擅长摆理由。明知他犯了错,也会理由十足,听他这么一说,好像他犯错误是“应该”的,不犯错误根本“不可能”,最终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样是企业规章制度,受过培训的老板虽然嘴上讲的是一套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可是在实践中遵循的依然是中国人的思路,低效而无力。

因此,中国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实在太难处理了,以至于上升为一门“艺术”,而且永远“学无止境”,稍有不慎便“躺着也会中弹”。

有鉴于此,小微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就非常有必要处理好对内、对外的各种人际关系,以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有一家小企业人际关系很紧张,谁也不买谁的账,可谓人材“挤挤”。以至于有员工开玩笑说,每天来上班好像不是来工作的,而是来报仇的。

这时候来了一位新经理,姓王。王经理一上任就召集大家开了个会。他满面笑容地说:“对不起,我年纪比你们大,所以先当经理了。”话一出口,就逗得大家一阵哄笑,随后就是一阵掌声,显示出这位新经理所做的第一个努力是成功的。

接下来,王经理并没有高谈阔论他的宏伟计划,而是讲了一个他亲眼所见的小故事。他说有一次他在一座庙里看到这里的和尚生活得特别开心,一问小和尚,回答正是如此。小和尚解释说,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经常做错事。

这一说把王经理给弄糊涂了。说话间,不料这个小和尚滑了一跤,这时候一位正在拖地的老和尚赶紧跑过来扶起他说,对不起,都是我把地板弄得太湿了;而小和尚则说,对不起,是我的错,是我走在没干的地面上影响了你的工作。

说到这里,王经理嘎然而止,并没有做进一步的点评。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在工作中搞好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每个人都不妨检讨一下自己,而不是只会推卸责任、诅咒环境。

的确如此。在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大抵情形也是如此。多从自己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许多矛盾和冲突本来不该发生的;即使发生了,也会坏事变成好事,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过于迷信人际关系则会物极必反

人际关系在我国小微企业中的运用非常重要,甚至说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但与此同时,也不必过于迷信凡事都能靠关系“搞得定”。不一定的。即使你在这个关键岗位上有人,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帮忙?是不是肯帮忙?给你帮忙你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这种帮忙由于违反制度和法律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等等,都是必须考虑清楚的。

这里所说的过于迷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过于迷信老板的人际关系,认为什么事情由你出面通通都能搞定,至少在你“这块地盘”上没有办不成的事;二是过于迷信老板过去的成功,认为既然过去“已经成功”了,现在和将来也就必定会一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应该说,上面这两种情形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不少。但任何事情大凡到了迷信的程度,就一定会听天由命,变得不那么可靠。

所以能看到,不少小微企业正因为过于迷信老板过去的“成功”,于是所有决策至少是重大决策都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或者至少也是按老板的旨意行事。且不说老板过去的“成功”是不是有什么外部因素或特定的先天条件,单说现在这样吊在一棵树上,在体现“人治”的背后,这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

这样的老板一般都拥有激发员工干劲的领袖魅力,并且能说会道,具有极强的口头号召力。员工与他们相处很不容易,因为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许多人甚至已经发展到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地步。殊不知,任何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了,哪怕他过去再“成功”,也会失去应有的理智,变得盲目自大起来。

虽然在这样的领导嘴里,你也会听到口口声声说些团结合作之类的话,但实际上他根本就无法容忍任何不同意见。因为在这样的强势老板身边,有独立思想的下属早已离去或被解雇,留下来的是一群不敢吱声、只会习惯听命于老板的员工。在这样的企业内部,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结果可想而知,一旦根据他的意见所做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就往往是致命性的。

某小微企业的张老板原来拥有三家工厂,因为效益越来越不景气,所以想投资一个新项目。正在考虑做什么好时,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他有个老乡在北京有一个汽车美容加盟项目,条件特优惠,如果愿意可向他推荐。

张老板一听,觉得这项目可行。他想,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他所在的小区私家车就已经停不下了,草坪上到处都是,经常闹矛盾。如果自己现在加盟汽车美容,可想而知这个市场今后该有多大!

于是,他马上飞到北京,考察这个朋友老乡的公司总部,了解具体情况。对方赵老板告诉他说,既然是老乡介绍过来的,那就一定会给他最优惠的条件,原本要几万块加盟费的,现在也一并免了。具体地说,张老板不用投资一分钱,只要在自己每家工厂提供两间办公室,然后把每家厂门口的一块空地辟出来共同经营就行。公司总部可以给张老板提供全套洗车设备、洗车工和内勤人员,张老板坐享其成就行。张老板一听,条件这么好,只开3家店怎么行,索性把规模搞大一点,至少开15家,搞成连锁。

双方在灌了一肚子烧酒后,当场就签下了加盟合同。合同中规定,张老板提供上述设施后,每年可以得到的利润分成是保底48万元(按季度支付),再加6万元房租费,以及40%的单店费用和工资,一年下来怎么也得有七八十万元。

加盟店开业前,张老板兴冲冲地配合对方印制统一标志的洗车店广告牌挂在15家连锁店门口,并且在大小团购网站上打出单次洗车服务只售6元、7元、9.9元的广告。便宜的价格、良好的服务一下子吸引全市市民前来各分店洗车。看到销售形势这么好,张老板又推出了面值100元、200元和500元的洗车卡,折算下来每次洗车的单价更低。

然而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洗车卡销售虽然火爆,总销量1000多张,可是出售洗车卡的钱连同每天各门店的营业款,却全部在北京赵老板的个人账户上。

3个月过去后,按合同约定张老板应该享受首次分红时,这时北京的赵老板却不见了,怎么也联系不上。赵老板不得不飞到北京总部去看个究竟,结果居然发现公司总部大门已被公安机关贴上封条,门口围满了讨要工资的员工。

这时候张老板才如梦初醒:自己被骗了。不但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分成,还要代人受过,赔偿客户上百万元的卡中余额。无奈之下,他后来只好转让掉自己手中的两家小厂,才算把这些事情全都做了一个了结。

由此可见,通过熟人、朋友、老乡等的关系搞合作,既安全又不安全。如果过于迷信这种关系而放松警惕,到头来上当受骗时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