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1 / 1)

拾尺集 严行方 1621 字 3个月前

媒体们近来都在遥远的记忆中翻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关键词,2008——我的本命年,我也来凑个热闹捡拾一下自己的三十年。

据说,三十年的记忆,是从1978年一个伟大的目标开始的,据说,所有的事情都要在这一年里来一个转折。可是对我来讲,1978什么都不意味,1978年我才多大?好象刚上幼儿园,对那时的我来说,没有比吃饱穿暖更关键的了。

1979到1984,我的小学。我不晓得什么《追捕》、《血疑》,我们村没有电视机。不过我还是记住了电影《少林寺》,好象还不知从哪里看到了永远戴着黑眼罩的《佐罗》。“五讲四美三热爱”,是我们的作文里常用的短语;“我决定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终生”,是我们惯用的作文结尾。那时候没有偶像一说,张海迪们,是当时吻合主流的的灵魂人物。而我这几年的关键词,仍然是吃饱穿暖。我满怀的希望是可以不再穿哥哥穿下的衣服,或者衣服上不要再有补丁。对着马路边围墙上的“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我想不通1+1=3这样的数学题。

1984到1987,初中三年。比小学开心多了。虽然衣服上仍然有补丁,虽然仍要被穿皮鞋的同学欺负,但是学习成绩已慢慢地超越了这些,我开始可以骄傲。

1987,本来这一年没什么,但是这一年我暂时离开了草庵里,去到百来公里外的一所省属中专念书,于我的人生,好象也是一个小小的转折,不得不写上一笔。

1988,那年的夏天特别热,在还有些保守的年代,很多女生却不得已穿起了短裤,有同学用画板搁在操场的双杠上睡觉。不知道谁请客看了《寡妇村》。这一年,张艺谋把红地毯铺到了柏林电影节,《红高粱》捧了金熊奖。

1989,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不然/草木怎么都会/循序生长/而侯鸟都能飞回故乡/一定有些什么/是我所无能无力的/不然/日与夜怎么交替得/那样快/所有的时刻/都已错过/忧伤蚀我心怀/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

那时的我多愁善感,那时的我爱看席慕容。也知道了王菲,那时她叫王靖雯。

时至80年代末,之前的文化英雄开始大批失踪,我们的公众人物,因为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剥离,国家理想与文化理想的对峙而从英雄变成了偶像。张海迪这样的人物,不再出现。这个世界,谁被记住?谁被遗忘?我们连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明白!80年代,就是让整整一代人失去了弟兄姊妹。

1990,家里有了电视机。喜欢看《围城》,小说和电视都好看。在男性的价值取向立场上建立起来的完美形象刘慧芳,导致了万人空巷。这年的《当代青年》11期上发表了我的文章,也算个事儿吧,记录它一下。

1991,四年的丁蜀,四年的南山,终于要说再见,伤心总是难免的!这个阶段,不仅于我的人生是个不小的转折,我两耳不闻的窗外,也是翻天覆地了。这一年的夏天洪水肆虐,我的祖父去了另一个世界。

1992,股票、黑猫白猫、足球俱乐部……还有王朔,这回,看了他89年写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993,《北京人在纽约》热播的时候,老翁宿舍里的14吋“日立”,只能收看一个中央1台,还时不时地要拨弄拨弄电视机的两根辫子,时不时地要被“嗄嗄”声那么干扰一阵。同事某某借《废都》给我的表情,让我觉得,我要看的这本书,它跟文学无关。

而这一年的冬天,冰冷的夜来临时,外祖母悄然消失了她的生命。犹记得办公室的那扇窗,在风里呜咽个不停,夹着深深的忧伤和血色,象是临界。爱我的外祖母,我爱的外祖母,她没有等到即将到来的她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四个人相继的婚礼。

1994,嫁给老翁,这不是本年度的大事,而是我一生的大事!外面的世界,我已视而不见。王朔的《过把瘾》拍成了电视剧,很好看。

1995,1996,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了我的小贝,我的日记本里,一片空白。

1997,邓小平没来得及亲历香港回归。而企业转制转产,为了时任企业领导的老翁,我带头回归了家庭,这是我遭遇的第一次下岗。《天天想你》犹在耳边,张雨生却以车祸的方式永远留在了他31岁的青春里。

1998,和老翁一起看《Titanic》,据说该片票房位居全球第一,迄今仍无影片超越。

1999,“我轻轻的舞着,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你投射过来异样的眼神。诧异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乱。因为令我飞扬的,不是你注视的目光,而是我年轻的心。”《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使痞子蔡一炮走红,也使网络文学开始为人关注。

2000,《穷爸爸,富爸爸》,我一向不喜欢这类书,那可不是因为我有一个穷爸爸。回想起来,那是一段比较灰暗的日子,再次失业的我,悲观,厌世,生活完全没有了目标。“我才二十八岁,可是我已经老了。”这是那年的日记里的句子,今天看来,触目惊心。

2001,这一年的911,是美国人的悲伤记号。《花样年华》的各色旗袍,只是为演绎孤独的人生。那些消失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失的岁月。

2002,《谁动了我的奶酪》好象是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或许每一个人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样,但千万不要和我一样说这个道理我懂,我总是惧怕改变我自己。

2003,小宝还没从南京大学毕业,计划好了带小贝去南京玩的,却让“非典”堵在了家里!老翁生日的前两天,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而生日的当天,美国对巴格达进行大规模轰炸。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关注的国际时事,我对那些遭受战争荼毒的众生充满了悲悯。不过当年还是有令人振奋的事情,比如神5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

2004,突然之间听到刀郎。雅典奥运会8月28日晚的女排决赛,看到我落泪。顽强的女排姑娘,绝地反击,终于在20年后再圆奥运梦。

2005,禽流感,苏丹红……去上海看48届世乒赛,第一次现场感受比赛。暑假带小贝游了趟连云港(后来在小贝的QQ空间资料里看到这个地方被他标记为去过且喜欢的)。

2006,在老翁和小宝的支持下,拥有了一间内衣店,awei很用心,生意却总象温吞水。一个馒头引发的,究竟是个什么血案,我到现在也还是不明白,充分证明了我的闭塞与落伍。按照冥王星的网络新意义,是不是可以说一句--“awei,冥王星了”。不过冥王星虽被裁员,星星却还是那颗星星,awei也还是那个awei。

2007,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不抛弃,不放弃。这一年里,许三多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与“精英”意识对峙的“弱势”人群代表。听说了史上最牛钉子户,离我的生活比较远。但是蓝藻,却切切实实是我们太湖的特产,小小蓝藻一夜之间干扰了我们的生活,再次敲响了水危机的警钟。太湖水污染,那实在不是蓝藻的错!又一次有机会去现场看比赛,这一次是女足世界杯,被我潦草地记录在了我的日志里。

2008,有三种颜色的记忆。白的,是南方雪灾,当时和老翁出差在外;黑的,是512,8.0的大地震,震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红的,是北京奥运会,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至于我个人的关键词,一是小宝出嫁,二就是,我又上班啦。

在奔跑的年代,怀念是件艰难的事。高歌猛进,推陈出新,是这个时代带给所有人的梦想。更快、更高、更强,教会人们不回头。大家都学会了说“我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我最爱的人是下一个”,我却独爱老翁这一个。37的年纪,正在成熟,正在衰老。我知道30年里失去的一切,所以更在乎30年里得到的一切。

30年,真的足够漫长,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或者成就一段历史。时代在她的行进中,将一些人献给他们的观众,将另一些人移往幕后。一些人在我们心里,一些人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一些人我们已不再想起……

(写于200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