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黄鹤楼之前,我对我国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就心怀仰慕,什么时候能一一走过,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次秋游黄鹤楼,我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读了唐诗人崔灏的《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我对黄鹤楼有了朦胧的向往,对诗与景的回味,对景与情的体验,对虚与实的结合。崔灏写的这首诗,连诗仙都为之叹服。据说李白到了黄鹤楼前,面对眼前美景,本想挥毫写出心中感叹,但当读了崔灏的《黄鹤楼》诗,竟提笔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而搁笔了,后人为纪念这段佳话而修筑了“搁笔亭”。
9月17日这天,置身于如此气势的千古名楼,早已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纵有万千愁绪也会消逝得无影无踪。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走进了大厅,最先引人注意的就是《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画上的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似有恋恋不舍之情,下面黄鹤楼的人群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愿仙人黄鹤早返人间之意。但武汉人更喜欢一个传说故事,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古时候,有个姓辛的人在黄鹤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应允。以后,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则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来告别说:“每日饮酒无以为酬,只有黄鹤一只可借,聊表谢意。”说罢,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说完后老道就不见了。辛氏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一跃而下,应节起舞。消息传开后,吸引了远近的游人都来饮酒,酒店的生意大为兴隆,辛氏因此而发了财。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现在酒店,对辛氏说:“十年所赚的钱,够还我欠的酒债吗?”辛氏忙道谢,老道取下随身携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黄鹤闻声而下,载着老道飞走了。关于黄鹤楼的雄伟,还有的趣闻,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攀谈间,竞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确以壮丽的景观,动人的传说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人。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
小陈导游让我们从顶层往下走,所以我们乘电梯直接到了黄鹤楼的顶层,武汉的绮丽风光尽收眼底,雾霭茫茫的“沉沉一线”、“天堑一桥”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有那如洗的万里长空,武汉长江大桥构成了相映成趣的天然组合。从黄鹤楼放眼望去,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头,由于这列山丘东西延绵,形似长蛇,俗称蛇山。隔江对岸的则是汉阳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对峙的独特地貌,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这样,东西延绵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交点旁。
转了一圈之后,我们没有乘电梯下,而是走的楼梯,五楼大厅内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由十幅壁画重彩画组成;四楼是文化活动场所,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工作;三楼大厅内是一组陶板瓷画,题名为《文人荟萃》,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二楼主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有题写于壁上的《黄鹤楼记》,还有各个不同时期黄鹤楼的模型;一层为大厅,有著名的《白云黄鹤图》,图上有仙人乘黄鹤离去的飘然景象;我在文化活动场所购买了四个书签,送给朋友小曹二个,小曹为我女儿购买了一本剪纸,非常漂亮,女儿非常喜欢。
黄鹤楼,不仅仅是一幢耸于蛇山的雄伟壮观的高楼,更是荆楚大地的一种文化的象征。她凝结了千百年来荆楚大地的历史、文化、以及代代踌躇满志的文人墨客的心情故事。风雨里她倒下了许多次,但她每次都坚毅地站了起来,一次比一次挺拔,一次比一次壮丽,在浪花淘尽英雄的长江边,注视着这片古老大地的兴与衰、成与败。历史曾在这里留下过深深的烙印,才子佳人的诗篇又使黄鹤楼气韵十足。到了这儿我想起了一路上与湖北有关的许多名人:屈原、王昭君、关羽、李白等等,我们的先人和有关他们的故事及传说早已随滚滚长江而东流去,而留给后人的片言字语是那样的让人去追寻回味,小陈导游讲得好,用心胸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而此时的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到:“黄鹤楼,我来过了,我会用心去感受一切,对待一切,悟性一切……”
(写于200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