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他诠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1121 字 3个月前

1924年1月1日,查理·芒格出生在美国小城奥马哈。

194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直接进入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其中的一些案例后来还被编入了商学院研究生课程。与此同时,他开始投资证券及从事商业活动,并在经过一次成功的买断后渐渐意识到收购优质企业具有巨大的获利空间,此后便开始涉足房地产,把在其他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技巧应用于房地产并屡有斩获,在“自治社区工程”中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美元。

当时,他的同乡巴菲特正在筹办巴菲特有限公司,急需资金,所以经常带着个税申报表炫耀似地四处拜访投资者,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投资业绩。当地一位著名医生埃德温·戴维斯听说后,便于195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约巴菲特到家里来聊聊。末了他对巴菲特说,我信得过你,给你10万美元做投资,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芒格。就这样,巴菲特记住了芒格的名字,虽然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芒格是谁。

两年后的1959年,在戴维斯医生牵线下,巴菲特和芒格在午餐会上第一次见面。两人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所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从此开始了日后近60年的密切交往,从未间断过。他们不但无话不谈,而且彼此有心灵感应,不用对方开口就知道对方想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他们经常彻夜通话讨论投资机会。因为他是律师出身,所以更擅长从商业法律角度来审视金融领域,比常人更迅速、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任何一桩买卖。

芒格认为,世界是多学科的综合体,不必过度关注每个学科之间的法定界限,而应该糅合来自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公式。究其原因在于,几乎每个系统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房间里,**、椅子上到处都是书,但他不看虚构类作品如小说等,主要是看非虚构类作品如商业类、传记类,或者历史类、科技类,如饥似渴,并且博古通今。他有一艘全球最大的私人双体游艇,这艘游艇正是他自己设计的。他还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捐助的所有建筑物都由他自己亲自设计并全程参与。大量的有目的的阅读,使得他在潜意识里就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把读到的东西与过去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基本逻辑。他的经验是,要成为出色的投资者,阅读商业杂志是一条简单而有效的捷径。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回忆说,芒格喜欢与人早餐约会,并且利用早餐之前等人的时间用来阅读。有一次他和芒格约好7:30一起吃早餐,当他准时赶到时发现芒格已经看完了当天的报纸。第二次约会时,他故意提前一刻钟到,结果发现芒格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了。第三次约会时他提前半小时到,结果还是发现芒格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第四次他狠狠心提前一个小时到,约定的时间是7:30,他6:30就到了,后来发现芒格在6:45的时候手里捧着一叠报纸慢悠悠地走进来,然后头也不抬地坐在那里看报纸,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又有一次,他和芒格一起去外地参加聚会,芒格回程时在机场候机厅里过安检时,不知什么原因安检器一直在报警,于是他只好一次次地折返接受安检。等到好不容易过了安检,他要搭乘的那班飞机已经起飞了。他既没有抱怨,也没有骂娘,而是拿出随身携带的图书坐下来阅读,静等下一班飞机。

了解的人知道,芒格其实自己是有私人飞机的,伯克希尔公司也有专机可用。之所以要坐民航客机,他的解释是想融入生活,并不担心自己被吵闹。他说,“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事实上,他在任何时候都会随身带着一本书,只要拿起书就会安之若素。[1]

芒格对巴菲特的贡献在于,巴菲特在认识芒格之前整天忙着“雪茄烟蒂”式投资,自从成为好友后,才知道买股票不能光贪价格便宜,更要注重投资质量,慢慢地让巴菲特摆脱了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的局限性,从而坚定地走向了价值投资。

芒格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巴菲特的化身”,而巴菲特则称芒格是自己“最后的秘密武器”。翻译过来说,就是“核武器”。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在于,他不仅知识面极其广阔,而且十分理性。在每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他和巴菲特两人常常妙语连珠。因为他们的思维与众不同,所以必然会得出有趣的结论。芒格说,“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我认为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在从1975年10月两人合伙起至今的43.5年里,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伯克希尔公司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股价从当初的40美元上涨到2018年4月末的290650美元,上涨了7265倍,年复合回报率高达22.68%!

尤其令中国读书人感到振奋的是,芒格的巨额财富和商业成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取得的,与权钱交易、潜规则、商业欺诈、各种造假行为绝缘,所以既干净也硬气。

芒格十分低调,他几乎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迫不得已需要抛头露面时,也总是甘当巴菲特的配角,把一切功劳都归功于巴菲特。

顺便一提的是,由于芒格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日常谈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这就不免晦涩难懂,所以中国国内有关芒格的介绍很少。而实际上,怎么形容芒格对巴菲特的作用都不为过。[1](美)彼得·考夫曼著、李继宏译:《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增订本)》,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中文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