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适合对外投资(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1291 字 3个月前

对外投资的主体既可以是企业和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它与对外贸易、对外信贷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的跨国运动。也就是说,泛泛而谈,只要你是通过资本的跨国运动去赚外国人的钱,就都属于对外投资范畴。

由于对外投资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法制、国际环境,并且对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国际视野有相应要求,所以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对外投资,包括一些在国内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实践表明,最适合对外投资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对象:

一是敢于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人

对外投资实际上表明你敢于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如果你害怕这种竞争,或者凡事都希望要有政府号召,或者认为只有在财税政策推动下有利可图才能进行对外投资,这实际上就表明你并不怎么适合对外投资。当然啦,不参与对外投资也并非表明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对外投资本身只是一种投资方式而已。

在体制内浸**时间长了的人,会天生对政府推动有一种依赖性,尤其在我国更是如此,总觉得凡事由政府推动才有“必要”。而实际上呢,对外投资完全是企业及个人的一种市场行为,既不能依靠、也不能指望“政府推动论”,甚至就连要不要对外投资也都是完全自己说了算。

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从企业市场行为来判断这种对外投资的风险太大,这时候不对外投资倒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相反,如果你觉得这种对外投资有利可图,那么不要说政府推动了,就是不推动甚至还在阻挠,企业也会主动作出明智的决策。东南沿海某省的对外投资企业实际数,要远远超过政府统计到的数据,原因就在于有超过一半数量的企业并没有通过政府审批这道程序,就采取了其他方式来开展对外投资了。

这些企业回避政府审批,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审批程序繁琐、耽误商机;二是在经过审批后会有一系列诸如报送统计资料、参加境外投资联合年检、综合绩效评价等“麻烦事”接踵而至,所以它们宁愿不享受某些“政策优惠”,也要自作主张地走出去。

敢于主动参与国际竞争,让先行者尝到巨大的甜头。广东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积极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继2009年2月成功收购澳大利亚PEM公司后,当年7月又成功入主另一家澳大利亚矿业企业PNA公司,从而使得资产总额从原来的80亿元迅速增长到476亿元,实际资产负债率从85%下降到60%。2016年末该公司资产总额已经高达1422亿元,资产负债率56.9%,规模稳居广东省属企业首位。

二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人

对外投资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资产,还可以是技术。所以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实际上就意味着在对外投资中拥有了财产权和主动权。

例如,一向低调的兖矿集团2009年12月就成功地完成了对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菲利克斯公司的收购,收购额高达32亿美元,从而成为2009年澳大利亚十大并购案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最大收购案。

这么大的一宗收购案,兖矿集团凭什么不声不响地就拿下了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拥有核心技术,对这起并购案的最终完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初对方在决定整体出售时,就曾提出买家要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实力、以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就业的要求。虽然这样的条件理所应当,但却对投资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正是这一点,使得拥有“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兖矿集团在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并且受到澳大利亚政府、反对党、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这是颇为不易的。

三是胆大心细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要胆大,二要心细。对外投资就更是如此。因为你一旦到异国他乡,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和国内完全不同,如果不胆大,就根本不敢迈开脚步;而如果不心细,则可能会处处碰壁。

关于这一点,最需要考虑的是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把握,对双方文化差异、当地工会劳资关系的了解,以及考虑好走出去以后的资金管理问题(中小企业的海外贷款难度很大)。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对外投资步伐就可能会困难重重。

例如,从企业来说,进行跨国购并和国内企业的资产重组有很大的不同,其背后是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东道国复杂的政治、法律、文化环境。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准确的判断,而是用盲目抄底的态度去参与投资,就可能会因为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性因素而动弹不得。

有鉴于此,进行对外投资前一定要认真进行“尽职调查”。所谓尽职调查,是指中介机构在企业配合下,对对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核。做到了这一点,至少能防止一开始就注定最终亏损的局面。

例如,2009年4月山东隆盛集团联合非洲加蓬诚信木业,共同出资20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普莱苏罗集团。普莱苏罗集团成立于1907年,是法国第二大胶合板制造商,也是欧洲胶合板生产行业的百年老字号企业,拥有原木采伐、干燥、旋切、制造胶合板等完整的生产链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在法国拥有3家工厂,年销售额1.2亿欧元,并且在非洲加蓬拥有55万公顷的原始森林采伐权,年开采量18万公顷。如果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对外投资,成本就会远远不止这2000万欧元。

四是不追求十全十美的人

对国内体制抱怨的投资者,同样不能在对外投资中追求十全十美,否则就可能会大失所望,使得这种对外投资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例如,法国是我国企业非常想进入的一个市场。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出口国,又是进口大国,在欧洲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市场,地理位置上处于欧盟统一市场的心脏地带。这就是说,如果能进入法国市场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整个欧盟市场,而欧盟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所以,我国企业从1980年开始就在法国开设子公司或代表处,主要从事产品销售;而从2000年开始主要就是对外直接投资了,截至2015年末我国在法国的投资额高达23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汽车、不动产和酒店、信息和通讯技术等领域。

然而应当看到,法国僵硬的行政结构性矛盾依然令人十分头疼。一方面,法国各级政府非常欢迎我国企业去投资,另一方面又对诸如中方人员的签证、我国企业的税务和人员裁减等问题熟视无睹,办事效率也不怎么样,并且一直拿不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来。例如,签证等行政手续在法国是归内政部管的,由于政府部门缺乏协调,政策并不统一。法国的各项立法体系非常完善,可是这却反而不容易被中方企业理解和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