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扬长避短(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1250 字 3个月前

前面提到,网上销售要想做出特色、做出优势来,最好是就地取材,这样更能扬长避短。因为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所以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城里套路深,我就回农村

1978年,王志强出生在山西省临县农村。因为他平时热心助人,常常为人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所以人称“王小帮”。

1999年他结婚成家,第二年就和媳妇带着3000元钱去北京打工了。在北京的6年里,两人什么活都干过,吃了不少苦,终于明白“自己不适合在城里混”,于是在2006年春节又一起回到了老家。

回家时,他带去了一台4900元买的电脑,这在乡下可是个新鲜事。偶然的一次,他看到一本旧书上在介绍网上开店,他在城里时也听说过电子商务如何便利,于是安装了宽带,并在2007年11月用“王小帮”的称呼注册了淘宝店铺。

网上开店,他原本只是想把自己以前看过的旧书在网上转让出去,可是卖着卖着就发现,当地有许多土特产其实也是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卖出去的。过去的经历告诉他,城里人吃东西讲究安全和品质,而当地有的就是无公害食品。于是,他把这些农副土特产全都搬上了网,并且还成了平遥冠云牛肉的网络代销户。

2008年8月,他的淘宝店正式开业。2009年2月,他参加了淘宝网举办的网络创业先锋大赛,发了一篇“电脑、相机、铁驴子、山货,一根网线串起来,我就是网商”的帖子,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的打拼经历和心路历程。出人意料的是,该作品被登在了网站首页上,迅速传遍各大论坛,不知不觉间他便成了网络红人。尤其是2014年9月19日,他和其他7位阿里巴巴客户一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钟声,这样一来店铺生意更比过去好了不少。

现在,他的店铺除了他们夫妻两人之外还聘请了7名员工,其中有5人是专门负责打包发快递的,可想而知生意有多好![1]

网络村官,合作刷墙做广告

1999年,胡伟在大学毕业后通过创办IT公司捞到了第一桶金。接下来,他想我能用这第一桶金干什么呢?当时的农村,互联网市场还几乎是空白,但他坚信互联网趋势迟早会从城市席卷农村,只要抢先一步,就会从中分到一杯羹。

他从高校《校友通讯录》中得到启发,认为如果能在网上以村为单位也搞一个“乡村版”“校友录”,让农民们能够针对本村的大小事项进行交流,便能从这种闲聊中获取信息、找到商机。

可是,当他把这些想法带回农村后,农民们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种网上聊天还不如在田间地头交流来得方便。也难怪,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还要开电脑,还要有网络,还要学会打字,麻烦多多。

吸取这一教训后,他把目标瞄准熟悉网络的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很快地就建起了一个国内最大的农村门户网站“村村乐”,注册用户超过800万人,分布在全国60多万个村庄。

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胡伟开始打造“网络村官”管理模式:每个村确定一个人来管理该村的上网用户,同时承接村村乐提供的刷墙、拉横幅等任务;考虑到口碑和组织能力,这些网络村官会优先从村长和大学生中选拔。说穿了,这样做就是要让农民们利用对同村人的信任来消除网络上的隔阂。

很快地,村村乐就覆盖到全国80%的村庄,网络村官人数扩大到20万。

接下来,他根据农村特点,大规模地开展“刷墙”活动——帮助企业将口号、标语等刷在农村户外墙面上来提升企业形象。这在农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宣传方式,与电商巨头亲自下乡操作相比成本要低得多,更避免了村民们的阻拦和反对。

例如,苏宁电器希望能在全国1000多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辐射到的周边村庄看到自己的广告,于是胡伟便以村村乐平台数据为依托,从中找出这些村庄和网络村官,按照每平方米25元的报酬进行合作,结果便出现了一种“三方共赢”的局面——对于苏宁电器来说,可以瞬间将品牌下沉到全国3万多个农村市场;对于村民来说,平白无故地就能从中获得一笔钱;而对于村村乐来说,则能获得一笔不菲的佣金。所以,很快地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也加入进来成了胡伟的客户。

就这样,村村乐的年收益居然高达几千万元;而在风险投资眼里,其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0亿元。[2]

文凭不高,网上创业天地宽

现在的城里,稍微像样一点的岗位招聘都要本科以上学历,而这就给文凭稍低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造成了种种阻碍。幸亏,网上创业没有这样的门槛,只要你脑筋动得快,就完全不用仰仗别人鼻息,而且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1989年,耿巍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2009年,他中专毕业后投入500元在淘宝网上开了家服装店。因为离县城较远,每次发货都要骑车送去县城,所以两个月后他向哥哥借了5000元在县城租了间房,把网店开到了县城里。

为了扩大销售,他专门招聘20多名员工,自己则腾出精力来负责进货和发货。这样,仅仅3个月过去后,他的团队就将网店冲到了5星级皇冠,每天都有四五万元销售额,并且业务非常稳定。

正好这时候,天猫商城上线了。他果断决定放弃淘宝网上已经成熟的服装生意,改在天猫商城卖袜子。这一决定遭到所有员工反对,可是耿巍的想法是,作为第一批在天猫商城入驻的“创业元老”,极有可能喝到味道鲜美的头道汤。

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他承诺给他3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无论经营业绩怎么样,大家的工资奖金一分不少。于是,其他人便将信将疑地跟着他继续干下去。

当时是2009年11月,他在网上恰好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尔挺企业破产了。于是他立刻飞到广州,用60万元把该品牌买了下来。然后,又到浙江找到一家质量过硬的袜厂,让这家厂给他代工生产美尔挺品牌的瘦腿袜、美腿袜。

就这样,美尔挺品牌在耿巍的手中起死回生并日渐壮大,每天的销售量从一开始的几千到几万,几个星期过去后日销售额就超过他过去的服装销售额。数据表明,2013年他在天猫商城一家旗舰店的美尔挺瘦腿袜销量就近5000万元;加上其他网店,当年他的瘦腿袜生意居然做到1.5亿元,在天猫商城排名第一。

而他的这一招,也救活了浙江的那家袜厂。现在,该厂全年的袜子总产量中有2/3是通过他网店销售出去的;而他则拥有该袜厂30%的股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