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产如何操作(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947 字 3个月前

普通中产阶级如何进行收藏投资呢?最关键的一条是首先提高鉴赏力。

不过呢,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成为“专家”的;在你成为专家之前,就可以开始这项投资了。只要掌握以下几处最关键的地方,至少也能做到避免因小失大。

打好应有的知识功底

任何收藏投资都需要有相应的鉴赏力,为此必须首先打好知识功底。

例如,许多人没有从小就去逛美术馆、博物馆的经历,甚至根本就没去过这两个地方,根本没见过货真价实的藏品,鉴赏力又从哪里去得到提高呢?

所以常常看到,这些人在购买藏品时,更多的是看价格,什么东西贵或什么东西便宜就买什么;看流行,市场上流行什么就买什么。而这恰恰是国内收藏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购买者的艺术鉴赏力太低、素质不高,收藏市场就不可能回到正常状态,这样的收藏风险太大了。

低价原创

低价原创是普通投资者收藏投资的一条基本原则。

究其原因在于,那些具有巨大价值的藏品已经被人尤其是超级富豪们收藏掉了。他们不缺钱,所以他们既买得起又不打算出售,你不但这辈子都休想得到,甚至连看一眼的机会也没有。既然这样,那就不妨把目光转向从低端入手、收藏那些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藏品,这会更加稳妥和可靠。

这没什么难为情的。专家指出,普通投资者一开始应该选择那些价格在1万元以下的藏品,养眼、养性、养见识,以后等到条件具备了再逐步升级。

这样做还有一好处,那就是这个价位上的好货实际上并不少,关键是你要有眼力去挖掘。真正财大气粗的人反而看不上这一块,这对你来说是好事。这种藏品的艺术价值并不差,往往是作者缺乏名气,所以相对而言更具有投资价值。

从简单开始,越买越精

开始进行收藏投资时,应该从最简单的藏品开始,越买越精,这就叫循序渐进。例如,那些不太复杂、又不需要进行年代鉴定的藏品,如鼻烟壶、田黄等就是。不要一开始就急于涉及陶瓷、书画等对鉴赏力要求高的藏品。

道理很简单:一方面这是考虑刚开始时你的经验不足,收藏投资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例如,陶瓷藏品的真伪就比较难以鉴定,并且即使是真品也有一个年代断定的过程,考虑的层面比较多。另一方面,当你经历了一段收藏过程后,眼光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你的收藏档次也越来越高。

最不明智的是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即当你的藏品已经达到一个较高层次后,接下来却莫名其妙地回过头去增添一些档次较低的仿古品,这种降低自己收藏品位的做法会令人不可思议。

不要贪小便宜

有些投资者会贪小便宜,投资藏品不是看价值而是看价格,尤其是挑价格便宜的买,这种做法就很有问题。如果藏品的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很可能会表明它的质量有问题:不是大量倾销,就是有瑕疵,更大的可能则是赝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收藏时首先要看真假,当然是要买真的,假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要买;然后是看质量,当然是要买质量(品相)好的,宁缺勿滥。不过话又说回来,并不是价格高的东西就是质量好的真品,这里又涉及到鉴赏力问题。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如果是假货尤其是假文物,是毫无收藏价值可言的。

不要选择太冷门、太热门的藏品

任何藏品都有一个冷门不冷门的问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藏品过于热门不好,过于冷门也不好。

过于冷门的藏品如古陶器、大型铜器等,除非你自己特别喜欢、将来不考虑卖出,否则不要轻易收藏。道理很简单,越是冷门的藏品将来越难脱手,并且升值速度也慢。

这样说起来,热门藏品的变现能力强,是不是就该作为首选对象呢?也不是。像昌化鸡血石、高古瓷器等,既然它们是热门藏品、大家都在追求,那么价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并且短时间内不会轻易下跌。但即使这样,也不一定收藏得到。

除此以外,过于冷门和热门的藏品对于普通收藏投资者来说,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以及资金实力、资金搁置时间长短方面也不一定能达到要求。

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

对于真正的专家来说,98%的藏品真伪判断可以在瞬间完成;可是对于非专业人士尤其是刚入门的人来说,判断真伪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并且,许多赝品、仿古品看上去比真的还“真”,上当受骗的概率极高。

有鉴于此,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挑选可靠的购买渠道比鉴定作品更重要。如果无法判定真伪,那就先从正规购买渠道购进做起,以此来减少投资风险。

控制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

收藏投资虽然很迷人,可是也很费钱,所以决不要因为深深迷恋于某物而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否则这种投资是很危险的。轻则会影响你的个人或家庭理财规划,重则有可能因为藏品无法及时变现而陷入困境,或者因为买入的是赝品导致倾家**产、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