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从事收藏投资的人来说,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那里进货。其实,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因为每个人的经济收入、收藏目的、收藏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鉴赏力更是悬殊,这时候并没有标准答案。
归纳起来,收藏投资的进货渠道主要有以下途径:
拍卖会
从类型看,拍卖会主要有三种形式:大型拍卖会、小型拍卖会、通讯拍卖会。
我国的大型拍卖会每年都会有两次,分别是春季拍卖会和秋季拍卖会。每场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按品类分天进行。拍卖会开始之前会有三天左右的免费预展,供投资者观摩、学习、价值发现,而这时候绝对是提高鉴赏力的好机会。大型拍卖会上拍卖的藏品可信度好、档次高,能够主要满足企业和有实力的个人收藏。
小型拍卖会每个月都有,分别称之为月末拍卖会、季度拍卖会等。小型拍卖会拍卖的藏品价格较低,但假货比例高,主要是为满足个人投资甚至家庭消费需要。至于能不能拍到有价值的藏品,就要看投资者的眼力了,合适的藏品可谓收藏、投资两相宜。
古玩商店
从古玩商店购买藏品,最关键的同样是要看你的眼力和能耐。古今中外都是“内行欺外行”,这里不存在商业信誉和消费欺诈问题。
古玩商店出售的藏品,主要是档次较高的社会流散文物。所以,如果你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这里淘宝是一条捷径;相反,如果你不具备这方面的鉴赏能力和收藏气度,那就必输无疑。
旧货市场
旧货市场上出售的藏品,一般都是那些不具备文物监管资格、禁止买卖的文物,这其中既有专业的旧物旧货市场,也有工艺品市场。如果是后者,一般和旅游部门有关,尤其是旅游定点单位的价格那就更是高得离奇,主要是骗外国人。
如果你的眼力和收藏知识高过摊主,也不排除能在旧货市场淘到真宝贝;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如摊主,那你就很难从这里捡到便宜货。
单项交易会
单项交易会如“古玩交易会”“票证交易会”“连环画交易会”等,它们的特点是价位低、地域广,所以特别受到非主流收藏家好评,为那些不怎么进行公开交易、没有明确价格体系的藏品提供了良好的交易机会。由于其影响力大、参与对象固定,单项收藏者对此也非常青睐。
通过书画展览、笔会、艺术画廊,或者从代理人那里购买书画、紫砂茶壶、雕塑等藏品,基本上也可以归入这种类型。它的优点是可以附带获得作者一定的知名度,但缺点是作品数量多、而质量却可能不太高。
直接购买
直接购买也是一种可取方式,尤其是像书画、紫砂茶壶、雕塑等现代藏品,完全可以直接向作者购买或索取。
这种交易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寻求一个最合适的价格,但前提条件是你要识货,并且不受各种蒙蔽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例如并不会因为作者是某某“著名”书画家就去买他的作品,而会看其真功夫);缺点是许多人受不了前述**,从而头脑一发热也去哄抬价格、盲目投资。
例如,在北京的收藏圈子里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山东人敢买假画,广东人(包括港澳投资者)敢花大钱。”这实际上就是说这些财大气粗的投资者用高价买回的藏品,因为买入成本过高,今后要想获利难度陡然增加。
民间淘宝
民间淘宝也是一条有效的进货渠道,这里的关键仍然是你要识货。如果你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最有利可图的收藏渠道来对待。
例如在我国海南,常见收藏者雇用农民工走街串巷,收购已经倒闭多年的原广东省琼山县日用制品厂生产的红城牌算盘,原因就是生产这种算盘的材料是现在禁止砍伐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花梨木。每把旧算盘从民间收上来的价格是150元,收藏者从中挑选部分精品进行收藏,其余大部分通过网络出售,售价在1800元到18000元之间。有一次,国内收藏家就从当地居民拆房现场发现一根长4米、直径40厘米的花梨木,收购价开口就是20万元。
网络
网络交易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交易,如“嘉德在线”“中国文物网”“人民美术网”“中华古玩网”“华夏收藏网”“盛世收藏网”“环球收藏网”“中艺网”“美术同盟”“中国书画家”等,都是收藏爱好者不可忽视的信息渠道。
网络交易的最大缺点是不能亲眼目睹藏品,所以在真伪鉴别上难度大。除非你与这些网站的关系特别好,能够得知该藏品的真实情况,否则基本上都会倾向于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发生实质**易的情形很少。
平面媒体
平面媒体是指报纸、杂志等刊登收藏投资信息,从而引导投资者进行这方面的交易。其中最著名的是台湾的《典藏》、北京的《中国收藏》《收藏》、西安的《收藏界》杂志,以及《中国文物报》《中国商报》《中国美术报》《珠宝首饰报》等相关专版。
从平面媒体上得到交易信息后,有的可以和卖家直接洽谈交易,有的则需要通过该媒体进行交易(实际上这是卖家没有支付广告费、所以只能委托媒体进行销售),其中以后者相对安全、可靠。
所要指出的是,无论从哪一种渠道获得藏品,都要考虑其投资价值、风险指数和流通性。列表展示如下,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