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只给有鉴赏力的头脑(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831 字 3个月前

有人说,这世上最富有的不是银行家,而是收藏家。这一说法并不夸张。

收藏和艺术品投资与股票投资、房产投资并列为三大投资领域,并且我国目前正处在历史上第四次收藏热潮中,只是因为收藏投资对鉴赏力要求极高,绝大多数人都因此被排斥在外,所以这一领域并不像股票投资、房产投资那么广为人知。

收藏投资的回报率究竟有多高呢?这大抵上可以从一个例子上看出来。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率先发行了一只1号艺术品基金,主要面向银行高端客户,当时的投资门槛是100万元,预期收益率17%。可是到2009年该基金到期时,对外公布的收益率却高达25%![1]而不用说,实际盈利率远远不止这一点。

显而易见,收藏投资是尽快从中产步入富豪阶层的一条捷径。但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条捷径只有极少数鉴赏力高的人才能走得通。

所谓鉴赏力,是指对藏品和艺术品的鉴别与欣赏能力。鉴赏力具有综合性,包括知觉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和回味能力等。

一般来说,提高鉴赏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多看多听,二是求教名家。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去多经历,并且有悟性。

多经历很好理解,就是要见多识广,经常跑各种展览会,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有悟性是指收藏投资中的许多东西很难用文字来进行描述,即使言传身教也只能学到点皮毛,唯有悟性高的人才能在高人指点下一点就通。

但即使如此,低调和谦虚依然是收藏投资的必备品格。因为这一行中实在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怕再高的高手也不敢保证说自己从来就没有走眼的时候。

由于收藏门类多种多样,所以鉴赏力也是各有侧重。以藏画为例,只有当你一眼就能看出面前的这幅画大概属于什么档次、好在哪里差在哪儿,才具备收藏投资的基础条件。如果自己不懂,听别人说好说坏,那就基本上只有上当的份。相反,如果你具备足够的鉴赏力,就不但可能会捡到漏,而且更可能会成千上万倍地提高你的投资收益。

例如,1980年代一位来自英国伦敦的女士在闲逛时,在街边小摊贩手里看到一枚钻石戒指,内行的她一看就知道这块钻石出自19世纪,价值不菲,于是仅用10英镑的价格就买到了手。由于这块钻石还没有被切割,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其价值。2017年夏天,她在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以65.7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82万元)的价格售出这颗26克拉的白色钻石,投资回报率超过6.5万倍。

另一位来自英国的古董爱好者,同样是花10英镑在网上买到了一只带有“两只鹌鹑”图案的中国花瓶。而实际上,这只其貌不扬的花瓶是18世纪北京皇家御用品。很快地,他便用6.1万英镑的价格把它卖了出去,投资回报率6100倍。[2]

对于收藏投资来说,捡漏是最值得夸耀或暗暗惊喜的一件事。但显而易见,这样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简单想想就知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漏可捡?

更不用说,真正的漏都是给鉴赏力高的人准备的。因为你的鉴赏力高,至少高于原物主和别的其他买家,并且愿意承担失手的风险,这宝贝才会被你收入囊中。尤其是在开始收藏的时候,能用正常价格买到合适的产品、不上当就很不错了,不要对捡漏抱有太大希望。

也就是说,收藏投资不要怕买错东西,没有哪个藏家从头到尾从来没有买错过东西的。更重要的是买错了要承认,将错就错只能是自欺欺人。每当买错一件东西,要像学生时代的错题库那样去反复研究它,确保同类错误以后不再发生,这才会一步步长进,而这样一来说不定这“学费”就付得值了。

与此同时,收藏投资还要学会自我归零,不要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代入进来。一方面,这样做会让自己更加客观、公正;另一方面,这样的态度也更容易拜师求艺,专家学者才愿意教你。

最有价值的收藏投资,应当拥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观点,尽量避开当红大师名家,而是选择非高端及本土潜力藏品,这种藏品的性价比最高,升值潜力也最大。说到底,收藏投资鉴赏力中有许多是眼学,既不是物理,也不是化学,甚至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只有多看、多学、多听、多经历、多比较,才能学到真谛。上手越多,长进也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