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服务业投资(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1825 字 3个月前

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规定,小型服务企业一般要同时满足以下两项条件:一是从业人员10人以上(100人以下),二是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不能同时达到上述两项条件的为微型企业。

服务业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等特点。在我国,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指除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之外的其他15个产业的所有部门。在这其中,又分为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两大类,前者是指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后者属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政府行为。

从投资角度看,小型服务业投资应当首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例如,2018年符合上述条件,适合在城市创办的项目有养老产业、清洁洗涤、留学中介等,适合在农村创办的项目则有特种野猪养殖、农村鱼塘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等。

以清洁洗涤为例。这是我国国家保护产业之一,所以国际巨头很难进入,这就给大众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创办一家企业,专门从事墙面地面清洗、门窗玻璃清洗、家庭用品清洗、衣物清洗等,其中就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机会。据估计,我国每年的专业清洗需求在3000亿元以上,是全球最大的清洁市场。

再来看鱼塘开发。现在农村的鱼塘数量越来越少,所以鱼价也越来越高。如果能利用这一宏观背景,开发废弃山坑或荒废旱田,从事养殖食用鱼类和其它珍贵水产品,同时把休闲钓鱼、住宿餐饮、渔具鱼饲料经营、牧草种植等发展成配套产业,其前景就不容悲观。

接下来是特种野猪养殖。市场上野猪肉的价格是普通猪肉的2至3倍,一方面我国国内野猪养殖的数量极少,另一方面野猪养殖的成本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所以其投资盈利反而有保障。测算表明,在人工养殖背景下,野猪日粮的青绿饲料比重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加上它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养野猪胜过养家猪。

另外就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在城郊结合部选一块交通方便(最好有公交车直达)、依山傍水、土壤肥沃的地方,向当地农民租几亩地,就成了一个小型农场。整个面积可以分成五大块:一是搭几个塑料大棚,种上各种时令蔬菜和鲜花植物;二是挖一方鱼塘,套养一些鱼虾鳖蟹之类;三是在鱼塘边上划一块地,种上葡萄、橘子、梨子等果树;四是搭几间低矮的简易草坯房,养殖猪、牛、羊、鸭、鹅、孔雀、鸽子、刺猬等食用和观赏动物;五是建一座休闲区,尤其是要有吃饭、喝茶的地方,以便接待游客周末度假和农家乐活动。这样的场所现在越来越受欢迎,仅仅是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亲友周末度假,就能保证基本客源。以每个双休日旅游高峰为例,按每天接待50人、每人消费100元、全年接待100天计算,年营业额就可达到50万,净利可达40万元。

当然,最受人瞩目的服务业投资还是养老产业。国家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高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到2030年时老年人口比重将第一次超过少年儿童。也就是说,届时我国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青少年,所有行业和经济发展模式都要以老年服务为核心,就像今天的美国和日本。

从养老方式看,目前全国呈现出“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口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而养老服务针对的主要是后者的7%和3%合计10%,并且未来这一需求还会逐年增加;这部分人口因为居住地发生了改变,所以必然会导致居住产品有变化,并且要从市场上满足其需求。这就能看到,盈利性养老机构在我国目前属于紧缺资源,这也是万科长熙长者养老公寓20平方米的单人间每月收费要高达1.2万至1.5万元的理由,因为市场有这种需求存在。

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具备这种消费能力的高端人群,也不愿意掏钱享受这样的服务。消费价格指数年年在涨,养老机构的成本每年在提高,可是如果你要提高收费标准就会遭到顽强抵抗。所以,养老产业投资最关键的是要解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意愿,即非常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从而提供对应的产品和服务。[1]

谁能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谁就容易取得成功。

2005年9月,罗晓君在南京去北京的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当时他的呼吸停止了20分钟、心脏停止跳动40多分钟。后来,做了两次开颅手术、在医院里躺了整整3年,其中一年半没有任何记忆,成了植物人。令人惊奇的是,他出院时居然完全康复,只是右半脑损伤严重,不得不嵌入钛板,被人戏称为“最强大脑”。

罗晓君说,在医院里躺着的这有知觉的一年半里,他难受极了,天天被人护理着,深刻体会到了人的尊严的重要性,这是常人所无法体会得到的。

由此,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就一直在琢磨,出院后一定要发明一款产品来为这些失能人员找回尊严、找回自信。出院前的七八个月,他每天都在琢磨这件事,出院后便去全国各地养老机构考察,充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紧接着,他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长春光学所、浙江大学等高校,一起协同研发全功能护理床,完全从被护理人角度来设计每一项功能、每一个细节。

这种全自动护理床和市面上那些“能翻身的床”完全不同。后者只是用两根普通电动推杆推起来让人翻身,而这会给人以一种强迫感;他采用的方法是下沉式翻身,让人感觉非常自然、舒适,并且便于病人术后的伤口愈合。

他笑着说,这就是他当了3年“卧底病人”的好处。因为正常人绝对不可能有他这样的亲身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发现其中的奥秘了。

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那时候的他每天都会对全自动护理床进行1000次以上的疲劳测试,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被护理人体验。

表面上看,这一排排全自动护理床非常普通;可是,当本书作者采访时躺在这张**亲自体验,自动操作了几秒钟后就发现了它的神奇之处:不但可以左右翻身30度(超过这个角度人会侧翻)、起背、抬腿等基础护理,而且在病人大小便时还会自动升起两边的扶手,既防止身体下滑或左右倾倒,又因为完全不用护理人员帮忙,为病人赢得了尊严。床下有个便盆装置,会在病人需要时自动抬高,根据男女大小便的不同特点,对相应部位进行冲洗,然后烘干,真空排泄。而所有这些都是自动操作,并且水温是恒定的(当然,病人可以任意调节水温)。

罗晓君认为,养老产品和护理服务的科技含量必不可少。现在,他的全自动护理床能够实现人机交互、远程操控,所以,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台智能护理机器人。在这里,病人可以随时一键呼叫护理人员,也可以与子女的手机捆绑在一起;能够自动报警,如提醒病人已经两天没有大小便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有效提高生活质量。而病人亲属呢,则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控床体,让躺在**的失能者自理生活(配有简便餐桌)。医生无论距离相隔多远,都可以通过视频对病人进行远程体检,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心电图、血压、血氧、血糖、血脂、体温、脉搏等生命数据并打印出来,整个过程只需60秒;与此同时,还能对病人建立数据库(资料存储时间可达50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发现病**的病人身体是否有异样,科技含量极高。从这里,或许你能看到我国未来远程医疗的曙光。

除了智能护理机器人,罗晓君和他的团队还发明了智能电动轮椅、老年代步车、智能拐杖等系列产品。

例如,这种智能电动轮椅除了代步功能,还可以照明、听广播、GPS定位、原地360度旋转等,方便在狭小空间内任意调头;靠背可以折叠,几乎所有部件都可以拆卸,方便携带外出;纯铝合金支架,轻便坚固。轮椅上方的PAD可以智能导航、电子预警、远程监控、记录行程、娱乐等。病人家属可以通过手机来控制该PAD的摄像头操作,随时了解病人实时状况;调节椅背,智能电动轮椅马上就能当担架使用,可谓方便极了。

如此这般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并且紧密结合互联网+的理念,使得罗晓君的这条“医疗和民用养老护理产品、居家候鸟式养老服务”创业之路颇受市场欢迎。

2012年,他个人独资600万元创建了江苏慧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居家候鸟式养老”模式,给那些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把养老护理送到家中。截至2018年初,这种居家候鸟式养老基地在全国已经开办了28家。企业通过盘活寺庙、道场等闲置资产,租赁农民住宅,老人只要拥有一张“慧明卡”(每月仅收费用1900元),便可以走遍全国,自主选择该公司在全国创建的每一个候鸟式养老中心。既可以深度旅游观光,又能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上门服务,兼养生保健、静心娱乐、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老人在这里可以像在超市选购商品一样,方便地选购自己所需服务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幸福指数。

目前,江苏慧明智能科技已经开发完成“10+1智能居家养老项目”——10大系列智能居家服务和护理产品、1个智能平台。以江苏慧明智能科技、江苏康尚医疗器械、海阳智慧养老等为代表的智慧养老、智能医疗、养老信息平台已在镇江崛起,并被新华网誉为智慧养老的“镇江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