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业投资(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1218 字 3个月前

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规定,小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不到该条件的为微型企业。

过去有人总以为农业投资是农村人、农民的事,今天看来此言谬矣。资本逐利既然不分国界,又怎么会在乎城乡之别呢?农业投资当然需要相应的农业知识,但绝非只有农民可为;只要有利可图、有助于快速致富,当然就会不分男女老少。

先说一位城里人投资农业致富的事。

2000年,江苏省苏州市的吴斌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单位做司机。三年后,他得知一家热带鱼养殖场要转型改制,便辞了职,和姐夫两人一起凑出100万元把渔场买了下来。由于一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热带鱼过冬加温成本太大,根本竞争不过广东人,所以这100万元很快就全部赔了进去。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听从一位水产朋友的建议养起了被称为“水中活宝石”的锦鲤鱼,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养锦鲤养出了名堂,并且成为千万富翁。

2017年,他的一条大正三色锦鲤送去日本参加比赛,这条黑白红三色分明的锦鲤长达96厘米,在比赛中很争气,为他获得了冠军。当时就有人出价270万元,他没舍得卖;后来,有人更是抬价到330万元,他还是没舍得出手。除了这条冠军鱼之外,他那里单价50万元以上的锦鲤有好几条,10万元起价的就更多了。

就这样,短短10年后的今天,在他的50亩鱼塘里就放养着几百万条不同年份的锦鲤,每条鱼身上的花纹都不一样。他靠养殖锦鲤的年收入已达500万元,资产超过1000万元。[1]

再来说一位农村人投资农业致富的事。

1984年,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三合村33岁的王树林,投入8000元创建了天津三合机械厂,年销售额很快就突破1000万元。

王树林致富后,不断有人劝他趁现在有钱赶快建座豪华别墅,或者游山玩水及时行乐什么的,可是他并不这么想。他认为,把钱花在为村民们办实事上最有意义。

他说,“如果百万富翁的财富属于自己,那么亿万富翁的财富就应当属于社会。”所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做慈善、做好事,帮助村里修建公共设施,回报乡里乡亲。1996年,他还拿出66万元在全国第一个设立“南开大学德育奖励基金会”。1997年,他捐赠12万元兴建一座小学。1998年南开大学八十校庆时,他又出资50万元整修校园主干道……据不完全统计,在这10多年间,他在扶贫济困、救灾解难、尊师重教方面的捐赠累计超过1000万元。2008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机时,他更是明确表示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员工一分钱收入。[2]

现在,王树林的天津立林机械集团拥有立林石油机械、立林钻头、立林螺杆机械3家子公司,员工近2000人,总资产超过15亿元。10多年来,该企业一直是天津市百强民营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能够同时提供螺杆钻具和牙轮钻头的厂家,是全球最大的螺杆钻具生产商和供应商。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农村进行实业投资,都有可能彻底摆脱中产命运、走上致富道路。

归纳起来,小型农业投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我发展型。

创业的一大动因便是追求自我发展,尤其是当你在看到自己具有许多适合自主创业的条件时,这种冲动会更强烈。这些条件主要有:资本投入(资金优势);自己或家庭成员的一技之长(技术优势);本地农业资源优势(资源优势);自己或家人在外打工消息灵通(信息优势);等等。

从实践中看,具备上述优势的农民往往更善于创业,会更早地加入到创业队伍中去;并且,即使具备单一优势的农民,也会经过一定组合形成创业团体,优势互补,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上面所举王树林办厂的例子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打工带动型。

现在的农村除了一些老年人在家种地,年轻人几乎全都在外打工。跳出狭小的地域范围,融入城市大环境中,人的思想观念、能力、技术、信息收集和分析、资金积累规模和速度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常见的是,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创业初期都是以外出打工为主,来完成资本、技术、信息积累过程;另一方面,外出打工又会有助于他们积累资金、学习技术、适应环境、了解市场、更新观念、收集信息、发现市场空白,为下一步的填补市场(创业)打基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回乡创业就是在城市扎下根来,甚至带动一大片家乡人共同走上经商、办厂、劳务中介的创业之路,脚步越走越远。

三是科技致富型。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看到,农民创业的成功案例中就不乏科技型创业,一帮能工巧匠凭借自己的手工工艺,最先走出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创立优质、高产、高效、特色、精致的现代农业,进行产、供、销一条龙技术服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处处需要用到先进的科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技术不再适应了。谁有某方面的一技之长,然后被良好的创业契机所点燃,谁就容易取得成功。

四是城郊开发型。

农民创业的一个重要依托是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所以,不同地段的土地其经济价值高低会相差很大,甚至相差成千上万倍。在这其中,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土地经济价值最高。所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土地资源用于自主创业,或者土地资源被征用后利用城市建设征用补偿费进行个人创业或集体创业,不失为水到渠成之举。

举例说,如果某自然村因为土地被征用可以得到2亿元补偿款,10户人家平均每户可得2000万元。这时候如果把它全部分光,那就可能还不如创办一家集体企业如招商城、饭店、宾馆、商场、门面出租、建材贸易、蔬菜基地等,既解决了资金来源,又能避免一些农民资金到手后吃光用光然后陷入窘境的尴尬局面。而这种机会在非城郊结合部就相对较少。

五是完全市场型。

就是说,这种农业投资几乎完全没有“三农”优势和特色,凡是具备条件的人都可以做,因时制宜、因人而异,该干什么干什么。上面所举吴斌养锦鲤的例子就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