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兴办实业是众多爱国企业家的第一选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理念有淡化趋势;但不可否认,实业投资永远有它无穷的魅力。
实业投资在今天也叫产业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收益,用货币购买生产要素,让货币收入转化为产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
所谓实业,过去纯粹是指生产制造业;现在已放宽到与“产业”概念相同的地步,即指具有正式产品生产或交易的工商企业实体,除生产制造业,还包括商业贸易及服务业。
实业公司是区别于投资公司而言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价值创造过程:实业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从货币到商品或服务再到资本增值,即G→W→G',而投资公司则是从货币到资本增值,即G→G'。
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实业投资注重生产能力的增长,而金融投资则注重所有权转移。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你准备创办某个实业的时候,除了自身条件,很有必要仔细考量一番这个行业究竟处在什么样的阶段。
在三百六十行中,大体上可以分为起步期和成熟期两大阶段。如果处在起步期,即这个行业刚刚开始起步,那么就算创业有些匆忙和草率,也会因为行业红利比较方便地从中分到一杯羹。
举例说,如果你在一个新的小区门口开个店面,这时因为你先人一步、独领**,顾客没得选择,所以只能找你,这就是所谓红利的概念。可是等到若干年过去后,小区发展成熟了,与你经营同一业务的店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点特色或真功夫,要想存活下来就已属不易;而后来者要想进入这个行业,就更难生存,因为初期红利期或窗口期已经消失。
小店面是这样,大企业也是如此。无论是国内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如万科、万通、恒大等,还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新浪等,都是在世纪之交就已经站稳脚跟或开始创业,经过大浪淘沙最终存活下来,并且在房价高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际得到发展壮大的。能看到,在它们瓜分天下完毕后的最近这10多年中,就没有哪一家房地产企业巨头或互联网企业巨头能从这阴天蔽日的企业丛林中冒出头来,往往是连小树苗都存活不下来,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指创业只能选择新兴行业或空白点。因为即使在那样的红利期,你也会碰到其他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也不是说,在市场成熟的行业和地域就不能再有新的巨头出现及站稳脚跟,只是说这时候的难度要大得多。例如,国际知名企业肯德基和星巴克等就是其中的典型。只是这样的品牌定位和运营效率并非今天的单枪匹马能胜任得了,所以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创业投资要找准方向、找对路子,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泛泛而谈基本上不会有多少新收获,所以下面举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许多人认为教师职业蛮好的,可是北京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赵松青却觉得这工作缺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20年以后的样子,日子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参加工作两年后,他就怀揣着自己所有的5000元积蓄准备创业。没想到,一位朋友听了他的设想后笑得岔了气,说:“5000元在北京做个小买卖都困难,你还说什么要做一番事业?”
朋友的哈哈大笑,让他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尤其是当一种东西如果能让他感兴趣,就一定会琢磨个透,这点很少有人比得上他。不过说实话,直到这时候,他还确实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
1997年暑假过后,在家人和朋友没有一个人赞同的情况下,他毅然辞职,准备先断了自己的退路再说。
由于平时对市场没什么研究,所以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个星期,每天就在那里翻阅报纸、杂志和看过的书,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丝灵感。结果,这些项目不是投资太大就是需要有研发过程,自己完全搞不来。到了第6天夜里,他心里已经开始默默赞同其他人的看法:自己不是一块创业的料。
他愤懑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没想到,这时候屁股底下发出了一种怪声,很像抽水马桶抽水时发出的那种声响。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从美国带回来的一种冰箱贴,制作成了马桶的样子。拿手一摁,就会发出抽水般的声音。突然,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第二天,他就去买了一份报纸,从上面的分类广告中找出几个希望承接制造礼品的小厂电话。联系了几个都不理想,只有门头沟有个小厂已经好久没生意了,所以厂长在电话里反复强调,他只要有点蝇头小利就愿意干。赵松青听说后连忙跑过去,一看所谓的工厂实际上是个村办小作坊。管它呢,双方彼此彼此,一对难兄难弟。当天晚上,凭着自己学物理的功底,他拿出了制作工艺图,可是怎么也发不出抽水马桶的那种声音来。
天亮之后,他手里捏着图纸跑到大兴一家玩具厂,自报家门自己是中学老师、想在课外活动中教学生一点有用的东西,所以前来请教。
厂方非常热情,专门叫来一个老技师进行讲解。讲解以后才知道,其实这东西很简单,只要将声音模拟到一个模块上就行。与此同时,老技师还热心地给他介绍了一家生产模块的工厂。赵松青跑去一看,对方报价每个模块0.32元,如果生产3000个三天就可以提货。赵松青二话没说就订了货,然后马上跑到门头沟的那家工厂去,对方报价是每个成品1.22元。
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天,他就开始跑各商场的玩具柜台。因为实在不知道这个产品该销往何处,所以只好一家一家地跑。后来经人指点,这种既没有商标又没有谁见过的“三无产品”怎么能放在大商场里卖呢?应该放在私人摊位上代销最合适。
他一拍大腿,马上改跑北京的所有小商品批发市场。结果,这些小老板们非常感兴趣,6元钱一个,三天内就订出了1000多个。于是他马上向生产厂家追加制作1万个。对方自然是高兴万分,因为生产批量大了,还主动让出了0.2元的毛利。
就这样,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赵松青一共卖出1.3万个“抽水马桶”冰箱贴,刨除所有开支和制作费用,一共赚了5万元。
就是凭着这5万元钱的“第一桶金”,赵松青马上见好就收,改做其他新产品。因为在他看来,当时已经有几个工厂在模仿生产这玩意了,市场价格也一下子跌去了一大半。
做什么好呢?当时他因为劳累过度发起了高烧,并且持续不退,只好用冰块降温。有一天吃过药后浑身发热,就这样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迷迷糊糊之际,他突然觉得脖子凉凉地特别舒服,这才发现冰块已经滑落到了枕头上。
他联想到前两年市场上有一种冰爽坐垫相当畅销,于是由此得到启发,如果能制作出一种冰枕来一定会受人欢迎。于是,他马上翻阅气象资料,并预测第二年夏天将会酷暑难熬,就这样,他一股脑儿把这5万元全部投入了冰枕产品。
果然,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虽然当年有几个厂家同时推出了这种产品,相互压价非常厉害,但因为他的产品成本比别人低,所以不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而且盈利十分可观。1998年8月,他上一年的5万元就已经变成了70万!
赵松青用这70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商贸公司。冒了一次险之后,他便不再把所有资金都砸在同一个项目上,而是陆续开发出了5种产品。到2000年末时,他在短短三年内就已经赚到600多万元。
从2001年开始,他觉得自己的原始积累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将商贸公司里的业务交给副手,让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去寻找科技含量高的短平快项目,自己另建了绿色建业中心,开发绿色环保装修装饰材料。
为了克服自己不懂经营管理的短处,结识更多的成功者,1999年他用整整半年时间学打高尔夫球,2000年花费1.2万美元、每年另交1200美元会费获得了北京顶级私人俱乐部长安俱乐部的终身会员资格;同时拥有北京五家饭店游泳馆的金卡。这些举措虽然让亲朋好友们不解,但他自己认为很值。仅仅是在长安俱乐部,当时就有700多名商界精英。他相信,加入这个队伍一定能学到其他地方学不到的能力。[1]
当年他29岁。这个年龄的其他人都在忙着结婚生子、身边已掏空积蓄,可是赵松青通过自己的创业,已经轻松地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拥有两家公司和1000万元的个人净资产。[2]
从上容易看出,赵松青的成功创业之路是自己从摸爬滚打中找到的。虽然过程有些惊险,但方向却没有错,并且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爱琢磨的特长。
泛泛而谈,实业投资的正确方向在哪里呢?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创业者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据《无锡市工商局2017年度市场竞争环境情况报告》显示,在这座全国“GDP万亿俱乐部”中唯一的二线城市里,当年盈利率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热力燃气供应业、水利环境保护业、批发零售业。
其中,盈利率最高的便是制造业,为55.92%。也就是说,制造业中有超过一半企业是盈利的,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企业经济发展水平。
而从该市各行业存量企业的正常经营率看,正常经营率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住宿餐饮业、农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也就是说,在这三大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停业、歇业和清算状态。[3]
对于茫然无措的创业者来说,从中或许也能得到一点有用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