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要想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与选择最佳的进出时机有关,尤其是与退出时机密切相关,因为这是创业投资运作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创业投资的退出时机有以下三种:
一是公开上市(简称“IPO”),即将投资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后顺势退出。创业投资的本质并不是经营和持有股份,只是为了获利,所以退出是必然的。公司上市时退出的利益回报最大,只是公司上市的难度也最大,比例并不高。
二是股份回购,即在经过努力怎么也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时,采用这种方式把股份转让给其他公司或自然人。在这其中,又分为创业者回购和风险企业回购两种方式。创业投资者面对既上不了市,又不想长期持有,就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解决手中持有的股权问题,这种逼不得已也导致收益率较低。
三是股份转让。创业投资者在入股时,一般都会与原有股东签订对赌协议,要求几年后业绩达到上市要求;否则可以约定以某个价格转让给之前的老股东。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如何掌握这种合适的出手时间。
2012年,王刚和程维先后离开阿里巴巴公司,准备两人合伙创办一家集团公司。后来因为操作难度太大,融资也不顺利,只好放弃了。
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我国的打车难问题,认为从这方面找突破口会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当时英国的一种打车应用软件刚刚拿到融资,但这种模式有点不适合我国国情。但既然打车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并且移动互联网正在兴起,那么利用手机定位来找车、找人就是发展方向,并且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后一定会做大。就这样,两人决定从这里起步。
2012年5月,程维出资10万元,王刚给了他70万元,两人就这样走上了创业之路。两人都没有创业经验,所以只是做出一个演示和能够勉强上线的产品就去融资了,目标是要融资500万美元。可是,找来找去找了20多家风险投资,一个都不愿意掏钱;而眼看这时候的启动资金就快要用完了。没办法,王刚又只好硬着头皮拿出几十万元来应急。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通过微信找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合,仅仅半个小时就答应所有条件(这便是滴滴打车真正意义上的A轮融资),面对幸福来得如此突然,程维还一度以为遇到了骗子。
接下来,众所周知,滴滴打车从出租到专车到代驾,一步步发展壮大。滴滴打车也改名成了滴滴出行,意思是所有与出行有关的事业线要全覆盖。
截至2017年末,王刚在滴滴出行还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出资的70万元,已经因为滴滴出行估值达到500亿美元而远远超过70亿元人民币,五年间的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1万倍!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出行是王刚所投的第一个却不是唯一创业项目。其实,他在中国和美国一共投资了60多个企业,如出行领域的“运满满”“典典养车”、餐饮领域的“回家吃饭”等。只是因为滴滴出行的光环太大,大家就都只关心他的这个投资项目了。在他看来,只要与“互联网+”有关的项目,都有可能做到100亿美元甚至1000亿美元的市值。
王刚的投资哲学是,要百里挑一、集中投资,而不要投机、不要否定经济周期,同时要摆正与CEO的关系,不要去触碰公司权力。只有集中投资,才会让你全身心地投入,从而增加赢的概率;没有足够关注度的投资,失败概率是很高的。[1]
说完了王刚的故事,再来看看另一位传奇人物段永平。
2000年,网易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登陆时,正好遇到互联网泡沫破灭,可谓生不逢时。更要命的是,当年第二季度网易被查出涉嫌会计造假,2001年时全年更是亏损2.3亿元人民币,股价跌至1美元以内;再加上遭到美国投资者起诉,面临着摘牌的危险,这便使得创始人丁磊动起了想卖掉网易的念头。
可是在这种背景下,他想卖也卖不出去呀,所以这件事情就被耽搁了下来。
2002年,网易推出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时营销是短板,于是他便想找一位师傅请教一下。他听人说段永平对营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于是翻开通讯录,一下子就找到了他的名片。段永平比他大10岁,从商时间比他长(当时丁磊只有30岁),于是丁磊便想找他聊聊,认为段永平在营销方面有一套,见见面总能学到点东西。
而巧的是,曾经创建过小霸王和步步高两大品牌、做游戏出身的段永平这时候也在寻找投资项目。在他看来,互联网本身并不是泡沫,互联网我们每天都在用,怎么能说是泡沫呢!所以,这时候的他已经试探性地买过几家互联网公司如新浪、搜狐、网易、联众的股票,只是对这些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还看不透。所以当秘书告诉他丁磊求见时,爽快地就答应了,因为他也想趁机了解一下互联网企业究竟如何,自己是否能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废墟里淘点金?!
当他听到丁磊说网易当时与中国移动的合作项目并表示接下来要全力做网络游戏时,顿时眼睛一亮。因为他本身是做游戏出身的,知道游戏市场有多大。虽然他不知道网易做游戏是否能成功,但直觉告诉他,网易公司的内在价值远远高出当时的股价。再怎么说,当年他1995年做小霸王时营业额就以亿计了,现在六七年过去了,市场没有理由会比过去小。
于是,他马上去查网易的财务年报,发现当时网易的股价在这次网络泡沫中已跌去80%,只剩下每股0.8美元,可是账面现金却超过每股2美元。他知道,如果网易公司接下来要如期推出网络游戏和短信业务,便可能一举扭亏为盈,所以这股价实在被严重低估了。
他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当时网易正面临美国投资者的起诉,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所以他又专门聘请律师给自己把关,评估网易如果要摘牌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要赔钱,要赔多少钱。他在拿到律师的评估报告认为摘牌风险很小,更重要的是公司在运营上没有大的问题后,便心里有谱了。接下来,他在2002年4月,倾其所有100多万美元以及几十万美元的借款合计152万美元,通过公开市场买入了200万股股票。
俗话说,风雨过后是彩虹。后来网易股价一飞冲天,可是段永平并没有马上脱手,而是继续增持到205万股,然后便一直把这些股票捂在手里。
2006年末,段永平个人持有的网易股票拆股后已经超过534万股,占比4.21%;除此以外,还有230多万股、占比1.81%在他的家庭慈善基金名下。两者合计共有764万多股,按照当时每股20美元的价格计算,已经净赚1亿多美元。
有人认为,段永平的这一举措在于他认识丁磊,在于他们两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但他对此加以否认。他说,“我认识的老板多了。如果我认识一个就买一个,那要买的东西就多了。最重要的是对企业花了足够的工夫,对公司、产品都有深刻了解。”“0.8美元买网易股票的不单是我一个人,但坚持持有到100美元的就不多。”他特别提醒说:“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意思是说,卖出股票的理由或许有很多,但唯一不该有的理由是“我已经赚钱了”,否则很容易卖错时机。当然,买的时候也一样。什么时候该买和该卖,应该依据股票价值来判断;唯有如此,才会吃足肉段。
那段永平价值投资的依据在哪里呢?他介绍说,步步高的投资小分队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泡在网上玩游戏,玩网易的游戏以及竞争对手的游戏。所以,他们对网民中现在流行什么游戏、游戏公司将会推出什么游戏、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每家公司又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是急功近利还是着眼长远)等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他们不但了解网易公司,而且还了解每家公司的产品及其对比。包括段永平本人也是如此,他也玩游戏,每天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至少是两小时。
建立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段永平对在什么时候出手网易股票的火候把握得非常好。他最早买入股票的价格是1元人民币左右(摊薄后相当于现在的0.25元人民币),然后在接下来的八九年中,虽然每天都会被卖价所**,但依然只出手了很少的部分,价格在30至35元。而他之所以要卖出这些股票,也是为了要换其他股票,而不是套现。“我就是这样做投资的”,他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