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需要具有独到的眼光,善于发现别人未发现之处、未发现之时。否则,不是扩大投资风险,就是只能取得行业平均获利。为了做到这一点,有时甚至需要趁人之危(准确地说是发现商业机会),这方面与典当行有相似之处。
创业投资最早出现在矿山开采中。比如,你买下10座石山,其中只要有一座山能挖到珍贵的石头,就能全部赚回来了。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山就是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曾经把“创新意识较强的科技型企业、市场意识较强的科研院所、风险意识和资本运作能力较强的投资机构”三者的有机结合模式称为“金三角”组合,认为它们一旦有机结合,便可能会创造出奇迹来。
在这里,他实际上是向我们指明了一条“探宝”之路——创业投资应该及早关注科研机构、及早寻找创新型企业,这是捷足先登、获取丰厚回报的一条捷径。
只不过在私募股权投资(PE)中后期,如果不是“趁人之危”就很难拿到好价格,而这样一来,即使以后企业上市了,如果遇到股价波动,也很可能意味着没钱可赚。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这种趁人之危在投资者拿到好价钱后,企业可能就不爽了,以后有可能会想方设法收拾投资人(把资产和好项目往关联企业转)。
趁人之危和独到眼光,泛泛而谈很难理解,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1998年,重庆人吴长江、胡永宏、杜刚这三位高中同班同学在广东惠州合伙从事照明品牌,这就是他们分别以45万元、27.5万元、27.5万元合计100万元注册成立的雷士照明。
2005年11月,因股东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吴长江给其他两位股东各8000万元现金,把企业买了下来。但当时因为账上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商量好每人各先拿5000万元,剩余部分在半年内结清。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整整一年里,到处找钱便成了吴长江唯一要做的事。
就在这时候,了解雷士照明股东纠纷全过程以及当时吴长江极度缺钱现状的亚盛投资总裁毛区健丽出现了。毛区健丽一方面为吴长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搭建离岸股权架构、引进资本方、设计融资交易结构等;另一方面在得知吴长江已经找过柳传志、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时表示,自己能在三个月内就让风险投资的钱转到雷士照明账上。
吴长江对此当然是求之不得并喜出望外。为了表示诚意,毛区健丽先向雷士照明提供2000万元借款用于周转,接下来她找到两家机构和一位个人共三位愿意出资的投资人,分别出资180万美元、120万美元、100万美元,承诺他们合计可以获得雷士照明10%的股份;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三个人的资金必须先以她个人名义投入雷士照明,然后再由她将股份转让给他们三人。
三个月过去后的2006年6月27日,毛区健丽在联想投资尚未作出投资意向之前,就将这400万美元连同自己出资的494万美元再加上自己应该收取的融资顾问费折算成100万美元合计994万美元,入股雷士照明,占比30%。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第一轮融资投资方给出的估值一般是8至10倍市盈率,而根据雷士照明2005年的净利润700万美元推算,毛区健丽这笔投资的市盈率只有4.73倍。也就是说,毛区健丽的这笔创业投资价格只有正常价格的一半。
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局面呢?一方面是,吴长江当时并不懂得这一行情;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毛区健丽当时承诺他三个月资金就能到账,在面临资金链断绝的关键当口他别无选择。
在入股交易达成后的第二天即6月28日,毛区健丽就把雷士照明10%的股份转手兑现给了出资400万美元的其他三人。这就是说,她仅仅以494万美元的实际投入就获得了20%的股份,相当于市盈率3.53倍;而前者三位的市盈率则相应提高到了5.71倍。如果放在A股市场上,3.53倍的市盈率你又到哪里去找呢?买入这样的股票,价格上涨10倍、20倍都是很可能的。
毛区健丽虽然“趁人之危”捞了一票,可是并没有得了好处便撒手不管,而是继续帮助吴长江四处筹钱。从而使得雷士照明在短短半年内就募集到资金2.6亿元人民币,除了支付前面两位股东的1.6亿元分手费,还有1亿元余款用于补充运营资金,从而既解决了股东矛盾后遗症,又使得雷士照明走上了稳健扩张之路。
回过头来看毛区健丽,仅仅是一个月过后的2006年8月14日,在她的牵线搭桥下软银赛富追加投入2200万美元,占雷士照明股权比例35.71%。据此推算,软银赛富的这笔入股市盈率为8.80倍。换句话说就是,毛区健丽的这笔投资一个半月后就已经获利1.5倍,即738万美元!
雷士照明2010年5月在香港上市。毛区健丽作为最早入股的投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在这短短4年间,她除了已经套现1200万美元,在股票上市后又陆续套现了约8000万美元,合计9200万美元,收益率高达17.6倍![1]
由此可见,创业投资在考量一家企业时,实际上就像鉴赏一件艺术品,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这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企业管理经验,三是熟悉当前的投资行情和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大致判断出该项目的投资价值来,并且有效管控风险。如果是基金管理公司,这种鉴赏过程会更严格。因为风险投资在国际上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投资工具,所有的投资项目都需要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评定,否则投资者也不敢投钱给你呀!如果不是这种操作方式,就不能算是风险投资,只能叫直接投资。
遗憾的是,我国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
一方面,上述三者兼备的人才极其罕见,大多数人只会根据财务报告、尽职调查和所谓核心能力分析等(称为KPI)来评估投资价值。这样做当然不是不可以,但这些只是最基础的东西,因为这都是企业特征和表面数据,并且具有滞后性,未必就能反映企业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也就是说不一定能抓住重点。
另一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是无论你怎么考察项目,被投资企业和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充满不确定性,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能看到,当创业投资无法控制企业和项目未来发展方向时,就会跟着感觉走,直接接手管理,就像俗话所说的“炒房炒成了房东,炒股炒成了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