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基金,全称是证券投资基金,实际上是指一些专家利用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平台来发行基金份额,然后把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基金托管人(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基金管理公司在这其中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与基金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容易看出,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投资实际上相当于聘请专家为你理财。
自从1998年3月我国推出第一家基金公司开始,截至2018年3月,在这20年间,我国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基金销售机构超过400家,基金经理1722位,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2万亿元,公募基金持有人超过3.4亿,这些公募基金累计向持有人分红1.7万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5%,超过同期上证综合指数平均涨幅10.5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2%,超过现行3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4.4个百分点。[1]
基金投资的主要技巧有:
安全性
投资者要关注不同基金的投资方向,来衡量该基金投资是否安全。因为只有基金投资的安全,才能确保你的投资安全。
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该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所以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选择那些分散组合投资的基金。因为基金投资的最大优势就是集合理财、分散风险,所以,重点要放在不同产品的合理配置上。这方面主要是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在高风险高收益、风险适中、低风险这三类基金产品之间,选择两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三五只产品进行科学组合。
基金投资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无关。无论流动性大小,投资风险都存在,只是流动性大和流动性小的基金其安全性及风险性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长期性
基金是代客理财,所以你既然选择了购买基金,就要相信并承认这些专家理财的水平要超过自己;既然委托专家理财了,就要“用人不疑”,放心地交给他们去打理,同时兼顾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就是基金投资必须具备随时赎回的条件。所以,基金投资不能像股票投资那样天天关心净值是多少,切忌追涨杀跌、频繁进出。
为此,选择购买基金品种时眼睛不能只盯着开放式基金,也要关注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可以按净值随时赎回,这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封闭式基金因为没有赎回压力,所以资金使用效率要远远高于开放式基金。
尤其是其中的小盘封闭式基金,要关注持有人结构和十大持有人所占份额。当该基金流通市值非常小、持有人非常分散时,很可能会出现部分主力为争夺提议表决权而进行大肆收购,导致价格快速上升,短线为你带来快速盈利的机会。
基金投资既然要考虑长期性,那么在选择购买基金时就不能只关注短期业绩排名如周排名、月排名等,这样很容易落入基金营销的陷阱。
事实上,许多基金在宣称自己的业绩时都会挑好的说,报喜不报忧——有的基金明明已经成立了好几年,却只提最近3个月以来的回报率;有的基金运作的时间并不长,却宣称自己“成立以来”的收益率高达多少多少,等等。这就像一个人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谁还没考过几次高分呢!拿小学一年级时考过100分的资历来炫耀,与眼下高考考得好坏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有鉴于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参考该基金成立以来完整的一贯表现,这才能体现该基金运行是否稳健;如果是新发行的基金,要着重核实与求证宣传材料里的内容,防止落入营销陷阱。然后,在中(1年)长(3至5年)期业绩排名相对稳定的基金中,选择名单中的前1/4品种作为投资对象。
收益率
某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关键要看该投资基金的前景,以及能否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为此,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正确确定基金投资的具体方向和目标,二是合理规划投资组合,三是对基金资产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
也就是说,购买基金时主要是看其收益率高低,而不是单纯看价格孰低,也不是看分红次数的多少。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基金,应该是那些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高的基金,与买入基金时的净值高低无关,并不是低净值基金的上涨空间就大。
比如说,两只基金同时成立并运作,一年过后其净值相差悬殊,这时候如果你贪便宜单挑净值低的买,就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基金单位净值低,既可能表示其“价廉物美”,更能表示其“便宜没好货”。
又例如,有的基金经常分红,而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它迎合投资者快速赚钱的心理,从而在封闭期一过就分红;可是,其实质是把投资者的钱从左边的口袋放到右边口袋里,并不具备什么实质性意义。尤其是,如果该基金的赚钱能力强,就应该少分或不分红,这时候的分红反而会削弱其资金增值能力。真正聪明的选择应该看收益率,这才能最终决定你的投资回报率高低。
封闭式基金转开放式基金之后,基金的价格也会实现价值回归,这时候的投资收益率就主要取决于其折价率。也就是说,折价率大的基金其价值回归的空间也大,从而为你创造良好的投资业绩回报。
风险性
不同的基金种类拥有不同的投资风险。目前市场上的基金品种中比例最大的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而这类基金的投资风险也最大。
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基金聘请专家为你投资理财,他们拿了你的钱同样是去主要投资股票的,他们的投资业绩没人保证就一定比你高。当股市处于大牛市时,这类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也高;而当股市长期低迷甚至暴跌时,投资风险就较大,甚至会让你输得很惨。所以,投资基金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来选择基金类型。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风险承担能力,就应该选择偏债型或债券型基金甚至货币市场基金,这才合适。
有人也许会问,我购买的是保本基金,是不是就没有风险了呢?这里关键是要弄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多数保本基金是要求投资者必须在发行期内购买、同时必须持有3年或5年的。也就是说,只有持有3年或5年的投资期,你才能获得100%或120%的本金安全保证;如果你要在投资期满前赎回,这时除了必须承担基金涨跌风险之外,还必须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换句话说就是,保本基金的保本是有条件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风险。
忌炒新
许多投资者特别偏爱新发行的基金,认为新发行的基金面值都只有1元钱,“很便宜”,甚至只买新基金。这种做法风险很大,正确的做法是恰恰相反。
这种新发行的基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新发行的基金,其管理人水平究竟如何无从考量,所以其业绩如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其管理人队伍可靠,其研究团队一般也不会比老基金更成熟。二是新发行的基金按照规定要在半年内完成建仓任务,这种仓促行动往往就意味着其建仓成本不低。再怎么说,与老基金相比,新发行的基金建仓后必定会比老基金多一笔印花税和手续费。而不用说,这就抬高了经营成本、透支了部分盈利,可是老基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三是老基金通常有一些按照发行价配售锁定的股票,这部分股票将来上市时能够确保其稳定的收益,而新发行的基金则不具备这种优势。
一般来说,当股市持续上涨时应首选购买老基金,因为在这样的上涨过程中,新基金因为要忙于建仓一定会错过许多好股票,而仓位较高的老基金上涨幅度会更大。相反,当股市持续下跌或方向不明时,应首选购买新基金,尤其是那些由老基金经营管理的新基金或投资研究平台较好的新基金。究其原因在于,这时候的新基金因为仓位轻,所遭受的损失自然也就小。
顺便一提的是,有些基金为了迎合投资者偏爱新发行的基金这样一种特点,会故意拆分基金,即把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业绩又较好的基金进行拆分,令其净值归一。但这样做的问题是,在此前后要卖出部分持有的股票,然后在扩大规模后又要买进大量的股票,这一进一出就会白白多交印花税和手续费,并且还会因为规模匆忙调整买入不理想的股票,从而提高经营风险。事实上,进行这种拆分的基金业绩都会多多少少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