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投资优于银行储蓄(1 / 1)

从中产到富豪 严行方 1472 字 3个月前

债券作为投资工具来说,具有安全性高、收益高于银行储蓄、流动性强等特点。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有钱要存在银行里,这时候就不妨可以优先考虑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的安全性高,是指债券在发行时就已经约定到期日期以及应该支付的本金和利息,收益稳定,并有切实保障。尤其是国债,因为有政府信誉和财力做担保,可以说几乎不存在任何风险,在各国都被称为“金边债券”[1]。

收益高于银行储蓄是债券存在的基本条件,否则对投资者就缺乏吸引力,会导致发行受阻。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投资者购买债券能够获得既稳定又高于银行储蓄利息的收入,同时还有可能利用债券价格变动低买高卖获取价差收入。

流动性强,当然就是指上市债券能够随时在交易市场卖出变现了。

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主要可以分为国债、城投债、企业债三大类。不用说,国债是以国家为信用基础发行的债券,信用最好,安全性最高,但到期收益率也最低,价格一般不会有大的波动。企业债是以产业企业为信用基础发行的债券,由于各家企业的信用和偿债实力等等不一,所以企业债的信用总体上看最低,但收益最高。城投债是指以支持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为目的而发行的债券,既属于政府债也属于企业债,所以它的信用评级和到期收益率介于国债与企业债之间。

显而易见,债券投资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便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关于这一点,首先可以从债券收益的计算公式上看出来:

债券收益=(利息收入+资本利得)×杠杆系数×骑乘效应

在这里,利息收入是指债券发行时的票面利率,我国一般在5%至8%。

资本利得是指债券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价格波动时所产生的折价或溢价收益。

杠杆系数是指债券质押给券商换取标准券时通过正回购放大资金的倍数。正因为有这种倍数的存在,才会导致盈亏比例同步放大,既可能成倍提高投资回报率,也可能因此同比例扩大亏损直至爆仓。

骑乘效应是指在债券剩余持有期限内其收益率会沿收益率曲线下滑。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债券时会抱有一种定期存款的思维惯性,例如在投资3年期债券时只关注3年内即将到期的债券,结果却发现这些剩余持有期限短的债券收益率都很低。而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相反,要多关注那些剩余持有期限长的债券,因为它们的收益率较高。只是因为多数投资者无法忍受这样漫长的持有期限,所以折衷一点,剩余持有期在两三年的相对会更合适。

具体的债券交易策略主要有:

专业策略

债券投资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尤其是在债券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债券条款、交易规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债券投资越来越需要较高的专业技巧,这时依靠专业人士来管理债券投资就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骑乘策略

就是在债券收益率曲线相对陡峭时,买入期限位于收益率曲线陡峭处的债券,接下来随着债券剩余持有期限缩短、债券收益率水平有所下降,从而获得资本利得收益。

息差策略

就是不断通过正回购融资来持续买入债券。只要回购资金成本低于债券收益率,就能达到通过放大杠杆来套利的目的。

高频交易策略

因为债券交易的规则是T+0,买入的当天就可以卖出,所以通过高频交易一天可以做几个来回,通过这种方式便能成倍放大收益。

有人自然会问,如果当天买进后价格涨了卖出去还有利可图,如果买进后价格下跌了无法卖出怎么办?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如果你选择的是评级较高如AA+以上的债券,便会发现,即使价格下跌也会很快就反弹上来,一天的整个走势图会像织布机一样上上下下,给你以解套和赚取差价的机会。

坑机构策略

债券基金在发起时对所投资的债券评级会有要求(如必须AA级以上),所以每当债券评级下调时便会遭到各家债券基金的强行抛出。这样做的结果是,债券基金很可能会因此造成亏损,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却是买入好时机。

上杠杆策略

有效利用杠杆系数来买入折算率较高的债券,以此成倍放大本金、变相抬高收益率。所要注意的是,杠杆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一般以3到5倍为宜,5倍的杠杆率一般可以提高投资收益率50%至100%。杠杆系数越高,投资风险也越大。

信用债投资策略

这主要分为两种:在预期未来收益率曲线和资金面向好的牛市,主要采取进攻型策略,即拉久期、加杠杆、下沉信用资质,目的是要加大对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暴露程度;而在预期未来收益率曲线和资金面走坏的熊市,主要采取防守型策略。

避税策略

债券投资是按天计算利息的,可是在结息日当天个人和公募基金都要缴纳20%的利息税(此外,QFII、RQFII还要交纳10%的企业所得税),其中持有的企业债券利息税一般会由兑付机构(证券公司)代扣代缴,其他类型的债券如公司债、可转换债、分离交易可转换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由发行人代扣代缴。

为了避开这笔利息税支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在派息日之前(从一两个月到一两天不等)就把债券卖给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不用支付利息税),然后在派息后再买入,以此来逃避利息税支出。这是最常见的做法,但不用说,大家都这样做,便会导致在派息前债券价格持续下跌,派息后债券价格强势上涨。

二是将满意的债券放在债券池里,通过两只相近的债券相互切换来实现避税。具体方法有三:①当一只债券快要接近派息日时卖出,同时买入债券池中的另一只债券以实现完全避税。②当你持有一只债券时,卖掉这只债券换成另一只除息后的债券,这时候刚刚除息的债券收益率相对较高。③当你持有一只债券时,卖掉这只债券换成另一只收益率更高的新上市的债券。

债券投资不同于股票投资的一大特点,也是债券投资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折扣债的投资。

所谓折扣债,是指价格打了折扣的债券。最常见的是二级市场上面额100元的债券价格却跌到了七八十元,投资这样的债券是获得高收益的一大法宝。

因为债券的性质决定了无论你现在的买入价格是多少,将来都是要按面额本金结算利息的,所以现在的价格折扣越低实际上就意味着获利空间越大。

根据前面所说,折扣债主要发生在城投债和企业债身上,并且主要出现在二级市场中。之所以价格会跌到这么低,关键是发债企业出现了盈利下滑,从而给投资者造成恐慌心理,纷纷抛出该债券,从而导致价格下跌造成的,有时甚至会跌到60元以下。

而其实,这种做法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对于同样一家企业来说,投资该公司的股票主要是看其企业盈利前景,盈利前景越好,投资价值越大;可是投资该公司的债券,则主要是看其偿债能力,即信用评级。信用好的企业,到时候没钱也会借钱来用于还债;信用不好的企业,到时候有钱也不肯还债。再退一步说,即使该发债企业倒闭了,剩余资产也是要优先偿还债券投资者的,最后才轮到股东。

所以,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眼睛要重点盯着二级市场上那些价格较低的折扣债,大胆买入。一般来说,当企业债券在跌到90元以下时,市场上就会不断出现质疑声,80元基本上就是铁底了,80元以下你闭着眼睛买就是,越跌越买,越跌将来的回报率就越高。

从历史上看,由于我国债券的政府监管力度极大,所以从1995年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债券到期无法结算利息的情形。换句话说就是,债券投资到期不能兑现的风险在我国几乎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