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重品质、轻利润,没有生意头脑”的名声。这种将顾客视为不幸的受害者对其加以盘剥利用的理念,在美国企业中十分盛行,令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想说的是,我不是个蹩脚的生意人。那些为了区区5000万美元不义之财,不惜牺牲商誉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守财奴,才是真的没有生意头脑,他们终将自食其果。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竞争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这样。书中的大部分例子与观察都来自汽车行业,原因很简单—我最了解的是汽车业,并亲眼目睹了通用汽车长达数十年的衰落。但这一慢性毒瘤,令曾经不可一世、主导世界的美国经济从以生产与出口为主转为以贸易和进口为主,而且这一趋势几乎蔓延到了所有或大多数行业。

其实这可以归结为企业运营中的关注点、轻重缓急以及经营理念出了问题。主要追求财务回报的领导者,将这种回报与商业计划挂钩,操纵所有其他因素去达成该指标,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就算目标能够实现,也只是昙花一现。而追求卓越、致力于提供超凡价值的企业,才能够实现赢利与增长,并收获丰厚的利润。如果追逐利润损害了产品或服务,那它还是商业等式的组成部分吗?利润是由满意的顾客奖励给企业的一种无法预测的财务结果吗?

对于某些餐馆老板来说,如果人们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订餐,那可能说明“我们某些事情做错了”。也许食物好得过头了……最好将食物的质量略微降低,少抹些黄油!我们可以降低成本,赚到更多的钱!而客人,如果没弄错的话,会继续前来就餐,对吧?

但对另外一些老板来说,供不应求是成功的表现,它说明业务模式行得通,客人认可自己辛勤工作的价值。这时,可以通过上调部分价格,将客人的等待时间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打造良好的声誉。想猜猜哪家餐馆的生意会更长久、更红火吗?

通用汽车有一款车型在全球投产,无论在哪里生产和销售都大获成功。它外观时尚,比直接竞争的车型更宽敞,从总体上超出了顾客的期望。此类车能赢利是很难得的,而它做到了。找到了制胜法宝,理应庆祝一番,对吗?是的,但有一种声音在抱怨,认为“我们做得过头了”;这款车的“品质和功能都超出了必要的范围”。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在服务上偷工减料,一味地追逐季度收入目标,而不顾其负面结果给美国各行各业—从汽车、家用电器到服务业—造成的伤害。

我认为这一势头可以扭转。美国不应只由进口商、债券交易商和风险资本家组成,他们只要有万全的退出策略,就不会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为工业强国,美国具有历史性优势。汇率对美国有利,就大多数标准而言,劳动力价格也具有竞争力。美国仍有独创性、主动性,拥有许多技术创新资源。

美国现在就应当结束那些逐利者的主宰,他们生活在自己那完美、由财务数据决定、可以预知的世界里(却一再打错了如意算盘);现在是时候让那些对顾客、产品和服务都拥有远见、充满**的“产品狂人”大显身手了。

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鞋类公司应由制鞋狂人来经营,软件公司应由软件狂人来经营,超市应由超市狂人来经营。来自守财奴的建议和支持自然少不了,但最终决定权应交给那些与顾客的体验同呼吸、共命运的产品人。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与**,将一次又一次战胜计算机一样死板、冷漠、以分析为依据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