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威廉二世和他的“世界政策”(1 / 1)

——

“铁血宰相”

20年的休养生息使德国一天天强大,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笃信铁与血、勇于军事冒险的德意志民族特性逐渐显现。

在当时的军校中,鼓吹战争是最令人振奋的话题。用路德维希的话来说: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当德国工人在一起喝啤酒时,最喜欢的歌曲不是《国际歌》而是一曲曲战歌。德国的发展已然偏离了俾斯麦这个总舵手的航向,终有一天,他被抛弃了。

(一)百日皇帝”腓特烈三世

1888年8月9日上午8时30分,享年91岁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国皇帝威廉一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离世令欧洲其他国家的德国统一的三大君王皆为之一颤,当天的《法兰克福报》就提道:全世界高级政治风云人物俾斯麦、活动都暂停片刻,哀悼威廉皇帝逝世。虽有言过其实之嫌,却也足威廉一世与老毛奇见其地位之重要。继承威廉一世帝位的,是他的儿子腓特烈三世。这位新皇帝是德意志自由派的希望,因为崇尚英国的立宪政体,他娶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艾尔伯特亲王的长女维多利亚公主,甚至希望德国能效仿英国实行立宪,实现自由宪政。但悲剧的人生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57岁的腓特烈三世在其登上帝位之前就已经被确诊为喉癌,注定是个命不久矣的帝王。登基之后,已经不能说话的他,唯有靠写字条来传达自己·的旨意。在帝王的宝座上与癌症斗争了99天之后,腓特烈三世还是败下阵来,于6月15日离开了人世。对于他的辞世,尼采曾说“腓特烈三世的逝世是德意志遭遇的重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不幸”

(二)新皇威廉二世

尼采所说的“不幸”除了指德意志自由化和与英国交好的希望破灭外,也是指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II)威廉二世虽然没有遗传到外婆维多利亚女王的血友病,却由于出生时难产而患上了麻痹症以至于左臂萎缩,所以他习惯用右手掩着左手,或将左手倚在剑与拐杖上。相对而言,威廉二世生理上的“不幸”倒是其次,性格上的“不幸”才是致命的。也许是因为先天残疾,威廉二世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但这也同时让他产生了对受人尊敬、奉承的极度渴望。他的一举一动都似乎在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由于担心被人视为弱者,他始终保持昂首阔步、虚张声势的架势,他参加严格的军事训练,以把自己的残缺之躯造就成军人的形象。他需要虚荣,需要人们把他放在心上,他的母亲曾说: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我的儿子做任何事情除了虚荣还有什么别的目的。据说威廉二世曾威廉二世费尽心思设计了一艘军舰,然后得意地请权威造船家进行鉴定,结果对方的答复却是: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上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般。但就是这位“不幸”的帝王,成为了俾斯麦政治生涯的终结者。在还未登基之前,威廉二世就已经对宰相位上的俾斯麦颇为不满,而且扬言说:等将来我能发号施令的时候,让他(指俾斯麦)等着瞧吧!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不甘受制于俾斯麦的他,在很多问题上与俾斯麦出现严重分歧,两人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此时执政长达26年之久的俾斯麦已是73岁高龄,本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与威廉二世的权力斗争中,俾斯麦逐渐心灰意冷。

1890年3月18日,75岁的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正式下野。此后,俾斯麦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在闲居期间完成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悄然离世,享年83岁。俾斯麦的退隐,令德意志帝国最高阶层的争斗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正当朝野中人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真正的“不幸”才刚刚开始。三)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自1871年以来,德意志帝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欧洲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正因如此,当威廉二世即位时,外界称他头上戴的是“世界上最沉重的皇冠”与经济崛起相对的,是威廉二世治下失败的外交政策。自从帝国建立以来,俾斯麦一直奉行稳健的“均势外交”其核心思想就是避免德意志过早卷入海外与殖民地的争夺,也避免同时与俄国和法国为敌。为此,他始终坚持:联合奥匈帝国,拉拢俄国,抑制英国,孤立法国。由于他高明的外交手腕,德意志就像个局外人般,驾驭着整个欧洲的局势。但年轻气盛且生性鲁莽冲动的威廉二世,显然没有俾斯麦那么精明的头脑和过人的手段,所以俾斯麦退隐后不久,原本平衡的外交就被威廉二世弄得一团糟:德意志不再与俄国续订《德俄再保险条约》而且提起了对俄国的贸易战;德意志原本想与英国结盟,却因海外殖民地的问题激发了英国多年来对德意志的积怨;在对待法国的问题上,德意志由原先的孤立变成了敌对,德法关系更加剑拔弩张——

俾斯麦与威廉二世的最后较量

俾斯麦去世时,威廉正泛舟夏天的大海上。得知消息的他立即从挪威海滨返航基尔,并电告赫伯特移灵柏林举行国葬。

8月2日,威廉抵达弗里德里希斯鲁,假模假样地向鲜花和花环丛中的俾斯麦遗体志哀。翌日,《帝国新闻》报道:皇帝陛下临弗里德里希斯鲁,对上帝为实现德国统一和这一不朽的伟大思想而养育的义工——俾斯麦深表哀悼。对威廉二世,俾斯麦是至死不买账的,他的墓碑上刻的字是:冯·俾斯麦侯爵是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实的德国仆人。

1897年,威廉二世起用一批鼓吹对外扩张的重臣,他们无一例外地想要推动帝国扩张的步伐。新任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蒂尔皮茨(AlfredvonTirpitz)就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在这些激进分子的鼓动下,1895年1月,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也就是所谓的“世界政策”他说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威廉二世对外扩张的主张,不仅得到了统治阶层中激进分子的支持,就连在普通德国民众中也颇有市场。许多德国人在意识到本国所取得的伟大工业成就之后,开始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对德国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现状感到不满,正是这种情绪使威廉二世的主张获得了认同,德国走上了实现其“世界政策”的扩张之路。威廉二世的海军扩建政策面对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威廉二世认为长期忽视海军的建设是一件愚蠢的行为,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德国才能走向世界。威廉宣称:海洋对德国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他的这一见解在全国引起共鸣,美国海军将领马汉一夜之间被德国人奉为神明,他论述海上强国影响的著作应威廉二世要求被译为德文,在德国掀起一股“马汉热”1897年,冯·蒂尔皮茨海军少校被任命为海军大臣,他是扩充海军力量的积极鼓吹者,威廉二世希望他能够把德国“婴儿舰队”缔造成为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强大舰队。1898年帝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的法案,次年又通过了第二个海军法案,费用从4.8亿马克猛增为18.6亿,规定17年中把舰队数量翻一番,即38艘主力舰、14艘重巡洋舰、38艘轻巡洋舰和约100艘鱼雷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