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意志来说,拿破仑战争相当于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剧了德意志的民族危机和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德意志的巨变,加速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普鲁士在遭受了拿破仑战争的毁灭性打击之后,自我革新、励精图治,长久以来德意志人心中期盼的统一,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一)反法战争的胜利在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想传入德意志的同时,德意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德意志人民开始掀起一次次为民族而战的民族主义运动。**燃烧,人民站起来了。……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感情,一种仇恨和一种爱,去拯救祖国,去解放德意志。从上层贵族到学生、农家子弟,整个德意志都投身其中,民族运动不再是小范围的星星之火,已形成燃遍整个德意志的燎原之势。为反抗拿破仑的统治,1809年,普鲁士、奥地利等国联合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但不幸的是,反法同盟再次遭拿破仑重兵镇压,10月14日,奥地利被迫签订包含割地、赔款、裁军等内容的《维也纳和约》随着奥地利的失利,凭借施泰因—哈登堡改革而逐渐恢复并壮大的普鲁士一跃成为了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坚力量。
面对强悍的拿破仑,威廉三世选择了退让与妥协,他于1812年2月与法国缔约,并派兵参加了法国入侵俄国的战斗。深感耻辱的爱国人士纷纷离开普鲁士,凭借个人的力量组织反对拿破仑的战斗。
1812年,拿破仑在入侵俄国的战争中大败,普鲁士各界趁势掀起民族解放的热潮。面对已经失控的局面,威廉三世只得发表《告·▲威廉三世与妻子路易斯皇后我人民书》呼吁人民通力合作,解放祖国。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德意志土地上开展起来。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反法国家也意识到时机到来,于是英国、俄国、匈牙利及莱茵联邦的某些邦国迅速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拿破仑的44万法军和反法同盟的52万联军,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互有胜负的双方都在等待决战的时机,10月初,联军将法军压缩在莱比锡附近。16日,史称“民族大会战”的莱比锡战役正式开始。经过三天的激战,拿破仑败退,下令撤军,联军进入莱比锡,取得了大会战的胜利。拿破仑战败后,依附拿破仑的各邦国纷纷作鸟兽散,到年底时,除了一些要塞,包括汉堡等在内的莱茵河右岸的德意志领土全部解放。到1814年拿破仑退位时,莱茵河左岸的领土也获得了解放,德意志实现了自己的民族解放。二)统一的呼唤漫长的对法战争,结束了法国的拿破仑时代,但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却并未结束。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和平会议。在打败拿破仑战争中曾扮演重要角色的英国希望提升普鲁士的力量以阻止法国的扩张,同时又不希望德意志的力量强大到影响其一贯奉行的大陆均势政策;俄国支持普鲁士兼并萨克森领土,但又担心普鲁士的壮大会促进德意志的统一,从而使其失去争霸欧洲的可能;同属于德意志的奥地利亦不愿看到德意志统一,其首相梅特涅明确地说:德意志民族的提法‘纯系一种神话’德意志’不过是一种地理概念。于是,整个欧洲仿佛变成了“梅特涅时代”都希望德意志保持分裂,各邦国互相制衡。在此背景下,梅特涅提出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联邦,以保持欧洲以及德意志诸邦间的平衡。于是,取代德意志帝国的德意志联邦就此成立,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联邦的宗旨在于“保持德意志内部和外部的安全,以及德意志各邦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联邦在法兰克福设有议会,主席由奥地利担任,由各主权邦的代表组成。德意志联邦事实上由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支配,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而已,原本似乎近在眼前的国家统一又变得遥远起来。政治上的统一一时之间无法实现,但在经济领域,统一的进程却丝毫没有减弱。为了进一步促进德意志经济的发展,一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走到了台前,其中以李斯特的经济学说最具影响力。李斯特力主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实行关税保护主义,特别强调建立全德关税同盟,他认为“只有废除内部关税,并建立一个全联邦的”
统一税制,才能恢复国家贸易和民族工业”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被恩格斯誉为“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最优秀”的作品”
李斯特建立关税同盟的建议虽然遭遇到了无心德意志统一的奥地利的轻蔑、反对,却为普鲁士所接受。当时的普鲁士财政大臣莫茨曾断言道:关税的统一必将导致各邦政治制度的统一。就在这一年,普鲁士与邻近一些小邦国分别缔结了关税协定。
此后,越来越多的德意志邦国加入到这一协定中来。
1834年,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成立,包括了占全德领土4/5和3300万居民的普鲁士、莱茵黑森、库尔黑森、图林根、萨克森、巴伐利亚、符腾堡等18个邦国。随着各邦间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德国的统一问题再次提上了日程。1848年,德意志联邦境内相继爆发了推翻封建统治、实现统一的革命。起义获得初步胜利,人民赶走贵族官员、烧掉土地登记簿和什一税册、烧毁封建王宫;成立内阁、召开国民议会。但是,资产阶级害怕革命触及到自己的利益,无心将革命更进一步深入。资产阶级在封建势力的反扑下显得软弱无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出卖了人民,出卖了革命。
1849年7月,革命被封建军队镇压,1848年革命的成果消失殆尽。德意志的38条关税和过境税边界线使境内交通陷于瘫痪,它们无异于把一个人的每只手脚捆紧,不使任何一只手脚的血液流到其他手脚上去,只有废除内部关税,建立一个全联邦的统一税制,才能恢复国家贸易和民族工业,也有利于劳动阶级。——李斯特·01848年的革命,试图通过议会民主制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但这次革命的尝试使德意志人清楚地意识到,议会民主制在德国是行不通的。无产阶级的力量在当时还很弱小,没有力量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统一只剩下一种方式能够实现,那就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个伟大的灵魂人物登上了德意志的历史舞台,他就是“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大小德意志之争关于德国统一,有小德意志与大德意志两个方案。两个方案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将当时的奥地利(包括今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并入德意志。小德意志主张以普鲁士为首,建立排除奥地利的德意志联邦,而大德意志则主张以奥地利为首,建立包括普鲁士和其他城邦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这两个方案的代表人物分别为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后来的阿道夫·希特勒。俾斯麦之所以不支持大德意志方案,主要在于奥地利的种族成分复杂,包括大量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成分还可以细分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乌克兰人、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俾斯麦深知民族成分过于复杂,不利于德国的统一,最终壮士断腕,摒弃了奥地利。而希特勒却是大德意志的狂热支持者,纳粹时代第三帝国积极扩张领土,1938年吞并奥地利,希特勒将原称德意志帝国的德国改名为大德意志帝国,大力支持大德意志方案,最终败得一塌糊涂,今天的德国版图大致还是以俾斯麦小德意志方案奠定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