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德意志的浪漫与忧伤(1 / 1)

德国精神 舒绍福 9439 字 3个月前

音乐是进入更高世界知识的惟一的非物质方法,诗是成熟了的自然,哲学是成熟了的理性——

【德】歌德

哲学家小路,位于德国海德堡内卡河北岸的山丘上,可眺望河对岸的城镇风光。历史上许多诗人、哲学家曾经在这里散步和思考,如哲学家黑格尔、诗人歌德(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歌德)。)第一节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洛莱良

德国诗人海涅有一首诗叫《洛莱良》:“我真弄不懂自己,怎么会这般悲伤?一个古代的童话,与我有什么相干?清新的空气,渐暗的天,莱茵河在静静地流,山顶在晚霞中闪烁……”洛莱良是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山头的名字,海涅诗中记叙的是莱茵河中发生的一个悲剧:在洛莱良的山顶上,住着一个全世界最美丽的姑娘,她边梳头边唱着歌,旋律美妙无比。莱茵河上一个驾着小船的年轻船夫,被姑娘动听的歌声迷住了,只顾着仰望金发的姑娘,全然忘了河间的礁石。最后,小船撞上礁石,连同痴情的船夫,一起被吞没在莱茵河中……

歌德的初恋

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歌德就过早地开始了初恋,他的邻居有个叫格兰脱欣的姑娘,他们经常一起玩,渐渐地,歌德对她产生了好感,少年歌德是很喜欢作诗的,并善于模仿所爱的人的笔调制造假情书。有一天,他假造了一份格兰脱欣写给他的情书,并拿去找格兰脱欣,要求她在这份情书上正式签名。好心的格兰脱欣以为歌德在开玩笑,就顺手签上了自己的芳名,但多情的歌德却信以为真,高兴地跳了起来,竟要和格兰脱欣拥抱、接吻。然而,爱情是不能靠开玩笑成功的。不久,格兰脱欣就正式申明:她是以大姐姐的身份把歌德当作孩童看待的,他们之间,只有姐弟之爱,绝无婚配之意。就这样,歌德的初恋告吹了,他伤心掉泪,夜不能眠。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

……

这首诗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他经历了至少是第七次的失恋之后写的。当时,他只有29岁。这位才华盖世风度翩翩的诗圣,却有一段坎坷的恋爱史。

歌德与克丽思青的爱情

1788年,年近40的歌德,在长期过着孤独生活的苦闷中,又一次燃起了爱情之火。有一次,他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名叫克丽思青的女郎。她是一位穷苦小职员的女儿,以做纸花糊口,没受过什么教育。歌德和她认识不久,就把她带到了自己的家里,在上层社会的一片非难声中,已在文坛享有盛名的歌德对她倍加充满爱意。他写道:

一次从树林里独自走过,

心里原不想寻找什么,

偶然看见一朵奇特的小花藏在深荫处,

如眼般妩媚,又像颗星在闪烁!

我小心地连根拔掘起,

带回家,放在自己的园里,

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栽好了它。

在那里活了,也还开花。

失恋、孤独、忧伤,使歌德深感建立一个家庭的必要。克丽思青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处理家务非常周到,把歌德的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使他感到十分满意。但是,歌德和克丽思青一起生活了17个年头才正式结婚。不幸的是,婚后仅10年,克丽思青就去世了。谁也不曾想到,这位世上普普通通的女子,与最伟大的诗人结合,做了多年的夫妻,正是她,给歌德带来了终生难忘的幸福。对于爱妻之死,67岁的歌德哀伤不止,他写道:

哦,太阳,你想穿过这层层黑云,

终未能!

我生命的剩余,

是哭她的丧亡。

黑格尔的哲学是创纪录的,黑格尔的婚礼同样是创纪录的

黑格尔(1770-1831)在纽伦堡中学当教员的时候,虽然已经崭露才华却因为缺钱难以举行像样的婚礼。未婚妻玛丽却告诉黑格尔,结婚的时候只需要买两个大口袋就可以了。黑格尔百思不解玛丽之用意,但还是按玛丽的嘱咐去做了。快要举行婚礼了,玛丽穿上了一身便装来找他说:“你也脱下西装换上便装吧,把你买的口袋带上,我们一起去野外采花去。”他俩采回鲜花后,用各种颜色鲜艳的野花把新房美化起来,花朵的芬芳溢满房间。他们就在这充满花香的房间里举行了婚礼。前来祝贺的朋友都惊讶地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创纪录的,黑格尔的婚礼同样是创纪录的。”

共度了16年“诗与花的生活”

1836年春天,舒曼与相识9年的老师维克的女儿、杰出的钢琴家克拉拉相爱了。舒曼第一次跟克拉拉的父亲上课时,克拉拉才11岁,是个神童。她16岁时,舒曼感到自己已爱上了她。但维克反对这桩婚事,他的态度近乎心理变态,克拉拉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杰作,他拒绝克拉拉和别人结婚。有几年时间,克拉拉就在她所尊敬的父亲和她所爱慕的人之间受着痛苦的折磨。舒曼这时虽已取得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但维克仍然认为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儿。舒曼无奈之中只好求助于法律,他的法律知识居然还当真派上了用场。经法院判决,两个人才争取到结婚的权利。1840年9月12日,舒曼与克拉拉在莱比锡附近的乡村教堂中举行了婚礼。克拉拉头戴花冠,舒曼把他作的由26首歌曲组成的歌曲集《桃金娘》送给克拉拉作为结婚礼物。新婚后的舒曼处于极大的兴奋之中,竟然在这一年里总共创作了138首歌曲!舒曼曾经说他与克拉拉共度了16年“诗与花的生活”。

马克思与燕妮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他曾向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回到特利尔,就赶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分离多年之后,本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给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此后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燕妮举行了婚礼。

婚后,马克思和燕妮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尽管生活窘迫,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除了尽母亲和主妇的责任,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跟出版社和编辑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不少由她代办。

晚年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旁边。

他抱着妻子就像十来岁的小孩那样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

1894年秋天,寒风卷着落叶,俾斯麦的妻子刚刚过完70岁生日。有一天早上,当俾斯麦走进她的房间时,发现头天晚上还在饭厅和自己用餐的妻子已经与世长辞了。面对与他一起风风雨雨生活了47年的爱妻突然去世,他抱着妻子就像十来岁的小孩那样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

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600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5000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800封之多。)第二节 我热爱自由,我渴望自由

当我需要女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

康德74岁时写道:“未婚(或者很早丧偶)的老人比已婚者更易长葆青春,而这也很可能是长寿的原因。”据说他还有科尼斯堡男性居民寿命统计表为证。此外,他还有所谓“男人40,三大乐事——升官、发财、死老婆”的说法。康德终身未娶,他曾经说:“当我需要女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

娶了个“孩子,真正的孩子”

海涅的妻子玛蒂德经常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大发作,在地上打滚,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哭鹦鹉去世跟哭妈妈去世一样情真意切。非常喜欢孩子的海涅自嘲说:“既然我知道生孩子不是我的特长”,那么就干脆娶了个“孩子,真正的孩子”。

不论她的丈夫是鞋匠或是艺术家,对她全无差别

1760年,海顿(1732-1809)娶了长他3岁的安娜为妻,安娜非常自私而且对于丈夫的音乐事业毫不关心。婚后不久海顿就发觉这门婚事是个错误,他曾气愤地说:“不论她的丈夫是鞋匠或是艺术家,对她全无差别。”安娜常邀一些妇人来家里闲聊,吵吵嚷嚷,使海顿在创作时也得不到安静,甚至时常将海顿的谱稿拿去做卷发纸。海登和安娜不断争吵,几年后他们终于协议分居。尽管如此,海顿终其一生还是按时付给安娜赡养费,直到1800年她去世,这桩维持了40年的悲惨婚姻才得以结束。

我热爱自由,我渴望自由

巴伐利亚王国的路德维希二世国王18岁登基。他年少英俊,许多贵夫人争相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轻的国王,他每年都要收到无数的求爱信,他都无一例外地随手丢进纸篓里。在王室等多方压力下,1867年初,传来了国王即将与奥地利女王伊丽莎白的妹妹索非亚公主结婚的消息。婚礼的准备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订婚照已经照好,纪念文章已经拟就,订婚纪念币已经铸好。人们都以为,国王结婚已经指日可待。当婚礼几经推迟后,路德维希二世最后宣布,解除婚约。他在日记中写道:“给索非亚写信了。让灰蒙蒙的景象随风而去吧,我热爱自由,我渴望自由。”路德维希二世最后终身未娶。

给永恒爱人的信

在贝多芬去世后的第二天,人们在他的一个秘密抽屉内找到三封没有署名,没有收信人姓名,没有日期的情信,现被称为“给永恒爱人的信”。由于信里没有收信人的姓名,后世很多研究贝多芬的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甚至演变成论战。有人说是桂察第小姐,又有人说是和他订过婚的泰莉萨·冯·布伦斯威克小姐。贝多芬的恋爱结果并没有成功,最终还是独身而终。大家所熟悉的钢琴曲“给艾丽斯”,本来是“给泰莉萨”,由于在出版时校对错误而一直错下来。然而不管这位女性是什么人,人们都可以窥视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心中有股不灭的爱火,而且升华至艺术创作之中,所以才谱出无数扣人心弦的作品。

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于克拉拉

1859年,勃拉姆斯写下了他的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勃拉姆斯一生中只写了两首小夜曲,他当然会珍惜这第二号小夜曲。这一年的9月13日,他将这首小夜曲的第二、第三乐章寄给了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这一天是克拉拉40岁生日。那年是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勃拉姆斯26岁。

舒曼是勃拉姆斯的老师,然而,勃拉姆斯在他20岁那年第一次进舒曼家时,第一眼看到克拉拉的时候就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半年以后,舒曼就疯了。克拉拉是那个时期优秀的钢琴家,一个有着高雅气质和迷人丰韵的女人。舒曼疯后,她四处奔波着,又要演出,又要照顾舒曼。

勃拉姆斯照顾着克拉拉的生活,照顾着她和舒曼的七个孩子,同时,他开始写C小调钢琴四重奏,一写就是整整20年,他把20年的思念和狂热的爱都融进了乐曲的每一个音符。1856年,舒曼去世,克拉拉没有再嫁。舒曼的去世,应该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拉开大幕,但羞怯的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为止也未向克拉拉开口吐露这份感情。**的克拉拉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她也不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后来,有谣言说克拉拉的最后一个孩子其实是勃拉姆斯的,于是勃拉姆斯离开了克拉拉,到迭特莫尔德城担任合唱指挥。

勃拉姆斯给克拉拉写过无数情书,但这些信一封也没有交到邮差手里。出于世俗偏见的压力和对舒曼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勃拉姆斯很清楚地知道,他对克拉拉的爱从一开始就是无望的,勃拉姆斯对她一直怀着不求回报的爱。1868年勃拉姆斯在阿尔卑斯度假时寄回一张明信片,他在旋律下面写着:“愿你的幸福如山高水深,献上千万个祝福”,并加注:今日牧羊人号角为你吹起。也许整部交响乐也是勃拉姆斯设计的一种表示,表示自己仍忠实地怀有对克拉拉与舒曼(此时已逝世20年)曾提携自己的感恩之情。

有了这样的背景,勃拉姆斯这首小夜曲寄到了克拉拉的手中,即使什么话不用说,其意义也是十分明了的了。克拉拉收到这份生日礼物后,给勃拉姆斯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只说那小夜曲美得“就像我正在看着一朵美丽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说得是那样就事论事,那样平淡而冷静,而将自己内心的感情掩藏在那根根花蕊的下面,水波不兴。好像她是一位评论家,而不是勃拉姆斯心目中景仰的爱人。

勃拉姆斯虽始终没有向克拉拉开口,但却竭尽所能帮助克拉拉,对其一直存有一种柏拉图式的感情。1896年克拉拉死于心脏病,因为太突然,勃拉姆斯没能够及时到她身边见上最后一面,他在风雨交加中日夜兼程40小时从维也纳赶到法兰克福,参加了葬礼。在她的墓地为她拉了一首小提琴曲,泪流满面。这份爱如此无望,他却坚持了一生。往昔的时光在眼前闪回,让他不禁叹息:“记忆就像神话传说中那神奇的筛子,筛去了泥沙,留下了金子。”

在克拉拉去世后不久,孤身一人的勃拉姆斯也很快在痛苦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十个月后,他与世长辞。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间长达43年的生死恋,被传为一段佳话。勃拉姆斯曾经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于克拉拉。”

康德的惊讶

一位熟人正同一位妇女告别,康德问他:“这是你的未婚妻?”

“是的。”这位熟人回答,“你对于我的选择感到惊讶吗?”

康德笑着说:“不,我惊讶的是她的选择。”

结婚对哲学家来说是不适宜的

叔本华很希望结识当时的大诗人拜伦。于是,赏识他的歌德替他给拜伦写了一封推荐信。一天叔本华与女伴在海滩散步时,碰见拜伦骑马经过,这本是他结识拜伦的好机会,可他却因女伴见到拜伦后的激动、不知所措的失态而心起嫉妒,没有将信给拜伦,错过了与拜伦相识的机会。后来回忆此事时他恼火地称女人又一次误了他的事。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叔本华结识了一位出身高贵的女子,甚至和她定了婚,但叔本华听说她得过肺病,便解除了婚约。

还有一次,叔本华疯狂追求过一个当时的名伶:宫廷剧院中最有名的女演员卡诺芩叶格曼。她长得娇小白嫩,曾经是魏玛公爵的情妇,叔本华认识她时,公爵已经去逝。叔本华疯狂地追求她,但因为他不可恭维的长相和乖戾的性格,使对方望而生畏。尽管他有名又有钱,因为父亲给他留下不少的家产,但他热烈而疯狂的追求,却遭到对方的不理不睬,所以,他的爱只是一厢情愿。“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使他更加憎恨所有的女人,他甚至说:“对女性的尊敬未免显得太不值得太可笑,只有理性被肉欲所蒙蔽的男人,才会以‘美丽的天使’这个名衔赠给那些矮小、窄肩膀、大屁股的女人。”

他曾经写到,“**是意志的焦点”,想了想后,他又补充说,爱不过是“物种繁殖必要性的表达”,一旦遗传功能完成,爱也烟消云散了。

后来叔本华谈到婚姻时,认为他之所以想结婚,一是因为倾慕,二是出于责任。但不久后他改变了这一观点,认为结婚对哲学家来说是不适宜的。

海德格尔和阿伦特

1924年的深秋,正在德国马堡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海德格尔(1889-1976)的班上,出现了一位短头发、大眼睛的犹太少女阿伦特(1906-1975)。他35岁,她18岁。他后来告诉她:从在教室里见到她的最初一刻,他就爱上了她。

她也无法拒绝他。他是大学世界里神秘的明星,一位思想的“秘密王国”的国王,正要领导一场思想的革命。1925年2月初,海德格尔把阿伦特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是一个阴沉的雨天,她进来了,脱下雨衣,取下深深遮住面孔的帽子,流露出的是与往常不同的羞怯和腼腆,连嗓音也不那么明亮清脆。海德格尔就哲学、宗教、家庭、社会、兴趣、爱好等问题,和她进行了提问式的交谈。她似乎是靠着呼吸才飘出几乎听不到的“是”与“不是”。老师发现了她灵魂和精神的极高素质,她也体验到老师那不可抗拒的巫师般的魔力。

几天后,他以“亲爱的阿伦特小姐”开头,写下了一篇充满**的散文体书信。4天以后,在收到了以“亲爱的汉娜”开头的第二封信后,她做出了心灵的回应。很快,位于大学附近一座阁楼上的阿伦特寝室里,这对师生开始让爱的欲火熊熊燃烧起来。

海德格尔始终掌握着他们关系的主动权,以不断变化的方法和手段控制着阿伦特,他送诗写信、山盟海誓、出谋划策、关心保护,与此同时混合着爱意细腻的感情与精神导师的优越。他为他们的交往制定了详细的规则:频繁的书信是用密码写成的;幽会的时间按分来计算;暗号更是挖空心思想出来的——开几下灯为无人,开几下灯为有人;敞开的窗表示有机会,打开的门表示有危险。有一年之久,阿伦特心甘情愿地、随叫随到地做他的红颜知己,完全听从他的安排,没有抱怨,没有要求。他是她的一切:情人、朋友、兄弟、父亲。她只有使出浑身的解数听从他、配合他、帮助他,为的是“使我对你的爱不至给你带来比现在更多的困难”。

三年后的1928年6月,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出版,弗莱堡大学聘请他为正教授,他不愿因“作风问题”而贻误似锦的前程。海德格尔曾把《存在与时间》的写作归功于阿伦特的**,而这本书带来的成功也终结了他与阿伦特的恋情。他以一封信打发了她。失恋后的阿伦特异常痛苦,“不再爱你,我没有再活下去的权利”,“假如上帝恩准,让我们来世再相爱吧”。在朋友的帮助下,她也开始写作。

纳粹统治德国后,阿伦特在流亡中痛定思痛,反省德国事件,批判极权体制,成为民主政治的发言人。海德格尔却因其存在哲学的观点和自私的秉性与纳粹合作,参与了文明人类的最大罪恶。

1950年1月,名扬欧洲的阿伦特首次回到令她伤心的德国弗莱堡,他们在旅馆中相见了。虽然此时的海德格尔犹如丧家之犬,但阿伦特仍然激动不已:“当服务员说出你的名字时,当时好像时间突然停止不动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阿伦特每年都来看望他,这使海德格尔越来越真切地感激她的理解和关怀。1970年以后,风烛残年的海德格尔终于在他的书信中流露出一丝人间应有的温情和体贴。1975年12月,阿伦特逝世;5个月后,海德格尔逝世。

只有那台老式打字机相伴左右

20世纪40年代,当季羡林还是一个在德国求学的年轻人的时候,为了完成博士论文需要打字机,可是他不会使用也没有打字机,只好拜托邻居漂亮的大女儿帮忙,一来二去两人互生爱意,但他在中国已经有了妻子,这段恋情只能终了。少女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终身未嫁,只有那台老式打字机相伴左右。

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结过四次婚吗?

曾经有记者问施罗德:“您为什么选择带有四环标志的奥迪车呢?”他风趣地反问:“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结过四次婚吗?”

1968年,24岁的施罗德与青梅竹马的爱娃·舒马赫初结连理,但是婚后施罗德感觉生活与想像中的差距很大,极不适应。他们的婚姻仅仅维持了3年。1972年,施罗德28岁,与24岁的女教师安妮·塔申马赫结婚,他们的婚姻持续到1981年。1984年,施罗德选择了第三任妻子希尔特露德。但是婚后,施罗德无法忍受希尔特露德的倔强、偏激和挑剔的性格,夫妻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1996年1月4日的晚上,施罗德在法兰克福皇宫饭店邂逅《焦点》杂志的金发女记者多丽丝·科普夫。两人曾在波恩有过接触,不期而遇寒暄一番,没想到却在饭店的酒吧里一直谈到深夜,颇感相见恨晚。经过一番痛苦挣扎,施罗德还是与希尔特露德离婚。离婚22天后,就迫不及待地娶小自己20岁的多丽丝进门。多丽丝个性坚强、聪明果敢。结婚之后,她遵循传统,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记者职业,成为一名全职主妇,在家相夫教子。

多丽丝认为施罗德比她大20岁也有好处,丈夫退休时,她还可以干她自己喜欢的工作,将来她想成为一个地方报的总编。一次施罗德在啤酒馆里自嘲道:“我每过12年就得换一个妻子。但在这几年里我是忠诚的。”多丽丝敏捷而俏皮地答道:“下一次你需要一个帮你推轮椅的人。”

德国男孩和中国女孩的“爱情”

一位中国学者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女孩子在德国一所小学就读,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个学期,居然有一个德国男孩子宣称爱上了她。

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西方小女孩会因此而得意,但是这个中国女孩却是十分愤怒,她总是十分厌恶地逃避他。而德国男孩则坦然地寻找一切机会来对她表示亲密。

一天,中国女孩子生病了,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中国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

到了家里,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中国女孩子结婚。

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在中国,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会引起深深的忧虑。可那男孩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中国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拿上博士文凭,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

男孩子擦干了眼泪,马上十分认真地读起书来。)第三节 世上已无歌德,谁还能辨认席勒?

世上已无歌德,谁还能辨认席勒?

席勒病逝后,因为家境十分贫困,遗体被家属安置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歌德当时也重病在榻,无力了解详情。直到20年后,教堂地下室被清理时,众人才发现席勒的遗骨已混杂在几十具失去了任何标记的骷髅之中。年近70岁的歌德竟凭着20年前那些秉烛夜谈的深刻记忆,辨认出了席勒的骨骸,为了能和知己朝夕陪伴,他把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1829年,已经80岁高龄的歌德亲自挑选墓地设计墓穴,为席勒主持敛尸重葬仪式。3年后,歌德去世,按照他的遗愿,被安葬在席勒旁边,从此,一双好友生死相依的真挚友情化为千古流传的永恒。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席勒的棺柩中却又多出了一颗颅骨,可能是当初转移席勒的棺柩时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造成的差错。但是世上已无歌德,谁还能辨认席勒?席勒真正的颅骨成了历史上一个不解之谜。

终有一天,你将会仅仅因为我而被人们所记住!

叔本华以前所未有的精神深度解释了世界和人生,但在很长时间内,这样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却长年默默无闻。叔本华的母亲是一个小说家,此人善于交际,在当时的魏玛颇有名气。她知道儿子的才华,但是她拒绝对他给以支持,她害怕儿子在名声上超越自己。

叔本华在父亲死后搬到魏玛,想和母亲住在一起,但母亲明确表示不愿跟他在一起,她说:“我一再告诉你,很难跟你一块儿生活,我越了解你,越感觉到增加了困苦,你的怨言,你的不高兴的脸色,都给我带来不愉快的晚上和不舒服的梦境。”所以,他只好另租一间房子住下。他的著作《论因果律的四种根源》出版后,他亲自送给母亲一本,本想得到母亲的几句赞语,但母亲不仅不感兴趣,反而讥笑说,他的书根本不能畅销,也不会有人看。叔本华也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等你的书连堆破烂的房子都不愿意收藏一本的时候,还有人会读我的书。”争吵越来越激烈,最后母亲把他推到楼梯下面,他就在楼梯下对母亲宣布:“终有一天,你将会仅仅因为我而被人们所记住!”叔本华的书在当时只卖出去了100本,其余都被出版商当作废纸处理掉。但叔本华的这句话后来却真的应验了。

海顿的遗嘱

在维也纳国家图书馆收藏着一份海顿的遗嘱,这份遗嘱的总金额达到了28823弗罗林,在19世纪初这可是一笔大数字。1809年4月,就在海顿去世前6个星期,在公证人和遗嘱执行人的监督下,他向人们宣读了这份长长的遗嘱,并在宣读完毕之后问询每一个人是否满意。结果,据后人的回忆,当时“善良的人们看到自己的未来有了保障,都被主人的慈悲心肠感动,他们眼中噙着泪水”。

遗嘱中,除了给两个弟弟每人4000弗罗林,姐姐2000弗罗林之外,他的大部分钱都用来表示感谢和报恩。例如他给自己的男仆兼抄谱员约翰·埃尔斯勒2500弗罗林,并额外支付他一年工资和一套像样的衣服;再比如遗嘱第58项,给安娜·布赫霍尔茨太太100弗罗林,海顿在这一项下面特意加了一条说明:“因我年轻时曾蒙她祖父雪中送炭,借与我150弗罗林,这笔债我在50年前已经还清。”

你最大的优点就是,你也姓我的姓

海涅在汉堡的伯父所罗门·海涅富拥半个汉堡,他像所有富人一样看不起文学。他的评价是:“如果哈里学会做生意,那他就不用再去写诗了。”所罗门与海涅的关系奇特有趣:尽管两个女儿都在感情上伤害了海涅,他却一辈子都在给海涅买单。这是他们一生的角色定位:海涅是天才,伯父是钱袋。海涅的求学路,都是所罗门的金钱铺就。对此,海涅充满感激又不无幽默地写信说:“伯伯,你知道吗,你最大的优点就是,你也姓我的姓。”

海涅有犹太血统,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勃拉姆斯和父亲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年轻时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关注和帮助。他一生扑在音乐上,勤奋地工作。但他出身贫穷,父母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为了帮助家庭,他把挣来的钱都拿了出来,但总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加之他父亲不善理财,花钱轻率,因此经常入不敷出。

有一次,勃拉姆斯离家外出,他对父亲说:“要是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我觉得最好的慰藉是音乐。那时,请你翻翻我那本旧的《索尔钢琴练习曲》,也许你会消除烦恼的。”

父亲并不懂他话里的涵义,也没当回事。不过没几天,他手头就又拮据了。这时,他想起了儿子的话,便找来了那本曲簿,看能找到什么慰藉。谁知,翻开一看,里面竟夹着几张可救燃眉之急的钞票。

父亲俾斯麦

普法战争期间,俾斯麦的两个儿子——20岁的赫伯特和18岁的比尔都是普鲁士军官,参加了普法战争。一天在马尔斯拉图尔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有同僚看到赫伯特在战斗中落马。晚些时候,首相府又收到比尔身受重伤的消息。虽然俾斯麦所在地和马尔斯拉图尔有约30公里,俾斯麦在获得消息后,还是前往战地医院寻找他的儿子。天亮后,他在一个农家找到了赫伯特,他还活着,只是大腿上中了一枪。过后不久,他又找到了比尔,他只是经历了一场恶仗,但没有受伤。这时,奔波了一夜的俾斯麦才放心回到驻地。

为了“常回家看看”

阿登纳出生在科隆,离波恩不远。战争结束后,在决定联邦德国临时首都的投票中,阿登纳投出了关键性的一票:使得波恩成为首都。据说是为了“常回家看看”——不是看父母,而是看老婆和孩子。

妈妈,我找了你好久

9岁的德国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成了德国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却遇刺身亡。在他弥留之际,无数的德国母亲假扮德比的母亲来陪伴他,小德比在幸福中离开了这个世界。)第四节 浪漫与变态

浪漫与变态

有一次,记者问一个德国人:“你认为浪漫是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回答说,“当一个男人体贴地用羽毛轻抚一个女人时,就是一种浪漫的表现。”“那怎么样才算是变态呢?”他回答:“当这只羽毛还附在一只鸡的身上时。”

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实验

弗里德里希二世曾经命令乳母和保育员给新生儿喂奶,给他们洗澡、洗衣服,但绝不允许对孩子们说话。因为他想试验一下,看看这些孩子是讲希伯莱语、希腊语、拉丁语还是他们亲生父母的语言。他的努力徒劳无功,这些孩子最终都死掉了。“因为没有他们乳母和保育员的手轻轻拍打,没有笑吟吟的脸和关爱的语言,他们不可能活下去。”他还曾经命令给两个终身监禁的犯人吃好饭,但一个让活动,另一个不让活动。一段时间后,对这两个人进行解剖,为的是观察他们的消化系统有什么区别。

我还没有这么大的荣幸,接受这么多的荣誉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一直为他治病的名医齐默尔曼叫到床前,调侃道:“先生,我想你把许多人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吧。”“不,并不像陛下送的那么多。”医生回答说,“我还没有这么大的荣幸,接受这么多的荣誉。”

普鲁士军队的“夹鞭刑”

在普鲁士军队中,有一种令士兵胆战心惊的“夹鞭刑”,用来惩罚逃兵和顶撞长官的行为。行刑时,200人的行刑队分列两排,每个人手里有一根用盐水泡过的长长的榛树枝或桦树枝。受刑者上身,从列队中走过。他们戴着手铐和脚镣,既无法快走,也不能抵抗。在他前面有两个班长用短戈顶着他的胸膛,防止他走得太快;背后有两个班长防止他逃跑。受刑者嘴里衔着一个铅块,以免因为疼痛咬舌自尽。另外有几个军官在队列外与受刑者并行,以监督行刑者。哪个士兵打得不够重,也要受到夹鞭刑。鞭子把受刑者的肩膀和脊背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此时,战鼓疾擂,掩盖住受刑者的哀号。如果受刑者再也迈不开步子了,就把他捆在木桩上,由行刑士兵轮流抽打,直到完成规定的受刑数字,被打的人常常早就一命呜呼了。

贝多芬的最后遗言

贝多芬酷嗜散步与饮酒。他在维也纳森林和海里根修坦田园散步时捕捉了许多作曲灵感。不幸于拜访弟弟约翰时染上了肺炎及黄疽四个月之后,这位旷世音乐巨匠便去世了。临终前他所定的葡萄酒才送来,“真可惜,来迟了!”这句话便成为他的最后遗言。

当我知道你很好时,我心里这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一天,海涅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封很重的欠邮资的信。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大捆包装纸,里面附着一张小纸条:“我很好,你放心吧!你的梅厄。”几天后,梅厄也收到海涅寄去的一包很重的欠资包裹,他领取这包裹时不得不付出一大笔现金,原来里面装的是一块石头,也附有一张纸条:“亲爱的梅厄,当我知道你很好时,我心里这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俾斯麦的要求

有一天,年轻的俾斯麦到外地去玩,住在一家旅社。俾斯麦的房间没有电铃,于是他把旅馆的主人叫来,要求装一个电铃。旅馆的主人不想花这笔额外的开支,便说:“我们旅馆没有一个房间有电铃,你若要装,得自己付钱。”等旅馆主人走了以后,俾斯麦掏出手枪来,“砰!砰!”地连放几枪。大惊失色的旅馆主人跑回来说:“你怎么可以无缘无故地乱放枪?”俾斯麦若无其事道:“我在叫查房呀!”那晚,他的房间马上装了电铃。

负担她的生活长达20余年

叔本华在柏林的时候,有一天回到住处,发现同住一个公寓的女房客玛露杜克(47岁的裁缝师)和她的两位女友,竟然在他房间前的公共客厅里大声说笑,他回来以后也没有停止。叔本华平时就最恨噪音,认为噪音是影响人智力的杀手,只有那些智力低下且没有教养的人,才会制造噪音影响他人,为此他还专门写过《论噪音》的论文。这次,他先是礼貌地劝说,于是两个女客被他赶走了,惟独女裁缝师还在喋喋不休地唠叨。他耐着性子再劝,她还是不听。他忍无可忍,最后就出手把她推出去,还把她的东西接二连三地摔出门外。双方恶言相骂,叔本华平时就恨她,这次他的怒气像火山爆发一样,结果又用力推了她一把,她从台阶上滚了下去,惨叫一声,说自己的右手已断了,终身无法工作,不能再挣钱养活自己,于是便闹到法庭。最终叔本华败诉,这个官司前后纠缠了五年多的时间,法院判定叔本华供养这个无亲无故的老寡妇一辈子。偏偏遇到的这位老太太身体强健,连霍乱都没制服她,整整让叔本华负担了她的生活长达20余年。

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

一个逃兵被押到腓特烈大帝面前。腓特烈平静地问他:“你为什么要离开我?”这个逃兵回答说:“陛下,说老实话,我们的情况太糟糕了。我不认为我们可以打赢。”而腓特烈则轻松地开玩笑说:“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如果我失败了,明天我们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随后就把这个逃兵送回原来的部队,并且不加任何处罚。)第五节 德国人的幽默

笑话的本质

一个美国人去德国讲课,上课时按照美国习惯讲了个笑话作开场白,结果学生没一个人发笑,他们都打开笔记本,将这个笑话当作课堂笔记写了下来。所以有人说,如果有一个德国人说要讲一个笑话的话,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巴黎一个晚上流传的笑话比整个德国一个月流传的还多

法国作家司汤达(1783-1842)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一书中写道:“我们相信,在巴黎一个晚上流传的笑话比整个德国一个月流传的还多。”

可怜的汉斯

据说德法一战时候,两军对垒,法军有人喊道“汉斯”,德军中果然有一“汉斯”迅捷从匍匐状态中站起,以特有的军人气概应叫“到”,于是“叭嗒”一声中弹毙命;再喊一声,又有人应“到”,又“叭嗒”一声……

酒鬼的笑话

酗酒是德国社会一个普遍现象,有一个笑话说:一个酒鬼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在街上蹒跚而行。走到一个路灯杆下停了下来,掏了半天拿出钥匙就往路灯杆上插,弄了半天也未找到钥匙眼。这时,另一个酒鬼走了过来,问他:“您在找谁?家里可是一个人也没有。”先来的酒鬼指着路灯杆说:“胡说!上面还亮着灯呢,怎么会没有人呢?”

二人其实是父子

在德国一个酒吧里,两个醉鬼在一起聊天,一问一答,甚是欢畅。说到各自住哪里,两个人最后说出的答案竟然完全相同,两人住同一个街道,同一栋房子,房间号都一样。两个人都感到很兴奋,互致祝贺,要交为好朋友。旁边的人都诧异不已,站在一旁熟悉二位的酒保一语道破玄机:二人其实是父子,喝多了连这都忘了!

逼它把喝下的酒吐出来

德国各地的人们在性格上有较大差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普鲁士人,一个巴伐利亚人和一个斯韦比人坐在一起喝啤酒。每人的杯子里都掉了一只苍蝇。普鲁士人把苍蝇和酒一起倒掉,重新要了一杯。巴伐利亚人用手指把苍蝇拣了出来,照喝不误。而斯韦比人把苍蝇弄出来后,逼它把喝下的酒吐出来。

知道

一个慕尼黑人去柏林,想顺便探望一位老同学,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另外一个哥们发了封电报:“你知道托马斯的住址吗?”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尊敬的元首,我是个护士,我没疯!

二战时德国流行着为老百姓减压的笑话。据说希特勒参观一个疯人院,几乎所有病人都向他行纳粹礼,只有一人例外。“你为什么不敬礼?”希特勒咆哮着。“尊敬的元首,我是个护士,我没疯!”

法国人和德国人对对方的建议

在1996年的一次德国电视报道中,法国和德国商界人士进行了文化交流。在交流中,法国人建议德国人在商业活动中要更多地微笑,要放松,还要……总之不要太“德国人”。而德国人反过来给法国人建议:不要笑得太多,要更严肃地对待商务活动。

让路

一次,歌德在魏玛一个公园的一条狭窄小道上散步,碰巧他遇见一个对他怀有敌意的评论家。两人都停了下来,彼此相互对视。接着评论家说道:“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可我给。”说完歌德退到了一边。

你怎么就是这么不听话!

叔本华的哲学充满悲观主义情绪,但在他的写作和生活中却不乏幽默。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蹩脚的演员,表现欲很强。在舞台休息的间隙,他牵了头驴到舞台上表演。由于事先没有安排这么一个节目,观众就一个劲地轰他下去。不料那头驴却因此受了刺激,忘了不能随地大小便的规矩,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这个演员很着急,便一个劲地骂他不争气的驴子:“说过不能即兴表演,你怎么就是这么不听话!”

贝多芬的“假发”

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贝多芬索取一束头发做为纪念,贝多芬对此十分不以为然,后来竟用纸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将那位贵妇打发了。而那位伯爵夫人还蒙在鼓里,以为真的得到了宝贝。

斯特劳斯的“头发”

一次,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1825-1899)去美国演出,大为轰动。

他身材很高,仪表非凡,特别是他的弯曲长发,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国妇女想办法得到了一束斯特劳斯的长发,当作珍品保存起来。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他索取头发作为纪念,一时竟出现了斯特劳斯的“头发热”。好心的斯特劳斯一一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因此有些人开始为他的形象担心。斯特劳斯离开美国时,许多人前来送行。这时,只见他挥着帽子向人们告别,人们看到他的卷曲长发还好好地长在头上,只是他来美国时带来的一条长毛狗,变成了短毛狗。

德国人听笑话

在德国的中国人老金召集一帮朋友到家里聚会,老金提议每个人都讲一个笑话,并且要用英语讲,在座的有两位德国朋友,他们不懂汉语。一个中国人讲了一个老掉牙的笑话:

“从前有一个农夫,收获了一个数百斤重的大南瓜,农夫便把这个大南瓜送到了皇宫里。国王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南瓜,非常高兴,重赏了农夫许多金子。这个消息被一位商人知道了,商人想,如果我把我的两匹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追风神驹送给国王,不知国王会赏我多少金银财宝。商人果真将两匹宝马献给了国王,国王一见这么好的马,乐得合不拢嘴:我太喜欢这两匹马了,可是我赏赐你什么呢?没有什么宝贝能够表达我的心情。国王想了想高兴地说:‘那就把那个十分珍贵的大南瓜赏给你吧。’”

笑话讲完,两个德国人都哈哈大笑。当晚上这个中国人回去睡着后,半夜里,电话铃响了起来,打电话的是白天一同在老金家的德国朋友默克。默克异常兴奋地说:“你白天讲的那个笑话,我晚上仔细地一琢磨,太有意思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默克的电话让这位中国人感到很疑惑,而老金却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对他说:“你讲笑话的时候,他们开心地笑,那是出于礼貌,其实他们并不明白,他们太缺乏幽默细胞了。但是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很认真,夜晚想起那个笑话,明白了,他们也一定要及时告诉你。”)第六节 没有比德国士兵更古怪的人了

奥托三世的虔诚

奥托三世(983-1002)对查理大帝异常崇拜。他在亚琛朝拜查理大帝的陵墓时表现出一种古怪的虔诚。他让人打开墓室,自己跪倒在地,仰望尸体。据奥托的陪同罗梅罗伯爵说,尸体并不像其他死人一样是躺着的,而是像其生前一样坐在椅子上,四肢并未腐烂。查理大帝头戴金色皇冠,戴着手套的手握着权杖。“手指甲把手套都戳破了”,这位随从还肯定地说,他亲眼看见奥托修理查理的指甲,给查理穿上白色的长袍并撕下一块作为留念。

在报告的最后,罗梅罗说:“另外,查理大帝的鼻子损坏了。奥托皇帝用金子补上了,从查理的嘴里拔出一颗牙齿,把墓室入口处重新封好就离开了。”

究竟你是诗人在做哲学思考呢,还是哲学家在作诗

席勒是一个纯粹的美学家。他写信去跟歌德说:“当我应当进行哲学思考的时候,诗的心情常常占了上风;当我想写诗的时候,哲学的心情却又占了上风。”他的朋友洪波尔特亦写信给他:“没有一个人能够说,究竟你是诗人在做哲学思考呢,还是哲学家在作诗。”

没有比德国士兵更古怪的人了

在布吕歇尔取得滑铁卢战争胜利后,德·斯塔埃尔夫人在《来自德国》中写道:“没有比德国士兵更古怪的人了。”“他们害怕疲劳和恶劣天气,就好像他们都是店主或文学人士……烧木柴的火炉、啤酒、烟草的烟雾为他们创造了一种温暖而昏昏欲睡的气氛,使他们舍不得离去……决心下得很慢,泄气是容易的……想像力——德国人的主要特点——促使产生了一种危险感……在他们中间,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得到宽恕,比一个得胜的将军赢得掌声,来得更容易。”

古怪的贝多芬

有一次,仅仅是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贝多芬突发奇想,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每当他处于创作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自己清醒,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有时他搬家搬得是如此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他常常用棉花蘸黄色药水,塞在耳中,外缠纱布。他的胡须常常长到半寸以上。头发似乎从来不曾梳理,麦束一般地矗立在头上。他曾经为了一盆汤做得不好,大动怒气,拿起来连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蜡烛的心子来当牙签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热闹的时候,穿了寝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须,不管人家的注目与惊讶。

铅铸的鸭子

德皇威廉二世亲自设计了一艘军舰。他在设计书上写道:“这是我多年研究,经过长期思考和精细工作的结果。”并请国际上著名的造船家对此设计做出鉴定。

过了几周,造船家送回其设计稿,写下了这样的鉴定意见:“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起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您设计的舰内设备,将使舰长到见习水手的全部乘员都会感到舒适无比。您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般。”

请保存这个对我一生中最后一个华尔兹舞的纪念品

俾斯麦在访问法国时,在土伊勒里宫举行的一次舞会上,他同宫女德拉卡勒特夫人跳华尔兹舞。德拉卡勒特夫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当乐曲终了时,俾斯麦从自己的钮扣上取下一朵玫瑰花送给她,并说:“夫人,请保存这个对我一生中最后一个华尔兹舞的纪念品,这次华尔兹舞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俾斯麦领会的贝多芬的“热情”

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赛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冷血的政治家的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

我看就这么办吧

鲁登道夫在车上向兴登堡汇报了第八集团军的情况和已发出的一些指示。兴登堡耐心地听了15分钟,说了一句“我也没有更好的主意,我看就这么办吧”,就去睡觉了。这样,兴登堡从一开始起就完全适应自己所应当担当的角色。5年后(也就是在他同鲁登道夫闹翻以前),他曾坦率地讲过,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的参谋长的聪明才智、几乎超人的精力和从不懈怠的干劲得到充分的发挥,必要时为他创造条件”。

老实说,这儿也是战斗期间元帅睡觉的地方

坦能堡大捷为兴登堡赢得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并由他统帅东线全部军队。对于这个突然时来运转的“天才统帅”,了解内情的人当然不会买他的账。霍夫曼就曾愤愤不平地在日记中写道:“真正有能耐的人是否也会碰巧当上元帅?”在兴登堡调到统帅部之后,霍夫曼曾以挖苦的口吻对一个到战地来参观的人说:“这儿是战斗前元帅睡觉的地方,这儿是战斗后元帅睡觉的地方,老实说,这儿也是战斗期间元帅睡觉的地方。”

正是他们给了我们灾难!

当一些美军飞机驾驶员被德国人抓住,德军押美军战俘过一个被美军轰炸过的德国小镇时,一个德国妇女站出来大呼:“正是他们给了我们灾难!”那个德国小镇的居民,不管老幼男女纷纷出来在美军战俘身上拳打脚踢,把几十个美军活活打死。

条件是房主给他一只小狗

在二战期间的意大利,一个傲慢的德国海军军官来到一个意大利人家里,他奉命炸毁这个意大利人的房子,因为这所房子被盟国的轰炸机用来作为导航的目标。他要房主立即搬走,安排手下开始埋设地雷。忽然,他发现了房主家的苏格兰狗和刚刚落地的三只小狗崽。他笑了笑,拍拍那条黑色的母狗,抱起一只小狗。最后他说不用房主搬家了,也不炸毁房子了,条件是房主给他一只小狗。

空前的太平盛世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原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瓦尔特·乌布利希,一次为了吹嘘他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时说:“一个空前的太平盛世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妙极了!”他的助手附和着说,“可空前的太平盛世真的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吗?”“毫无疑问,”乌布利希说,“你知道词典里是怎么解释‘地平线’的?一条想像中的线,一走近它,它就退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