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
【德】黑格尔
《纽伦堡审判》是以审理二战战犯为题材的一部电影,它集中讨论了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战犯的态度及处理问题。纽伦堡审判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它是1945年至1949年美、苏、英二战盟国在纽伦堡所组建的国际法庭对二战战败国战争责任人进行的十三轮审判的总称。《纽伦堡审判》这部电影则根据其中第三轮审判——审理纳粹德国法官和司法官员的历史虚构而成。)第一节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希尔布兰德之歌
早在1000多年前,德国民间开始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在早期民族大迁徙时代,东哥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的国王狄德里希手下有一个叫希尔布兰德的大臣,年轻时因遭到罗马人的迫害跑到匈奴人那里。30年后,他抱着对民族的热爱重返故土。他的儿子问他是哪个民族的,他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相告。不料,儿子不但不认这个父亲,拒绝把他带回,而且还说他是匈奴人,甚至提出挑战。希尔布兰德没有别的选择,起而应对儿子的挑战。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为《希尔布兰德之歌》。
德意志的来历
查理大帝(742-814)是历史上横跨几乎整个欧洲的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萨克森的征服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欧洲史上最早的君主之一。为了征服萨克森人——日尔曼人的一支,查理大帝以开会为名,一举逮捕了4500名萨克森贵族,并在一天之内杀了个精光,鲜血横流之后,查理大帝若无其事地到另一个地方庆祝圣诞节和复活节。
公元814年1月28日黎明,查理大帝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死前,他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念出了一句诗:“进入您的手中,噢,上帝,我交出我的灵魂。”
查理大帝去世后,法兰克王国分崩离析,在瓜分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西部和东部两个王国。在此期间,政治上的分界线与德语和法语两个语区的分界线几乎完全一致。仅仅29年后,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将法兰克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一分为三:日尔曼路易得到莱茵河东部地区与巴伐利亚,相当于今天德国的西部,地理上称德意志;秃头查理则获得莱茵河以西地区,地理上称法兰西;罗泰尔得到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查理与路易之间的部分土地,他还承袭皇帝称号,但不具备对兄弟辖区的最高统治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查理曼的法兰克帝国可以被视为德、法、意三者的共同祖先。正因为此,法德很多年来为查理曼的归属争论不休。
在东部王国百姓心目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德意志”(意思是“同属一家”)的情感。从这个时候起,“德意志”这个词就不仅仅是指语言和文化了,还兼指说这种语言的人,即王国中说日耳曼语的部族。后来,这些部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不仅用“德意志”这个词命名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来称呼自己生活的国家。“德意志”这个词是逆向发展形成的:先有德意志,后有德意志人,再最后到德意志国家。
只要德国不嫌弃我,我将永远忠于德国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一生命运多舛,但他依然执著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曾经说:“只要德国不嫌弃我,我将永远忠于德国。我生为德国人,在德国长大,我只希望在有德意志风俗、充满自由思想的王国中生活。”当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于1630年去世的时候,他的身边仅仅有22个弗罗林和一匹价值11弗罗林的瘦马。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诗人海涅曾经说:“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1843年底,海涅回到阔别13年的祖国。他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写下这样的诗句:
踏上了德国的国土以来,
灵妙的**便流贯了我全身。
巨人再一次触到了他母体,
他身上就又有新的力量成长。
一个德意志人希望活着并永远是一个德意志人
费希特(1762-1814)向他的祖国同胞说:“在我们这里,生活和思维必须是一个整体,而且必须是一个融会贯通、毫无瑕疵的整体;我们必须在生活和思维中合乎自然和真理,从我们这里抛弃那些外来的玩意;一句话,我们必须塑造自己的性格;因为‘具有性格’和‘是德意志的’,这两者无疑是意义相同的,这件事在我们的语言中没有别的名称,因为它恰恰应当无需我们的一切知识和思索,而从我们的存在中直接产生出来。”
他大声疾呼:“没有祖国的人是可怜的人”,为了“保持德意志人的生存与延续,……其他的不同意见都化为乌有。重要的是,对于德意志民族全体人民来说,要更加热爱祖国。”“每一个德意志人希望成为罗马人,不如死去。一个德意志人希望活着并永远是一个德意志人。”
与别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不同
德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洪堡(1767-1835)说:“德国人之爱德国,确实与别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不同。这是由一种看不见的感情凝聚在一起而成的。这不仅仅是对土地的爱,而是对日耳曼精神和感情的向往,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感觉到这一点,而且这种感觉是可以移植的。”
勃兰特访问东德
1970年,上任仅4个月的德国总理勃兰特前往东德爱尔福特与东德首脑举行德国分裂后的首次会晤。勃兰特后来回忆说,那天出发前,“有很多人前来送行,祝愿我们一路顺风。一群年轻人强烈要求承认东德。在铁路沿线,在车站上,到处都是挥手示意的人们。”到达东德后,勃兰特受到热烈欢迎,在他下榻的“爱尔福特宾馆”前,数以千计的东德人齐声欢呼:“维利·勃兰特到窗前来。”勃兰特来到窗前,“看到了那些激动欢呼的人们”,他深受感动,但心情也更加沉重,他和一些同事眼里含着泪水。
永远不做美国人
1998年的夏天,诺维斯基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乌尔茨堡,离开德国。那时谁都不会想到从此NBA会出现一位巨星。“德克,你已经为达拉斯小牛效力了六年,有没有考虑过加入美国国籍呢?”没有丝毫考虑,诺维斯基脱口而出:“当然不会,德国永远是我的德国。”)第二节 德国?她在哪里?
德意志,你还在沉睡吗?
思想家赫尔德(1744-1803)在1798年写作的《日耳曼尼亚》中深情地写道:
德意志,你还在沉睡吗?
放眼看看你的四周,
看看你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别再麻木,振作起来,
不要等到胜利者的剑刀,
在嘲讽的伴随下,
剃光你的头发!
假如我那天哭了的话,那只是为了那个小女孩
终其一生,海涅都思念着德意志。他晚年流亡法国,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同样颠沛流离的德国小女孩,小女孩的遭遇使他黯然泪下。海涅虽然深受现代国家观念影响,但那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故国情怀无法抛去,因而当他见到小女孩的时候,他哭了。但在理智上,他不愿承认自己是因思念祖国而哭泣。他痛苦却冷静地写道:“我向你保证:我不是个爱国者。假如我那天哭了的话,那只是为了那个小女孩。那时天色已近黄昏,一个德国的小女孩,就是先前我在德国移居人群中注意到的那个,她独自站在海滨,像是在沉思,并且眺望着浩瀚无垠的大海……”
一年后他写信给朋友:“如果有人问您我在巴黎过得怎么样,那就告诉他:如鱼得水;更确切一点,请告诉他们,当一条鱼在海中问另一条鱼过得怎么样时,后者会回答:就像海涅在巴黎!”
正义行事吧,不要怕任何人!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普鲁士对法作战失败,被迫对法国表示忠诚。1812年,拿破仑征俄失败后,原侵俄大军中的普鲁士后援部队指挥官路德维希·冯·约克在未得到普鲁士国王允许的情况下,在陶拉格附近与俄国方面签订协定,对俄军保持中立。普鲁士国王在得知这一协定后大惊失色:“真是晴天霹雳!”他一面向法国表示忠诚,一面宣布陶拉格协定无效,并撤掉约克指挥官职务。但约克并没有理会这一套。他在给普王的信中宣称:“我的行动几乎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言”。他是以“丹心热血冲破了服从的束缚”。当司令员对是否要参加约克的行动迟疑不决,并准备征询普王意见的时候,约克回答他:“我们生活在行动的时代,不是询问的时代。问得多,答得也多。正义行事吧,不要怕任何人!”很快,整个东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名义下行动了起来。
德国?她在哪里?
歌德目睹德国分裂,深深感觉到,没有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的现实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他曾经问:“德国?她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她的整体?德国人是博学多才的,但是这个国家却是另一回事。”
他在和爱克曼的谈话中感慨道:我们全都过着一种基本上是孤陋寡闻的生活!我们很少接触真正的民族文化,一些有才能、有头脑的人物都分散在德国各地,东一批,西一批,彼此相距好几百里,所以个人间的交往以及思想上的交流都很少有。当亚·汉波尔特来此地时,我一天之内从他那里得到的我所寻求和必须知道的东西,是我在孤陋状态中钻研多年也得不到的。从此我体会到,孤陋寡闻的生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但是试想一下在巴黎那样的城市,一个大国的优秀人才都聚集在那里,每天互相来往,互相斗争,互相竞赛,互相学习和促进。那里全世界各国最好的作品,无论是关于自然还是关于艺术的,每天都摆出来供人阅览;还试想一下在这样一个世界的首都里,每走过一座桥梁或一个广场,就令人回想起过去的伟大事件,甚至每一条街道的拐角都与某一历史事件有联系。
法国的轻浮浪子
在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成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以贵族为首的德国上层社会和国王们都以语为时尚。弗里德里希大帝(又称腓特烈大帝,1712-1786)完全瞧不起德国文化,他竟然以自己的德语“讲得像马车夫”而自豪。他几乎不能用德语写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用法语写就的,因此,他被他的父亲称为“法国的轻浮浪子”。
用敌人的语言交流
德国各地方言差别很大。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队中一个连队的普鲁士士兵和巴伐利亚士兵在与法队鏖战之时,这些士兵都只会说各自的方言,以至于无法进行沟通。因此,来自同一战壕的战友常常不得不用正在与他们作战的敌人的语言——法语进行交流沟通。)第三节 德国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德国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在德国著名的德意志角,有一座威廉大帝骑着骏马的雕像,雕像下刻了一行字:“德国只有统一才能强大!”
俾斯麦之死
1898年7月28日,俾斯麦仍像往常一样,喝着香槟酒,用每天必用的5个烟嘴轮流抽着他的烟,并对建议他卧床休息的保健医生大发雷霆。第二天,他要求举行领圣体仪式,在一口喝完圣餐杯里的圣水时,他喊道:“前进!”30日晚,他说:“晚上,每当想到我用石头一块一块堆造起的这个小丘时,我就难以入睡,它们将会把我的身体弄成碎屑。”夜间,他开始昏厥,并伴有谵语,谵语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是“俄罗斯”和“德国”。近11点钟,俾斯麦忽然高声说道:“是德国吗?可惜呀,德国……”接着,他突然从**坐起,两手捂眼,仿佛要避免看到一幅可怕的图像,旋即仰身倒下,去世了。
李斯特与德意志关税同盟
面对德国分裂的状况,德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年)认为,如果当时落后的德国要发展,要达到当时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就必须消除内部关税,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可能。为了呼吁各邦国建立全德关税同盟,他四处游说。但是很多小邦国都将他驱逐出境,德意志邦联的第二大邦国奥地利,称他为“最危险的煽动者”。因为,各个邦国都不想取消关税这一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李斯特身体虚弱,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助手。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十多年的时间,李斯特几乎跑遍了所有邦国,最终,德意志邦联中最大的邦国普鲁士接受了李斯特的建议。
经济融合仿佛坚冰下的细流,缓缓汇聚。破冰的一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1834年1月1日零点,在德意志18个邦国的边界上,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过,几百年来第一次,无须在边界停下来交纳过境税。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了。它的主导者是普鲁士。
把国王的意志同民族的意志调和起来
俾斯麦向德国皇太子说:“每一个普鲁士首相都必须尊重国王意志的权威,但同时也必须努力把国王的意志同民族的意志调和起来。”
铁血演说
1862年9月30日,出任首相不久的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他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铁和血。……德国所仰望于普鲁士的,不是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武力。”正是凭借着“铁血精神”,俾斯麦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但也正是俾斯麦的“铁血精神”,使德国渐渐从一个拥有强大军队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拥有国家的强大军队。
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
1961年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在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东西柏林正式分割。
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次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
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原来在扭打的过程中,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着伤残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地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
一个奇迹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不过就是潜水服、潜水镜之类的东西,而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潜水工具却是潜水艇!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经历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一直到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地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高达28米的热气球!
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开始开枪射击。这时,逃亡者把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苏联空军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但这一“紧急降落”,谁也摸不准方向,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面对未知的前景,8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根本不敢走出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他们惟一做的就是祈祷。
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第四节 德国人就是德国人
德国人就是德国人
美国学者戈登·克雷格说:“事实是,德国人就是德国人,不像任何其他人,而且从他们的历史来看,简直不可能指望他们像任何其他人。”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你是德国的奇迹!
“你是德国的奇迹!”——这是德国从2005年9月底到2006年年初开展的“你是德国”宣传活动的广告片片头。面对经济低迷和国民情绪的消沉,《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汇报》、贝塔斯曼媒体公司、德国电视一台、二台等25家德国大型传媒和广告公司挺身而出,发起了“你是德国”的公益宣传活动,参与此事的单位和个人分文不取。德国所有电视台曾在黄金时间统一播放了一个两分钟的广告片。
该片动用了40位“演员”,包括德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威克特、著名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姚赫、国家足球队门将卡恩,以及众多的科学家、作家、影视明星。此外,策划者还邀请了十几位从事教育、服务、建筑行业的普通人。这些着装不同、肤色各异的“演员”们每人说一句台词,却传达着同一个信息:我们呼唤自由、平等的新生活,摆脱悲观狭隘的自我,重新振兴德国!他们精神振奋,代表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新时代,向全德国人宣告:
不要说你无能为力,不要说你的声音过于渺小,不是你为舒马赫摇旗呐喊吗?因为你知道,赛场上每一个声音汇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响亮的交响曲。你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一部分是你!
你是德国!
你的愿望犹如在你身后燃烧的火焰。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是你,经营着企业!你就是企业!
你是德国!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能再各享清福了。也没有人会再这样想!也许,你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也许,你的面前是一座穿越不了的城堡。但是,我们曾经有一点是共同的:我们曾经一起推倒了横在我们中间的那堵高墙。德国有足够多的手,手与手相接,心与心相连!我们是8200万个灵魂!让我们用劳动弄脏我们的手吧!你就是那双手!你就是8200万中的一员……
解雇劳动联合会负责人的后果
美国一家公司在德国分公司的经理阿尔敏·伯希特尔收到一封来自美国总部的通报:全球各个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职位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他必须尽快解雇他的销售经理。伯希特尔回复美国总部:他不能解雇他的德国销售经理,因为此人正是公司劳动联合委员会的负责人。美国总部收到伯希特尔的回复后命令:如果我在那儿,我将解雇整个劳动联合委员会。伯希特尔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知道德国的实际情况。于是,他设法安顿这个销售经理,但当劳动联合委员会拒绝时,协商陷入死胡同。当总部再次收到伯希特尔的反映情况时,再次命令到:“执行!”因此,伯希特尔明知不可为,也不得不向这个销售经理下达了解雇令。随后,此人向劳动法院提交起诉。以前和管理层相处很融洽的劳动联合委员会这以后也变得异常挑剔,经常挑剔管理层一些细小的错误和过失。因此,解雇事件一方面让公司在法院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付出大量金钱和时间;另一方面还减慢了公司的正常工作进度和效率。最后,公司还在法院败诉,除了支付各种费用和补偿外,他们不得不重新聘请被解雇的销售经理作为分公司经理的助理。
德国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
有人将法国人和德国人进行比较,认为“法国人工作为了生活,而德国人生活是为了工作”。又有人将意大利人和德国人进行比较,“意大利人尊敬德国人,但却不喜欢他们;德国人喜欢意大利人,但却并不尊敬他们”。
欧洲之最
欧洲人有一个关于“欧洲之最”的说法。在欧洲人眼里,最好的事情是:住在英国,吃在意大利,工作在法国,再娶一个德国老婆。而最糟糕的时候则是:吃在英国,住在意大利,娶一位法国老婆,在德国工作。)第五节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最动人的传说
对我来讲这太迟了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
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挣钱。
在一个星期天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钱币。阿尔布列希特·丢勒(1471-1528)赢了,于是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而艾伯特则下到危险的矿井,以便在今后四年资助他的兄弟。
阿尔布列希特在学院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铜版画、木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到毕业的时候,他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
当年轻的画家回到他的村子时,全家人在草坪上祝贺他衣锦还乡。音乐和笑声伴随着这顿长长的值得纪念的会餐。吃完饭,阿尔布列希特从桌首荣誉席上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敬酒,因为他多年来的牺牲使自己得以实现理想。“现在,艾伯特,我受到祝福的兄弟,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了。”阿尔布列希特以这句话结束了他的祝酒词。
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餐桌的另一端,艾伯特坐在那里,泪水从他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低下去的头,呜咽着再三重复:“不……不……不……”
最后,艾伯特起身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瞥了瞥长桌前那些他挚爱的面孔,把手举到额前,柔声地说:“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看……看一看四年的矿工生活使我的手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来我的右手被关节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来回敬你的祝词,更不要说用笔、用画刷在羊皮纸或者画布上画出精致的线条。不,兄弟……对我来讲这太迟了。”
为了报答艾伯特所做的牺牲,阿尔布列希特苦心画下了他兄弟那双饱经磨难的手,细细的手指伸向天空。他把这幅动人心弦的画简单地命名为《手》,但是整个世界几乎立即被他的杰作折服,把他那幅爱的作品重新命名为《祈求的手》。
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出身贫寒的席勒一如他的剧本《阴谋与爱情》一样,始终高唱反封建的战歌;而歌德的一生则像极了他写了60年才完成的《浮士德》,一面保有少年维特式的青春**,一面又身不由己地在魏玛公国操持着政务,无比矛盾地体味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狂飙突进运动中的亲密战友,1805年5月,席勒逝世,歌德痛苦万分:“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歌德死后,根据他的遗言,被安葬在席勒的身旁。
亨德尔和马特森
1703年,亨德尔远行300英里前往德国北部的汉堡,在汉堡歌剧院里当了一名小提琴手。很快他就结识了音乐圈里的一些人物,其中一位就是约翰·马特森。马特森出身富裕的律师家庭,他本人也和亨德尔一样毕业于法学院并且爱好音乐。他博学多才,通晓好几国外语,会演奏多种乐器。当时在汉堡他也进行歌剧的创作,汉堡歌剧院里经常上演他创作的剧目。亨德尔很快与这位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成了朋友,他从马特森那里也学到了不少作曲技巧。
可是,朋友之间也难免发生摩擦。马特森比亨德尔年长而且地位高,当时他在歌剧创作方面也比亨德尔成熟一些。亨德尔在他开始尝试歌剧写作时,都会听取马特森的意见。可有一次,马特森外出旅行去了,亨德尔没与他商量便仓促地写了一部歌剧并搬上了舞台。马特森归来后看过此剧,在报纸上撰文批评了剧中处理不好的几个地方。他和亨德尔之间的友谊从此出现了裂痕。
1706年12月5日,他们之间的恩怨引起了一场决斗。那天马特森自编自演自奏的一部歌剧上演。当马特森要上台表演时,他多少有些轻薄地让亨德尔代替他弹奏大键琴;当他下台时,亨德尔拒绝让出演奏的位子。两个人年少气盛,争吵起来,随即发展到拔剑决斗。几个回合后,马特森一剑刺中亨德尔的胸口,亨德尔倒在了地上……
万幸的是,那一剑不偏不倚刺在亨德尔身上的一颗大钮扣上,让他大难不死。两个人满脸通红,对视良久,最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这次惊险的经历让两个老朋友又回到了从前,他们继续保持着融洽的合作关系。几年后,马特森介绍亨德尔去了英国。后来他为亨德尔写了传记。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
费尔巴哈(1804-1872)认为:“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他们的关系超过了最动人的传说
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在以后的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列宁对此赞扬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以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这是德军《装甲兵之歌》的歌词。
纳粹军队是罪恶的,但纳粹的一些军人也有让人顿生敬意之举。
1944年1月,东线,切尔卡瑟。自1942年夏天以来,南线一直是苏德战场上的焦点,双方最大最强的主力集团在这里展开着激烈的厮杀。1944年初,苏联军两个方面军对德军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挟击之势。为掌握主动权,苏军不顾冬春泥泞地形,决心拔除这枚钢钉。
1月28日,以苏联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惟一的装甲师是著名的武装SS“维京师”。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决心集结兵力,在解围的同时重创苏军,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时手中握有的实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十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公里,但是这最后几公里的路程,对外围业已精疲力尽的德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已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风雪交加、连夜血战中的被围德军心情异常沉重。
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是施特默尔曼将军,不愧为典型的德意志军官,期间他整编部队,保持士气,顽强抵抗,拒绝投降。苏军派来使者要求德军投降,将军尽可能找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并约定战场上再见。此时将军下定决心,自行突出重围。
2月16日,暴风雪夜。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辎重,含泪放弃了两千余名重伤员(在东线,无论苏德都没有收容敌方重伤员的习惯)。施特默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在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
五万五千名德军以维京师为先头,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就被苏军发现,熊熊烈火中,腥风血雨,尸横遍野。骄傲的维京尖刀捅开了缺口,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三万五千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
尽管后卫部队殊死抵抗,但强大的苏军仍然切断了缺口,没来得及渡河的还有两万多德军。他们在冰凉的荒野中,没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饿。苏联将军的指示是:“我们已经给过德国人不止一次投降的机会了,既然他们不珍惜,那么,骑兵小伙子们,尽情地攻击吧!”在密集的炮火攻击后,骑兵冲上来猛砍猛杀,许多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
定格瞬间:战后,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枝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但胸前的勋章却熠熠生辉;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维京师的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尽数战死的代价,换来了大量同胞的生还。苏联人默然良久,最后以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