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致富为了咱爸咱妈(1 / 1)

农民创业的理由之九,是为了报答父母,报答乡亲父老。一句话,是为了报答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种感情虽然很朴素,但实在得让人起敬,并最终会催生一批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尤其是农村生活的群居特性,使得邻里关系相对融洽,这就几乎注定农民创业成功后会更加注重回馈乡里,即使在外地取得了成功也会千方百计“衣锦还乡”,愿意带领乡亲们一道致富。

1990年,徐宏卫从宿迁市果园职业高中电子班毕业后,在常州无线电三厂打工。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深圳市主向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迅。在无线电三厂濒临倒闭时,他及时跳槽到主向公司,很快就担任生产厂长,当时的月薪高达3000元。

徐宏卫人在深圳、心在宿迁,时刻不忘为家乡寻找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张迅被徐宏卫的精神所感动,亲自带人到宿豫县大兴镇集东村考察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最终决定支持徐宏卫返乡办分厂,让他负责该公司寻呼机蜂鸣器的全部生产业务。

徐宏卫不负众望,自投产之日起每月为总公司生产10万只蜂鸣器,不但保证了本公司寻呼机生产的需要,而且70%的产品由总公司对外销售。后来,深圳老板见徐宏卫条件已经成熟,便于1999年初在财务上脱钩,同时依然同意徐宏卫以深圳总公司的名义对外联系业务,生产的产品也由总公司包销。很快地,徐宏卫每年生产的蜂鸣器产量就达到100万只,年产值上百万元,共接纳回乡青年和失业员工400多名。现在,他的企业有员工700多人,他本人也光荣地当选为宿迁市人大代表。[1]

像徐宏卫这样为家乡父老乡亲而创业的农民大有人在。过去玩金鱼、现在成为金鱼大老板的王永河就是其中之一。

王永河是河南郑州市邙山区老鸦陈镇南阳村农民,在2001年11月举行的郑州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展示会上,他因为带去了五彩斑斓的金鱼而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当时32岁的王永河,养金鱼的历史已有十多年。他说,以前自己养金鱼完全是凭兴趣玩玩的,大热天他光着膀子蹲在院子里观察金鱼,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在金鱼“甩子”时,他在家里一闷好多天不出门。慢慢地王永河养金鱼出了名,来向他要鱼的人越来越多。有朋友就给他出主意说:为什么不卖鱼苗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1994年王永河建起了自己的养鱼场,五个温棚、100多个金鱼池。每个金鱼池16平方米、金鱼品种有五六十种,年出售鱼苗100多万尾,远销欧美和日本。[2]

在养金鱼的同时,王永河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养鱼经验写了本观赏鱼养殖技术手册,免费送给到他那里买鱼苗的人。紧接着,他又带动周围六七户邻居养起了金鱼,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三合村,王树林在这方面做得更大。他1984年仅靠8000元资金、三个人、四台设备创建了天津三合机械厂。由于他懂经营会管理,年销售额很快就突破1000万元。

王树林致富后,不断有人劝他趁现在有钱的时候赶快建座豪华别墅,或者游山玩水及时行乐什么的,可是他并不这么想。

他认为,把钱花在为村民们办实事上最有意义。他说“如果百万富翁的财富属于自己,那么亿万富翁的财富就应当属于社会。”他非常赞同“财富其实是帮助别人的一种资本”的观点。所以,他的企业虽然是私营企业,实际上却是“公”有制,他总是千方百计做慈善、做好事,回报乡里乡亲。

村东南的一口井坏了,他不但主动出资10多万元修好,而且还负责每年6万元的维修费、管理费、电费等,解决了全村600多人的吃水难题。村里发展农业需要打机井,他又拿出几十万元弥补资金缺口。原村公路经过多年碾轧已全部损坏,给全村人带来诸多不便,他在1995年主动投资80多万元,与村里的其他企业一起重修了这条长四公里、宽六米的公路。从1996年到2001年间,他陆续投资120万元在村路两边种植树木、修建草坪,并设专人管理。1996年他拿出66万元,在全国首家设立“南开大学德育奖励基金会”。1997年,他捐赠12万元兴建了一座小学。1998年南开大学八十校庆时,他又出资50万元整修校园主干道……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他在扶贫济困、救灾解难、尊师重教方面的捐赠累计超过1000万元。2008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机时,他明确表示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员工一分钱收入。

现在,王树林的立林机械集团拥有四家子公司,员工近2000人,十多年来一直是天津市百强民营企业,位居全国石油井口设备及工具行业前三名。[3]

真是好人有好报啊!

1 《本土创业先锋:宿迁市宏升电子厂徐宏卫》,宿豫全民创业网,2012年9月5日。

2 《昔日玩金鱼的小青年,如今卖金鱼的大老板》,载《大河报》,2001年11月22日。

3 《立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林》,湾区网,2010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