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的理由之七是,从平均资金实力看,目前我国农民正处在“最想钱”、最具相应创业基础,也是创业相对容易取得成功的时候。
农民创业离不开资金投入,虽然人人知道小微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难度很大,可是总体上看我国民间并不缺钱,缺钱的可能“只是你”。
资料表明,我国2013年末的居民个人储蓄存款高达4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1]而我国民间借贷的资金总量至少在两万亿至四万亿元以上,[2]这还不包括大量“藏富于民间”的资金。如果再包括企业存款、社会团体存款,民间资本规模极其庞大。
以上分析说明一个道理:从宏观上看,我国的资金供应完全有能力保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至于社会上普遍认为资金紧张的关键在于融资渠道不畅,这些供应量充足的资金无法以最小的阻力流动到创业者手中去;如果这个渠道疏通了,将会有力推动农民创业蓬勃发展,并最终加速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内地首富刘永好早在2001年时就感慨道,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家产的时候对财富的渴求最强烈,钱对他的重要性也会达到顶峰。当他的口袋里装着1000万的时候,这时候他的感觉是“要什么有什么”,这个阶段的人最容易丧失进取动力。而当一个人的财富增加到10亿元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口袋里只有1亿元,其他的9亿元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3]
而据2013年4月《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华人富豪排行榜,2013年刘永好的净资产为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0亿元。[4]所以难怪他要说再多的钱在他眼里也只是一种“符号”了。
从刘永好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人在10万元的时候最想钱,而即使对于比较困难的农民家庭来说,要凑出10万元资金也并非高不可攀。所以,现在的农民创业相对容易付诸行动。
例如,眼看所在服装厂效益越来越差的时候,44岁的张丽勤就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心思。2001年6月,她在上海市首届开业项目招标会上看中贺丰豆业连锁项目,随即投资10万元开办了自己的加盟店。很快地,张丽勤这30多平方米的加盟店每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五万元,纯利润超过一万元。[5]
2000年,徐永进也正式加盟连锁经营,投资40多万元在北京安贞桥附近开办了荣昌洗染加盟连锁店。不到两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让她喜出望外。于是,她又一鼓作气在安贞小区附近开了三个收衣点。这样做的投资并不大,主要成本是房租、一个员工的工资,还有柜台、衣服架等一次性投资。收回了第一期投资后,她又乘胜追击,信心十足地投入100多万元在亚运村开办了第二家荣昌洗染阳光店,虽然投资额超过了原来的预算,但这位女经理对按期收回投资信心十足。
1999年,郑直钢的哥哥在河北承德市开了家荣昌洗染店,效益不错。在哥哥的启发下,郑直钢于2000年在北京市长安商场也开了一家自己的荣昌洗染加盟店。虽然这只是一个收活取活的小柜台,但依托大商场的人气和便利条件,生意特别好。此后不久,郑直钢又在芍药居小区开了第二家洗染收衣点。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爬滚打,他干脆投资40多万元在朝阳区凯基伦购物中心开了家60平方米的荣昌洗染旗舰店,自己承接加工洗衣活。
郑直钢坦言道,按照预算,他的40万元投资将会在两年之内收回,他有信心通过努力实现年纯利10万元。用两年时间拿回40万元左右的投资,就意味着一年最起码要赚到20万元。这样的赚钱速度,是他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6]
值得一提的是,郑直钢在开始创业时的启动资金大部分是借来的。正是由于这种敢于借贷、善于经营的勇气,才促使他勇敢地走上创业道路,并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 李婧暄:《央行: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搜狐网,2014年2月10日。
2 中国信息协会民营企业分会研究室:《打通民间资本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内循环”》,载《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参考》,2013年第3期。
3 潘田:《内地首富刘永好谈“心路历程”:拥有10万时最想钱》,载《新闻晨报》,2001年11月12日。
4 李臣:《2013华人富豪榜:四川首富刘永好,排名45位》,载《华西都市报》,2013年4月16日。
5 李俊、陆斌:《每月新增私营企业4000余,上海市民愿当“小老板”》,新华网,2002年5月23日。
6 《3万元不嫌少30万不算多,开家连锁店潇洒当老板》,载《长江日报》,200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