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金融海啸如果持续太长一段时间,就可能扩散到政治领域,从而引发通过外交或战争方式转嫁危机的各种阴谋与冲动。就拿这次金融海啸来说,引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金融海啸虽然名为“金融”,其实它实实在在会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如果这次金融海啸的持续时间较长,比如说5年,就会使得美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世界“一超多强”格局就会面临调整,这会使得美国某些实力派人物、新保守派人物以及军工集团蠢蠢欲动。
据法国媒体报道,就在美国政府推出7000亿美元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之际,美国政府智囊团兰德公司就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探讨通过发动一场战争来转嫁美国金融危机的可行性。
评估报告认为,7000亿美元用于金融救援远远不够,美国金融系统的问题资产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用这笔钱发动一场战争取得的效果好。美国攻打伊拉克5年来,军费支出相当于原来预算的10倍,也不过5000亿美元。美国鹰派的主流观点甚至认为,美国要摆脱经济衰退,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
2008年10月9日,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理乍得·费舍尔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的衰退与中国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制止这种对比持续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战争(“美智囊:打一场战争可化解经济危机,中国或为首选”,2008年10月23日人民网-国际频道)。主要理由是,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务国,被公认为全球唯一可以独立破坏美国经济的国家。如果美国和中国开战,中国的美元储备就会作废,这是美国采用军事手段摆脱金融海啸的首选目标。
从历史上看,现代政府遇到经济危机通常有3条路可走:
①政府主导大规模基础建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国家经济起步阶段。因为这时候的基础设施不发达,劳动力水平低,政府控制能力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显而易见,这并不符合今天的美国国情。
②通过新技术革命带动经济起飞
前些年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搞得如火如荼,而今天美国已经不具备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期那样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换句话说,现在的美国很难再通过新技术革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通过发动战争拉动消费与生产,控制资源和交通
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尝到了发战争财的巨大甜头,此外,发动战争还能把国民的注意力放在外来挑战而不是国内经济低迷上,有利于鼓舞国民士气,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有密不可分关系。当时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局大变动、世界潮流发生转向——德国走向纳粹主义、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美国推行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在这种背景下,大国关系重新分化组合,加剧了世界动**,大家都在等待一场新的战争,金融危机的爆发正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密不可分,但70多年过去后的今天,世界格局与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核武器又具有强大威慑力,这些都使得各国加快了展开以石油为代表的资源掠夺步伐。不过,如果某些国家军国主义盛行,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则完全有可能引发军国主义之间的扩军备战。
这种扩军备战虽然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尤其是军工经济发展,但势必会引发一轮地区性或全球性军备竞赛。显而易见,国力弱小的国家根本禁不起军备竞赛的拖累,经济很快就会被破坏,于是大鱼吃小鱼现象随之就出现了,殖民主义重新开始盛行起来。
而一些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则会有恃无恐,相互之间虽然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但会寻求小国家作为代理人展开地区性战争。由此可见,世界大战虽然不至于会爆发,但世界大乱还是可能会出现的。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美国的软实力已经受到极大创伤。将来还能否恢复到以前的全盛时代谁也说不清。更何况,这次金融海啸让全球看清了美国金融游戏规则的实质是什么,不会继续迷信和盲从美式民主了。这就使得美国有一肚子怨气憋在胸口,想要散发出来。
这次金融海啸中有许多相关事件多少带有这种火药味。例如美国对伊朗、朝鲜核问题“进展缓慢”方面的不耐烦表达,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发生冲突问题上“拉偏架”的挑衅姿态,都具有这种特征。
所以,无论哪个国家,面对这次金融海啸都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抵御金融海啸、解决金融危机的能力;一手抓经济发展,并且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金融海啸警示录】
经济和政治从来密不可分,金融和经济、政治和战争之间同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这次金融海啸的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引发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引发战争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