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这个名词,即使在美国金融界,两三年前还鲜为人知。可是随着这次金融海啸的爆发,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热门词。不过,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名声,说是臭名昭著也不为过。
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呢?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说一段插曲。
网上流传着一则香港老太太炒股的故事。说是这位老太太平时省吃俭用,一直在投资汇丰银行的股票,10多年来股价已经升值到一个较高水平,可是次贷危机一来就把汇丰银行也连累了,汇丰银行的股价差不多又跌回到10年前的水平,10年来老太太是空欢喜一场。于是她发表宏论说:“次贷危机就是美国穷人向银行借钱,还不起,不还了,最后由银行股东买单。”
老太太的这则总结堪称经典,因为它把次贷危机的实质给揭示出来了。从这位老太太嘴里可以得知,次贷危机并不是一个什么新东西,她10多年以前就在玩这个东西了。连老太太也知道,无论什么贷款,它的底线是只借给能还得起这笔欠款的人;如果这条底线被打破了,将来必然要出问题。
次贷危机的风险就在这里。顾名思义,这类贷款对象的资信条件较“次”,还款信用没保障;但与此相应的是,贷款利率高,即使把它打包销售出去,由于它的利率高,愿意接手的金融机构也多,所以仍然受到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以及外国金融机构的欢迎。
而对于贷款人来说,他们的资信条件本身就差,不可能贷到利率较低的住房贷款,所以只好不得已而为之。
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由于10多年来房价持续上涨、银行存款利息不断下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所以各家金融机构竞相给中低收入者发放住房按揭贷款。
它们通常的推荐理由是:银行积蓄不够?没关系,我可以给你贷款;首付款也付不出?没关系,可以实行0首付;害怕将来还不起贷款?没关系,房价总是在涨的,到时候转手把房子卖了,不仅能还清原有的贷款,而且还能赚上一笔,这几年的新房子也白住了……
听到这样的动员令,那些住房紧张、收入偏低、一直在考虑要不要买房的人还犹豫什么呢?于是纷纷加入到按揭贷款买房的队伍中去。
但明白人一看便知,如果明知贷款人的信用条件较差它们也敢放贷,无论他们的嘴里美其名曰是金融产品创新还是风险分担、转移机制,次级抵押贷款的出笼,实际上就意味着购房者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不需要再进行资信审查,或者利用虚假的资信审查也能蒙混过关了。这时候就表明,这种贷款发放出去后,很难能保证再收回来。
金融公司的如意算盘是,现在引诱你们这些低收入者大力买房,如果你们还得起贷款,我就从中收取贷款本息;如果你们还不起贷款了,按照游戏规则,我可以把房子收回来卖掉,仍然能从中赚钱。
可是殊不知,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基础之上的。房价一旦下跌,这些如意算盘也就通通不灵了。次贷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时间到了2006年。一方面,美国的连续上升利息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拐点,房价开始下跌;另一方面,美元开始贬值、物价上涨、居民收入下降。两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原来还贷能力不强的那些购房者首先开始还不出银行贷款,随后这种断供比例越来越高。
这样一来,原来通过次级抵押贷款串在一根绳子上的各家金融机构和购房者,纷纷发现情况不妙。尤其是那些金融机构,原来对推出的产品设想得很理想,现在才发现发行的债券不值钱了,原来购买了债券的投资机构也跟着亏损了;原来发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了,即使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弥补不了损失,次贷危机开始形成冲击波。
到了2007年8、9月间,第一批与次贷危机相关的金融机构开始宣告破产,表明次贷危机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
一则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10月美国电子海湾网上成交的一笔房产表明,一栋被遗弃的别墅居然以1.75美元的拍卖价成交!可想而知,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熊到了什么样子?
而且,越是这样的低价房屋还越是没人敢买。究其原因在于,这样的房屋通常地段很差,安全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条件都不好,并且通常坐落在穷人区,社会治安也不好。
随着事态进一步发展,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利益链断裂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呈现出来,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注资和降息方法施救。然而,面对数字庞大的坏账死账,即使美国政府出面相救也力不从心了,所以只好在保住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最大的房地产信贷机构后,眼睁睁地看着美国五大投资银行要么破产、要么转型。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就这样爆发了。
【金融海啸警示录】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较“次”、还款能力不够,一旦遇到房价下跌就会面临还款威胁,出现次贷危机。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涉及到一系列金融机构,所以次贷危机一旦爆发会引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