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导向可以休矣(1 / 1)

美元陷阱 严行方 1113 字 3个月前

出口导向战略耳熟能详,但也许很多人并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战略?搞清楚这个问题就知道,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应当是有特定背景要求的,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条道上奔到黑”,不但愚蠢,而且可怜。

千万不要抱着一种陈腐观念,认为产品出口就意味着经济发展速度快,汇率低估会有助于全体国民。如果这样的荒谬理论成立,那么岂不是把货币强行贬值到100、100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把我国的物资搭上人力一夜之间贱卖到别国,就能实现“国强民富”了?如果真是这样,全球任何一个落后国家都可以易如反掌地脱贫致富,只要多印钞票就行了!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家薛兆丰撰文说,2005年时他曾经和美国经济学教授戈登·塔洛克有过如下一番交谈。戈登·塔洛克曾经担任驻中国外交官,对中国人的习性了如指掌[1]。

塔洛克问薛兆丰,中国向美国提供实实在在的商品,只想收藏美元,为什么?薛兆丰回答说,或许是中国人就喜欢收藏美元罢?塔洛克摇头说,不,唯一的解释是中国人蠢。

两个星期后,薛兆丰去问塔洛克:你说中国人蠢,可是美国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不也很蠢吗?因为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国进口同样的商品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塔洛克说,美国政府是因为一些美国企业有意见,所以不得不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它实际上可什么都没做。可是没想到,美国越是这样,中国就越不愿意让人民币升值,这正上了美国的当。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把实实在在的货物运到美国,然后以过高的价格收藏美元,所以还是中国人蠢。

撇开感情因素不谈,其中的观点确实令人深思。

因为归根到底,我国把商品出口到美国后换回一大把美元,这实际上只是货物出门后我们拿到的欠条。用这些外汇储备去购买美国的短期债务,相当于拿到的是活期欠条;购买长期国债,就相当于把活期欠条换成了远期欠条,如此而已。

所以从某个角度看,出口导向战略追求贸易顺差,最终积攒的不过就是这么些欠条。随着欠条越来越多,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大大推动了国内通货膨胀,老百姓苦不堪言。这样做有意义吗?

所以说,这种出口导向战略应当立刻停止。国际贸易应当追求平衡,而决不是追求一大把放在家里日益贬值的纸币。

看看过去的日本是怎么做的吧,他们的做法就很理智。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也是靠资源投入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这种经济增长同样导致投资率不断提高和消费率不断降低,最终出现劳动者收入提高慢和社会需求不足等问题。为此,当时的日本同样采取出口导向政策,以外贸出口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通过压低汇率鼓励出口。难能可贵的是,日本很快就扭转这种出口导向,把经济发展放在自身健康要求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借鉴这种出口导向战略,尤其是在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后,这种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各地纷纷把富余的和廉价的劳动力搭在产品上卖到国外,变成外汇收入,外汇储备一下子就上去了。可以说,正是这种对外贸易弥补了内需不足,才使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过1958年那样的严重困难。

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实施了10年、20年之后都会出问题,这时就需要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来走出困境了。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的经验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怎么转变呢?关键之一是实现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把原本人为降低了的汇率,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恢复到正常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以下尴尬境地:一方面,由于人为压低汇率,只能借助于低要素价格同低附加值产品搭上本国资源和环境辛辛苦苦地出口,出口价格被压得很低,可是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另一方面,虽然积累起了庞大的外汇储备,可是一旦遇到美元贬值,就要严重缩水[2]。

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我国非常有必要放开外汇管制,以便自动调整不正常的外贸出口,抑制低效和无效出口。

放眼全球,各国尤其是全球性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都在越来越重视货币政策的独立运用,可是我国在这方面的一些举措还非常令人费思。

例如,我国金融高层明确表示不在意货币政策独立性,在汇率上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亦步亦趋[3],这就让人感到非常不解。要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恰恰是全球货币政策的最大操纵者,我国与美国亦步亦趋,缺乏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然会深深地步入美元陷阱之中。

所以能看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不断推出货币宽松政策,说穿了就是不断加印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放水”。这样,在金融河流中处于“下游”的我国,因为美元资产储备过多而损失惨重就是必然的。

决不要相信美国对债权国的所谓“保证美元资产安全”的承诺。事实胜于雄辩,能不能保证安全,关键看行动,而不是表态。如果美元汇率不断走低,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就一定会贬值。虽然这时候的外汇储备在账面上也能获得相应利息收入,但无论是“本金”还是“利息”都已经不再具备原来的那个内在价值,“面目全非”了。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用市场化汇率来自动调节外贸规模已经迫在眉睫,出口导向战略可以休矣。

[1]薛兆丰:《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是贱卖中国》,中国经济网,2010年4月11日。下同。

[2]吴敬琏:《中国掉进美元陷阱有苦难言》,凤凰锐评,2008年10月6日。

[3]江涌:《“美元陷阱”:中国越陷越深——中国经济安全系列之二十三》,世界知识杂志,2009年第14期。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