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中找商机(1 / 1)

创业怪招 杭雪霞 814 字 3个月前

善于收集情报,并善于归纳综合,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诸多机会。创业者如果在这方面做个有心人,就好比是在股市中发掘到了一匹潜在的“黑马”,机会一到,想不发财都做不到。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为了甩掉“贫油国”的帽子,集中人才物力,在1959年国庆节之际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虽然这一发现在当时还属于国家机密,但精明的日本商人已经在对此搜集情报了。

首先,日本驻我国的外交官发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汽车顶上没有了煤气包,猜想中国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油田。不久,日本人从《中国画报》上看到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冒着鹅毛大雪的工作照,就知道油田处于东三省范围。后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报道说,王进喜已经到了马家窑,说了声:“好大的油田啊,我们要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了!”日本人由此推断,马家窑应该是大庆油田的中心。日本人在《人民中国》日文版上看到报道说,“中国工人阶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庆设备不用马拉车推,完全是肩扛、人抬,从车站把设备运到现场。”日本人又分析说,大庆车站离马家窑不远。1964年王进喜光荣地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本人下结论,大庆油田出油了。后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幅油田铁塔的照片,日本人便从钻台手柄的架式上来推测油田直径的大小,由此估算一口油井的油产量。接着,日本人用大庆油田的油产量,除以每口井的油产量,得到油井的数量。加上油井数量的增加比例,就知道了油井的总体规模情况。在此综合分析基础上,日本人很快就设计出了适合中国油田的钻井设备。

正在这时,大庆油田开始向全世界征求设计了。其它国家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情报资料,设计一筹莫展。而胸有成竹的日本人则镇定自若,谈判自然非常顺利。

再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福州铅笔厂的厂长在《经济参考》报上读到一则“国际石油价格将大幅度下降”的报道,按理说,铅笔与石油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该厂厂长却由此想到,该厂铅笔大部分是由香港转销到产油国家的。如果这些国家油价下跌,就必然会因为经济状况恶化而减少铅笔进口,于是决定调整市场战略,增加内销力度。果然,在当年秋季召开的全国铅笔订货会上,福州铅笔厂所订的合同订单独占鳌头。

在河南省郑州市,有一位创业者特别喜欢看报纸。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政府部门正在筹备修建一条从洛阳到开封的高等级公路。于是他联想到,修公路一定要用石料,而开封和郑州段的石料一直比较缺乏。如果趁早把修建公路沿线的采石场都承包下来,将来修公路的时候一定会狠赚一笔。说干就干,他一连花了好几天时间,去熟悉这条公路的具体线路走向,抢先一步用很低的价格“吃”下了几家沿线的石料场。之后不久,开封到洛阳的高等级公路如期修建,他的几家采石厂拼命加班还是供不应求。

是报纸上的公开情报,给了他发财的机会。

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几位高级外贸官员秘密前往纽约。得到这一消息后,日本的一家贸易公司驻莫斯科代表立刻给总部发出了一封电报。总部分析以后认为,苏美两国之间肯定有重大行动,但是到底是什么行动呢?需要进一步跟踪。

为此,公司总部立即要求公司驻美国纽约的代表,密切关心前苏联官员一行的行踪。可是苏联人的行动十分诡秘,纽约代表经过多方努力仍然无法得知,而只能从公开的报道中了解到,美国接待官员中有分管外贸和农业的代表,在纽约短暂逗留以后就飞科罗拉多州去了。

这些情报报到公司总部以后,总部分析认为,科罗拉多州是美国的产粮区,当年正是丰收年,而苏联当年粮食歉收,据此基本可以断定纽约之行与粮食有关。作出这样的判断以后,日本公司总部就命令各国的分支机构,悄悄的利用代理人购进大批粮食。没过多久,美苏之间真的达成了前苏联从美国进口大批小麦的协议。消息传出后震动了世界各国粮食部门,国际粮价顿时暴涨。此时此刻,这家日本贸易公司悠然自得地趁机将购进的粮食悉数抛出,转手之间就获得了巨额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