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文模式(1 / 1)

创业怪招 杭雪霞 406 字 3个月前

1996年,地处河南省郑州市的上市公司郑百文,在同行中传出了一种叫做“转盘子”的理论名噪一时。这种把商业和银行、工厂联系在一起的“郑百文模式”,据说是商业经营的一个重大创新,郑百文也成了郑州商业系统的一面旗帜。而且,这面旗帜的光环也照到了其他省市,很多地方都派人到郑州百文那里取经。

按照郑百文董事长李福乾的话来说,郑百文就好像是一个“转动的盘子”,盘子的两头是银行和厂商,资金越多、商品脱手得越快,郑百文这个盘子就转得越快。

郑百文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建设银行郑州分行和四川长虹:由建设银行提供商业承兑,四川长虹在看不到现金的情况下就可以向郑百文大量供货。然后,四川长虹向建设银行要钱,郑百文有了钱就向建设银行还款。在这个中间有6个月的承兑期,在这段时间以内,已经卖出去的货款还是保留在郑百文的手里。其中,郑百文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对每一笔货款占用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是相互的信用。因为建设银行的信誉很高,四川长虹乐得大量给郑百文发货,郑百文拿到货以后以微利价格迅速出手。因为郑百文的信用,建设银行借钱给郑百文;因为建设银行的信用,四川长虹发货给郑百文;只要这个信用链条不断,“盘子”就能够一直转下去。即使郑百文实际上在亏损,它的手上也不缺少现金。

从经营技巧上讲,这绝对是一个好点子。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把自己的信用当回事,决不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4年以后,郑百文成了上市公司中最大的亏损大户,其症结就在于,它有了钱就在全国各地大肆铺摊子。仅仅在1998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就为郑百文垫付了将近18亿元,这笔钱加上利息,到2000年3月,已经高达21.3亿元,而它在帐面上的总资产还只有11.4亿元。在此间,好像“盘子”转动得快不快成了郑百文发展的主要目标,连利润这个商家必争的东西好像都不在考虑之列了。

郑百文后来被破产重组,那是后话,并不是这个“转盘子”的必然结果。